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经方医学 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本书是胡希恕先生弟子与再传弟子的临床文章汇编。
五行针灸指南为一部翻译作品。原著者诺娜·弗兰格林从主要诊断、辅助诊断、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技法和穴位选择等方面,将自己多年的针灸临证经验与读者分享。原著者对五行针灸的治病特点总结为:抓住病人五行中主导的一行,针对此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其中,尤其强调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医者应对病人有真爱仁慈之心。 本次为十周年纪念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多处修订增补,使之更切实用。将原书中的“附体”做了解释说明,改用“内障”。在实际临床中基本不使用的“外七龙”有所淡化。在判定名人五行上有所变化。增加了十周年的作者、译者感言,修订了个人简介。
米粒灸是古老的、传统的中医艾灸疗法,米粒灸具有艾炷小,刺激强,时间短,痛苦少,疗效快的特点,目前受到很多医务工作者的追捧。作者基于多年的米粒灸施灸经验,从米粒灸的基础、操作、配穴、治疗病种及医案五个方面入手,对米粒灸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填补了米粒灸这一块在温灸方面的空白,作者的临床取穴有一些尊王居易王老定穴现实之法,有一定的特色,且临床疗效卓越,目前有大量患者受益于此。这本书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有指导性意义,不失为一部实操性极强的米粒灸手册。
《伤寒论大方图解》由清代何贵孚所著,全书共收载《伤寒论》《金匮要略》方59首,绘图60幅。原书分上下二卷。图解以方剂名称为标题,先列出原文,予简要注释,附绘图说明,后选引喻嘉言《尚论篇》及《医宗金鉴》之说,兼采其他前贤之论,间附己见,以求仲景之书“人人易晓”。本书精妙之处在于方后绘配脏腑经络身形图,并添加不同颜色以标示各种疾病情况,图旁加注文字,以阐明与该汤、方、证相关的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本次整理以清道光癸巳年(1833)重携甲戌坊刻本为底本。
医不在名,有效则中。 这是一位长年工作在乡村卫生室的医生平时所记录的经方案例故事,没有过多的理论阐述,更没有什么花哨的噱头、点缀,质朴真实,鲜活生动,干货满满,别开生面,读后让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不得不由衷地钦佩,为这位乡村医生的智慧和坚守点赞!为中医经方的疗效喝彩! 第二辑依然保持了第一辑风格,全都是近两年作者的真实案例,简明质朴,鲜活生动。
本书是一名工作于基层近50年的老中医临床针灸验案实录。作者12岁学医,多方拜师,博学多闻,针灸治病不拘一格,法圆机活,善于运用多种取穴方法治疗疾病,尤其善用特定穴、特殊针法治疗顽症,疗效显著,深受患者信任。其取穴治疗方法值得针灸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医爱好者参考。
《李少波真气运行针灸推拿实践》是“真气运行法”创立人、甘肃中医学院教授李少波在101岁高龄之时,亲自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贾海忠等弟子传授“真气运行法”及临床治病绝技。当时百岁高龄的李少波先生,非常高兴地每天拿出3小时毫无保留地给弟子们讲解示范。《李少波真气运行针灸推拿实践》即是本次讲解的忠实记录。本书稿由李少波先生亲自进行了全面审定。李少波教授兼通儒、释、道、医、武。关于医,李教授兼通中西医。《李少波真气运行针灸推拿实践》为李少波教授中医学术、中医临床与中医养生的集大成之著。《李少波真气运行针灸推拿实践》分为:真气运行原理、真气运行静功体验方法、真气运行法临床观察、真气运行针灸实践、真气运行小儿推拿法、真气运行点穴实践指导、真气运行吐纳实践,并附录40例
《我跟黄煌学用经方》是在黄煌教授类方理论上呈现的临床医案,可以理解为黄煌经方相对完整的类方医案,可以看作是黄煌经方的系统性学习工具书,有利于青年中医生的经方学习。
为了让大家更详尽地了解“经方脉法”是如何指导六经八纲辨证的,编写了本书。本书包含了宏观病机脉法和微观病症脉法两大部分,内容较多。上半部分以临床脉案为基础,真实还原“经方脉法”宏观病机脉法的临床应用。
本书是作者跟师许家栋老师学习经典经方理论体系后,在临床实践的医案及经典经方的理论体系介绍。书中包含对经典经方理论体系的系统阐述、临床带教病机分析过程详释、急性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医案及内科常见病医案等内容。 经典经方理论体系以“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字无来历”的学术要求,不断还原《伤寒论》经方理法,其理论体系能广泛地指导内、外、妇、儿的经方治疗。且由于理法的清晰、使用经方的原方原量,临床用起来指导性强,可重复实践性也比较强。在临床的带教中能取得比较理想的带教效果。体系中的解表、解肌、和胃法,更是治疗急性感染性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理法,掌握了其理法并用于发热性疾病的辨证,便可弥补很多中医不敢治疗急性热病的短板。 许家栋老师常年在山东民间师带徒,2018年3月受聘于广东省中医院,成为“许家栋名医工作
张立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从武维屏教授,学问崇仲景之术,临证处长沙之方。后遇冯世纶教授,接触和学习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体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张立山教授从业肺科,临证所遇多为呼吸疾患。觉仲景之法,切合临证:外感发热,常有小柴胡汤一剂建功之时;哮喘病患,屡见射干麻黄汤令痰出喘平之例。咳嗽痰喘,皆可以六经辨证:发热胸闷,俱可从伤寒求法。张立山教授每遇病患,先从长沙处寻法,效与不效,反复揣摩。本书为其全国历年经方会议演讲的医案分析。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古中医科主任、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主任吕英教授在漫长的求学、行医生涯中,求学于多位老主任医师,2006年师承当代古中医泰斗李可老中医,于2010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在南方医院成立,吕英为基地主任。经老中青三代人共同努力,总结出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运用于师承教育,并采用“逐症分析、由博返约”的师承模式,培养了一批批会看病的纯中医临床型人才,积累了带徒授业的宝贵经验,成为师承教育的先行者。本书为吕英教授的学术精华。
针对如何提高临床疗效这一主题,本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即将中医常见病机纳入六经辨证体系里,以表格的形式,将治疗某病症的常用方剂放在表格内,以求辨证的具体化、病机的完整性。每一病症后辅以名医案例及分析,以便加深理解,有利于掌握。
