筛选条件:

  • 0-10元
  • 5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5折5折-6折
筛选:
    • 天坛清代全盛图
    •   ( 385 条评论 )
    • 学苑地图编辑组 著 /2011-10-01/ 学苑出版社
    • 此图根据大量珍贵史料和老照片、古画全新手绘而成,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天坛原貌,并对天坛内的所有祭坛、亭台楼阁、树木花草乃至现已无存的景观加以真实再现和详细解读。在图的背面,将古代皇家祭天的原因、仪式、祝文一一详解,并将“乾隆赐名‘回音壁’”、“神乐署里的假老道”、“一勺卖千钱的神厨神水”等天坛掌故一网打尽——“一图在手,神游盛世天坛”。此外,还特别附送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和先农坛的介绍及珍贵古图。

    • ¥5.5 ¥10 折扣:5.5折
    •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   ( 7175 条评论 )
    • 罗小未 /2008-06-01/ 同济大学出版社
    • 本书结合介绍非洲、美洲、欧洲、亚洲、自原始社会起、厉经古代、中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直到十八世纪出现的建筑典型实例,对国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进行系统评述。全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简明扼要,是大专院校建筑专业重要的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工作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9.9 ¥18 折扣:5.5折
    • 民居建筑史话
    •   ( 492 条评论 )
    • 白云翔 著 /2011-07-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根据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民居调查,简要系统地叙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全面扼要地介绍了现存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类型,并阐述了各类型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在民居建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简单归纳和总结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特色和优良传统,并对民居建筑的未来进行了思考和说明。《民居建筑史话》有助于读者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之历史、现状、未来和发展动因的了解和认识。

    • ¥7.5 ¥15 折扣:5折
    • 建筑评论
    •   ( 63 条评论 )
    • 洪再生,高志 编 /2012-10-01/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建筑评论》是一本连续出版的以建筑为载体的评论读物。其“建筑”意为大概念,旨在要用评论之名来镌刻城市与设计时代。所以其内容涵盖城市评论、艺术评论、设计评论、文博评论等文化领域。每年出版4—6辑。本书为《建筑评论》(第1辑)。

    • ¥8 ¥16 折扣:5折
    • 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
    •   ( 58 条评论 )
    • 戴志坚 著 /2003-09-01/ 福建人民出版社
    • 《闽台关系文化丛书》是一部工程浩大的丛书,是由福建人文科学界专家学者撰写,由台湾文化研究专家、福建社科院博士生导师刘登翰研究员、福建师大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林国平教授主编,并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套丛书共有十一本,包括《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先民文化探源》、《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闽台民间民俗》、《闽台民间信仰源流》、《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等十一本,共长达三百多万字。 该丛书立足闽台文化,放眼两岸关系和中华文化,是以闽台为中心,以文化为重点,来论析两岸关系的一套系列著作。唐树备指出,由于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了半

    • ¥9.1 ¥18.3 折扣:5折
    • 建筑评论 12——重走刘敦桢古建之路徽州行系列
    •   ( 43 条评论 )
    • 金磊洪再生高志 主编 /2016-09-01/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建筑评论12:重走刘敦桢古建之路徽州行系列》是 建筑评论 系列丛书的第十二辑,以 重走刘敦桢古建之路 为主题展开了关于我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探讨。以徽州建筑为代表,书中收录了《徽州古民居保护中的几种模式》《建筑遗产保护、创意设计与文学艺术家》《语言、意境、境界 中国智慧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等文章。

    • ¥8 ¥16 折扣:5折
    • 建筑评论 第2辑
    •   ( 49 条评论 )
    • 金磊 /2013-01-01/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建筑评论可以成为我们这个行业的监督和制衡力量,是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重要的自身免疫系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促进建筑创作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秩序。

    • ¥8 ¥16 折扣:5折
    • 消逝的上海老建筑——上海老建筑丛书
    •   ( 190 条评论 )
    • 娄承浩薛顺生 编著 /2002-02-01/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城市的大拆大建,是城市大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搞好城市建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厚今薄古,认为旧城区的建筑已经经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陈旧了,破烂了,修旧不如建新;另一种是怀旧非今,满足于习惯,留恋过去,总认为今日的建筑不如过去的精致、耐看。这两种态度都是思想认识的片面性所造成的,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只有珍惜过去,又不局限于过去,才能发展现在。因此,在城市大建设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以地有保存价值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对属于可以拆除的旧区旧街坊的建筑,在拆建前要做好旧貌的拍摄和资料收集工作。失去的东西是很难弥补的,建筑也是如此,即使按原样再建,也失去了原汁和历史价值。建筑历史面貌失去了,再也无法再现。浦东新区建设中较好地处理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区,有意识地保留

    • ¥9.9 ¥18 折扣:5.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