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一书由李德修的小儿推拿手法、疾病治疗及临床病案分析整理而成,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等基础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后对李老推拿手法临床运用中的四诊、五行生克、清补法运用等中医理论依据做了全面分析;对于临床疾病,根据八纲辨证,分出主次,又根据五行生克原则选择*穴位,抓住治疗关健。在每项疾病后附有病案分析,使得整个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有理有据。全书共八章内容,分别从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基础知识、四诊特点、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特点、基本手法、穴位考订、疾病治疗及病案解析,以及脏腑推拿手法和其病案解析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李老博大精深的医学思想。体现了后人对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传承和发展。
中药学,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药学知识点繁杂而令人生畏。语言简练、概括性强的歌诀背诵成了中医药学的重要学习形式,但歌诀背诵过程又往往枯燥乏味。为了降低学习识记难度,我们策划编写了本书。本书不仅是中医学生的学习工具书,也是中医初学者很好的入门参考读物。 以图片形象记忆、歌诀记忆、知识点记忆构成行之有效的三层记忆法帮助读者学习、记忆中药学知识。 本书在开篇创造性地将精美中药饮片图按内文收录顺序排列成 图片形象记忆 图,让读者对各种药材有初步的图形印象。进入正文,章以歌诀的形式介绍了中药的性能及配伍等入门知识。余下各章对329味常用中药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系统地归纳了《中药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还配有中药歌诀等辅助理解、加深记忆,
本书系统总结了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研究科先进汉方治疗医学原临床教授岩崎钢临床使用汉方药治疗常见老年病的经验,并介绍了相关中药复方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书中还讨论了汉方药的不良反应和临终期医疗问题,并基于《黄帝内经》的认识,对安乐死进行了深入思考。本书短小精悍、内容实用,既有科学证据,又有临床经验,适合于中西医老年病医疗工作者阅读,对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及汉方医学爱好者也有参考意义。
《中医方剂速速强记法》为 掌阅中医课程系列 丛书组成之一,主打 多重记忆 理念,以国家规划教材《方剂学》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蓝本,章介绍方剂入门的基础知识,第二至二十一章参照教材采用功效分类法,对200余首教材要求掌握或者熟悉的方剂进行深入系统介绍,每首方剂介绍方名、来源、歌诀记忆、功效主治、立体记忆(以思维导图分析方义)、临床要义、使用注意等,同时,每章后面均附有同类方剂的比较记忆,将其异同点以表格形式进行对比。此外,文前彩插附有中药材图片形象记忆,呈现常用中药材形态特征,让读者识药用方两不误;文末附有一级方剂的填空记忆等内容。本套丛书配伍掌上电子读物,使读者能够耳濡目染学习方剂,加深记忆。本书总结、归纳方剂学课程知识点,整理简明有力的 多层记忆法 ,条理清晰,产品形式创
《津沽小儿推拿图解》系统论述了津沽小儿推拿特点及治疗,全书分为六章,包括津沽小儿推拿相关介绍、特定穴推拿、脏腑推拿、皮部推按、常见病治疗、小儿推拿日常调护等。*章以流派传承、流派特点构建出津沽小儿推拿轮廓框架。第二章至第四章围绕津沽小儿推拿特色,阐明特色手法,点明核心特定穴位,简单介绍脏腑推拿和皮部推按,是为本书的重点内容。第五章系统讲解了15个小儿常见病症的推拿诊治方案,体现津沽小儿推拿的特色,并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向读者展示操作手法,进一步阐明了核心特定穴、脏腑推拿、皮部推按的使用。*后一章体现中医 不治已病治未病 特色,通过小儿推拿预防保健方案,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本书为 掌阅中医课程系列 丛书中的一本,以 十三五 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为依据收载经络、腧穴的知识点。开篇以彩插形式展示十四经脉的经脉循行图,并配有循行视频二维码,形成图片、视频形象记忆。正文共分十七章,、第二章介绍经络腧穴入门知识;第三章至第十七章分别介绍十四经脉的经脉循行、脏腑联络、经脉主治,以及各经脉上腧穴和经外奇穴的穴名深意、标准定位、取穴技巧、功效主治、常用配穴和针刺方法。其中,经上腧穴以歌诀形式串联,具体腧穴又有歌诀概述其定位、功效等知识点,且以二维码的形式配取穴视频。文后配腧穴笔画索引,便于查阅。
《中医诊断速速强记法》为 掌阅中医课程系列 丛书组成之一,针对中医学生和初学者,主打 多重记忆 理念,以 十三五 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为蓝本,章介绍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知识,第二至十一章参照教材分别介绍望诊、闻诊、问 诊、切诊、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诊断知识,主要从 歌诀记忆 立体记忆 指点迷津 医者案头 等方面总结归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临床实用内容,强调基础知识记忆又不失临床实用。此外,文前彩插附有舌诊及脉诊的图片形象记忆,形象表现临床中的舌象及脉象特点。本套丛书配合课程识记电子读物,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查阅、识记,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将基础知识一网打尽。