“娄绍昆经方系列”是著名经方学者、临床家娄绍昆先生40多年学习、研究《伤寒论》,探研、实践经方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精选集。 《娄绍昆经方医话》是娄先生针对《伤寒论》、方证辨证以及经方有感而发的短小文稿结集。内容紧贴经方临床实际,简练、实用,观点直白、鲜明,语言朴实、真切,可读性强,启发性大。
本书作者为第一批广东省名中医黄建业主任医师,主要介绍了其传承岭南针灸名家韩绍康老师的“岭南一针候气针灸法”这门“上守神”的上乘针灸医术。作者在50多年的医学生涯中,遵循“一针、二灸、三用药”的宗旨,与候气针灸结伴同行,坚持“独取一穴”“无痛进针”“神在秋毫”,疗效显著。本书系将作者多年来的文章、医案和讲稿汇集成编,以期与同道共享,并利于后学。
本书是陈枫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的总结。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成长经历”是陈枫教授学习针灸的历程和从事针灸工作的丰富经历。第二章“学术思想”包含了不同针灸手法组穴治疗不同疾病的思路,入“"颅底七穴”“青灵组穴”等特色组学方法。第三章“临证心悟”叙述了特定穴位对吞咽困难、失眠、糖尿病等不同疾病的特殊作用。第四章“临证验案”介绍了陈枫教授对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多种种临床常见疾病诊治的医案。
作者在本书中对20首经方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深入地剖析,并对每一首经方皆详细解说了其在各种肿瘤治疗中的心得和见解。
《李军茹临床经验集》由21篇相对独立的文章组成,为整理李军茹主任医师临证最常见病症及遣方用药而成,内容涵盖内科多个系统的疾病。该书主要从“以方论治”、“以病论治”、“以经典论治”三个方面入手,并结合中医三因学说,对每个方剂、每个疾病及对经典的理解进行阐述,精选临床具有代表性的医案进行分析,将“理、法、方、药” 临床辨治思维方法清晰地呈现,以期助力中医后学理解。李军茹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扎根青海30余年,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专业的临床、科研、教学及医院管理工作。结合本地区地理气候、植物药物特点,开展急、慢性高原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工作,倡导“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的学术观点,临证注重运用“三因学说”、 “辨天一辨证一辨症一辨体质结合”舌脉共参,先别阴阳,对多种
《针灸甲乙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215-282)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共10卷。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 黄帝内经 的理论体系更为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针灸著作,也是研究《黄帝内经》古传本的重要文献。本次出版是以明刻医统正脉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徐用宣,明代医家,衢州(今属浙江)人。徐氏出生于世医之家,早年习儒,究心医道,晚年贯通医术,尤精儿科,医理主宗钱乙。徐氏以世传小儿方书浩瀚,多得此失彼,殊广收小儿诸家方书,择取良方,编成《袖珍小儿方》。卷一总论儿科诊法,载虎口脉纹图、水镜诀、诊脉歌诀、察形色图、命门部位图、小儿无疾病歌、小儿生死候歌等,卷二至卷六分述小儿初生护养之法及变蒸、惊风、天钓内钓、夜啼、惊痫、诸疳、伤寒、疼痤、咳喘、发热等儿科病证。每病介绍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或断以歌诀,或详以论议,广泛采纳明以前儿科病证治疗经验。除内服方药外,所列外治法多样。此书于小儿证候阴阳逆顺,原委明尽传变补泻,条理秩然,一览间可得其旨趣。本次校注以上海图书馆藏明刻六卷本为底本。
《王付经方使用手册——讲透260首经方》是归纳、总结、凝练《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专业用书,亦是一本便于查阅、浏览、强化学习的参考用书,更是详细介绍怎样使用经方治病的用书。全书共分16章,每章节的经方阐释分别设导读、方歌、方药、用法、功用、适应证、用药分析、用方思路、随证加减及注意事项等。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习和临证使用,可达到学以致用、用即有效的目的,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院校在校师生及临床医生学习、掌握、应用经方辨治各科杂病的有益参考书。
我国地域广袤,民族众多,民间有着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及治疗验方。“古方、偏方”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治疗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间乡野古方偏方4000首》为雷明、吴国兴二位先生几十年来走访民间,深入群众,调查实践,多方搜集、整理、分门别类编辑的四千多个古方、偏方。其中不少古方、偏方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均获得良好效果,尤其对一些疑难病症疗效甚佳。对于中医临床及家庭治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经方在中医临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就经方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行了许许多多的研究,但无人整理,有效的临床经验在发表文章后缺乏后续的跟进与推广。本书旨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经方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与机制探讨文献及经验进行总结归类,分析总结了上百万篇文献书籍,并结合著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经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具体运用、具体医案、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字典式分析归类,汇集成册,条理分明,重点集中,非常适用广大中医药临床与研究人员随时查阅。并结合著者本人多年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研究经验,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各医院肿瘤科医师、社区全科医师、进修医师、研究生,主治医师、肿瘤专科研究生提供字典式查阅方便且再版更新方便的书籍,促进有效临床经验的推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