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是当代经方研究者娄绍昆医师的一部重要著作。娄绍昆医师多年来致力于仲景学说的临床研究,注重《伤寒论》方证辨证及日本汉方在临床医学中的运用,擅长针灸等外治法与方证辨证内治法相结合治疗疑难病证。作者用浅近平实的笔法来叙述经方医学的丰富内涵,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走进中医的大门。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活龙活现地把一百多个典型病案的诊治经过,多方面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了解到经方医学重经验、重实证的鲜明特色。 面向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给喜爱经方的人去魅解惑;可以让临床医师了解不同的诊治思路与疾病治疗的秘诀;也可以给文学者提供一个民间中医师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的样本。 也是面向没有医学知识但关心自己健康的人群,读者可以从轻松的阅读中发现
《王三虎经方医话. 临证篇》 王三虎教授是广西名中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学养深厚,经验丰富;在长期的肿瘤临床实践中,既强调辨病论治、专病专方,又善于权衡中西医之长,衷中参西,擅长以小柴胡汤治疗肝癌及其术后诸多问题。本书为其经方医话的集萃。 他认为,对于癌症而言,综合治疗是必由之路,防治并重是当务之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诸如手术、介入、放疗、热疗等,主要着眼于肿瘤组织本身,侧重于解决已经形成的肿块,虽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对人体的整体情况重视不足,即使局部的肿瘤消失了,但产生肿瘤的环境并没有改变。而中医学则强调人体的整体机能,主要解决为什么产生肿瘤的问题,釜底抽薪,消除产生肿瘤的内环境。因此,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很好效果。 《王三虎经方医案. 杂症篇》 王三虎
《米晶子济世良方》 本书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张至顺道长在修道和学医以济贫苦的过程中,记录摘抄所汇的古今验方偏方集成,多有效验。感于时世多病,现公诸于众,愿助世人疗疾养身,减少病苦。书中所引效验方多达五百余首,所列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全书先以病位言之,分头面、胸腹颈项、全身三部分,后又分述内外妇儿、癫疯部等疾病。文中多沿用古方,诸家著述年代不同,所用药物名称与计量单位或有差别,故在文末另有两篇有药物别名与计量换算附录,以供读者查阅。本书作为道医专业书籍,适于专业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阅。
《经方临证思辨录》是书命名,以“思辨录”缀其后,夫“思”者,思考、思路、思索也。“辨”者,辨别、辨明、辨证也。“思”之与“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据所知所行,孜孜以求而发。于是“思辨”与“学”,构成完整思维过程。弗学则何所思,弗行则何所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提挈其纲领,此即余心目中之“思辨”。近来查阅文献,方知明末清初鸿儒陆世仪,尊崇程朱理学,著有《思辨录》一书。余读医书尚恨无多,至于陆氏《思辨录》等,或知其名,未睹其书,不敢高攀,谓其巧合可也。是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即《经方临证思辨录》,其中以《伤寒论》方为主,还有少数《金匮要略》之方。其排列方式,则不分彼此,只按方剂属性,以类相从,似无挂碍,况且其源相同。下篇乃《论文集
自2017年在灵兰开设了专题语音课“一方一针解《伤寒》”,已有近3000人订阅,反响热烈,很多读者要求出版纸质书。由此产生的纸质版书籍可以方便中医人和爱好学习,具有较大的受众群体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主要内容: ①初学《伤寒论》,不要纠缠在398个条文里,有些是后人演绎添加的。 ②临床时,别陷入那种中医对疾病分类辨证的固有思维模式中。 ③学经方要回到 “前经方时代”,不类经、要类方。 ④临床用经方,需要“默会知识”和“随证治之”,方能效如桴鼓。 ⑤《伤寒论》的疾病总论思维,可以提供一套高效的针灸取穴方法。
经络和穴位的传说其来已久,其源已昧,是中医最基础、最深奥、最神奇的知识,占据《黄帝内经》近半篇幅,且文辞古奥,其中的原理至今云山雾罩,令人望而喟叹,但以此为基础的海量临床实践又证明了经穴之奇效,四海皆知,令人无限神往。宝山隐于云雾之中,而如何拨云见路,将各位读者引入其间,满载而归,正是本书之初衷。 中医江湖,医者如侠,对于初入江湖的少侠们,本书就是最简捷实用的秘籍,熟读精思,自能游刃江湖而有余。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着重应用技巧,旨在介绍常用治病穴位及技巧,犹如武功招式,专注临敌应急,故名《外治法剑诀27式》;下卷重在经穴原理,好似内功心法,培元固本,能助少侠早日变为大侠,故名《经络学心法18篇》。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专业为骨,科普为肉,对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针灸从业者来说,不啻入