按摩疗法具有无痛苦、无副作用、简便易行、减少用药、缩短病程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崇尚自然疗法的广大人群的欢迎。本书由著名中医保健学专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编写,讲述了按摩常用穴位和按摩手法的基础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165种常见病的经穴按摩疗法,涵盖骨伤外科疾病、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小儿科疾病以及其他疑难杂症。文字浅显易懂,大量图示帮助读者轻松取穴,可操作性强。读者可根据目录速查到需要按摩的穴位,对症治疗,即刻消除病患与不适,是读者居家保健、日常养生的*帮手,亦可作专业推拿按摩者参考之用。
郭长青著的《人体经络穴位使用大图册》收纳十四经所属腧穴361个,对每一个穴位的穴名来源、精准定位、功能、主治、自我保健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为了让读者能准确地找到穴位,不仅介绍了快速简便的取穴技巧,还在文字旁配上相应的图示,图文并茂,无论是有专业基础的大中专院校师生还是零起点的中医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 为适应广大的中老年朋友对经络穴位的学习要求,本书采用解剖图和真人图对应的形式,方便读者一一对照,并采用大开本、大字号、大图片,让您摘掉老花眼镜也能一目了然,轻松阅读。
本书简要介绍了手部按摩的基础知识,并重点介绍了手部按摩的常用穴位、按摩手法以及内科、外科、妇科、男科、皮肤科和五官科等各科常见病的按摩方法。书中内容简单,即使是初学者也可掌握。从零开始,看图轻松学,一看就会,会了就能用。
《点压手穴治病绝招》是一本手穴按摩保健法的创作,是长春中医学院陈夷副教授多年临证经验之结晶。其浅显易学、操作方便、无须设备、节约资金等优点自是不言而喻,而其治疗效果之奇特、保健作用之显著,更是令人惊叹。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的治疗,书中作了重点介绍,此外还就100多种轻型的常见病、多发病提出了治疗措施。书中还介绍了点压手穴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方法,从而使这一保健法成为所有的人们都能够使用的济世良方。 本书中要求手穴点压到骨膜之上,而且在穴位选择上可以经络穴位,全息穴位、反射区穴位并用,这一创造性的发明,不仅在临证实践中,而且在理论研究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是徐鹏大夫多年对门穴研究的心得体会,也是徐鹏大夫本人临床运用门穴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全书凝结了古代医学家及多位现代中医名家的心血。全书共分四章,靠前章门穴概述、第二章门穴的临床价值及与阴阳的关系,第三章门穴的临床应用,第四章临证验案选粹。
子午流注-传统时间针灸疗法,一直以其独特的取穴方法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本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的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的文献资料中遴选出239篇进行摘编,并按源流、理论探讨、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综述等五方面加以归纳整理。
本书主要有以下特色: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生涩难懂的古文进行精心的编译,以使该译本更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书中选用了307幅药方实例图解和248幅精美逼真彩色手绘草药图,并对植物的根、茎、叶、花、子等部位做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和详细的分解说明,在给读者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又可全面地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书中将原书中的药味,以现代的克制、元制等方式呈现,用表格的形式图解用法,一目了然,方便用药。本书还适当增补附方,大大拓宽了主方的应用范围,使方剂增至445余方。鉴于历来中药材的正品、地区习惯、混淆品、伪品无统一明确的划分界限,本书对药材真品特征做细致描述,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方便读者随查随用。
于天源主编的《按摩推拿学(第3版)》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和附篇四部分。 上篇为基础篇。重点讲述了按摩推拿学的起源、发展史、名称演变、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影响疗效的因素和禁忌证。 中篇为手法篇。在总论中详尽地描述了手法的基本要求、分类方法。这部分内容有别于其他书籍。在讲述具体的手法时,详尽地描述了着力部位、发力部位、用力技巧;对于一些有特殊治疗作用的手法,还严格地规定了医生和患者的体位。书中结合作者多年教学、临床经验,描述了手法的作用层次,使学习者能够较容易地掌握每一手法的力量。 下篇为治疗篇。在这部分中,汲取了大量西医学中的解剖学、骨科学知识,参考了大量文献,力求讲清难点,突出重点,前后连贯,注重临床技能培养,并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提出治疗方案。 附篇为练功篇。在这部分中着重介
《针灸甲乙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215-282)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共10卷。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 黄帝内经 的理论体系更为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针灸著作,也是研究《黄帝内经》古传本的重要文献。本次出版是以明刻医统正脉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