临床诊断时,我们都希望透过皮肤看清产生症状的肌肉位置、功能改变;临床治疗时,我们更希望透过皮肤看清解剖结构的走向,判断手法的准确性。本书注重从人体外观透视内部结构,直观描述肌肉位置,展示功能作用,巧妙结合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按摩技术。从整体医学角度开展治疗,由点及面,科学施治,让临床按摩疗法更生动、更实用。
本书倡导中医重视脉诊,对《伤寒论》之纲目“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等所列,以“辨…病脉”为纲。进行从脉诊为切入点的解读,回归《伤寒论》之原点。以临床实践为依据,总结“八纲六经脉法”解读《伤寒论》之“六经辨证”。创立“八纲六经脉法”之“宏观脉图”“微观脉图”对《伤寒论》之方脉进行解读。以“八纲六经”为纲,以“经方”为目进行分类。以宏观脉象对《伤寒论》之八纲六经进行辨证,以微观脉象对《伤寒论》之症因、病机、气血阴阳、病理产汤及病因、病理及进行辨方证及疾病诊断。以期达到“诊脉知病”、“一脉一方”的诊疗景界。 书中对每一常用“经方”进行六经归类下的详细脉诊解读,对“经方”内在脉象内涵进行分解,读者可据脉对“经方”病机及组方深入理解,并可据不同“脉象”异同进行灵活化裁。做到“指下澄明、
当你长期忍受疼痛,并且你的活动能力受到影响时,你并不一定要通过手术等有创方法来消除你的疼痛。很多人都不知道,身体某个部位的疼痛常常由其他部位导致,有时疼痛的根源和疼痛的部位相距甚远。物理治疗师和按摩治疗师经常采用触发点疗法来消除顽固的疼痛。 克莱尔·戴维斯,安伯·戴维斯著的《触发点疗法(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方案)》将帮助你发现肌筋膜触发点造成的问题,辨认疼痛的根源。触发点是受伤或劳损的肌肉上形成的收缩的小结节,就是这些小结节造成了长期疼痛。触发点疗法能恢复肌纤维弹性,达到长效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是为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绵延650余年之精粹及全国名老中医沈绍功学术思想而作,重在突出沈氏女科之特色,将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继承、宣传、推广。 本书在框架结构和内容上将延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主体框架的四部分,分别是医理篇、临证篇、方药篇和诊籍篇。为详解和细化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解读将每一部分又独立为一本书,解读部分将由沈老的诸位嫡传弟子亲自执笔。 此次出版为《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方药篇》,该书将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沈老学术思想。增加沈老在用药思路的独到之处,基于嫡传弟子个人临床经验,详解临床用药的方法,并补充部分沈老在临床上用而未述之药。以期充分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
经方大家胡希恕运用“六经一八纲一方证”的经方医学体系,让您真正读懂《伤寒论》,步入清代医家柯韵伯所说的境界:“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经方医学,大道至简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伤寒论》的成就,以《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为指导,摆脱《伤寒论》研究目前的某些误读,又紧密联系临床实践,解读《伤寒论》每条条文和方证,并进一步探讨每一方证的六经归属,使读者能够读懂《伤寒论》
《石学敏实用中医针灸学》是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丛书上之一。本书总结了石学敏院士40多年的针灸临床经验,是一部反映当代针灸特色的大型针灸学专著。本书涉及针灸学的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及治疗学等内容。全书共分三部分,绪言中主要介绍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靠前部分为经络与腧穴理论,第二部分为刺灸法,第三部分为疾病各论。本书既有传统针灸理论的继承,又有当代针灸临床的发挥,是一部内容丰富,具有系统性、学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针灸专著
基础知识部分:介绍砭石与刮痧的关系,刮痧保健与治疗原理等,以及刮法、边揉法、角揉法、角推法、按法等具体手法;介绍真空拔罐的作用原理、常用手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将传统火罐的缺点都克服了,操作变得更加容易,但其原理、操作与传统拔罐是相通的。 治疗部分:介绍200种病证的知识与刮痧拔罐部位。当前市场上王敬的书将刮痧和拔罐分开,其实作者的临床诊治特点是刮痧与拔罐相结合,因此本书更切合临床实际,疗效更加显著。 取穴、刮痧、拔罐一步到位:每个治病良穴都能在当页找到取穴方法,免去一次次翻挂图的困扰,真正边看边刮。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部分重点论述浮针再灌注活动的定义、原理、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各论部分具体介绍临床常用的四十块肌肉的解剖、功能、体表标志、患肌特征及相关症状,再灌注活动的设计思路与具体操作,采用少量文字介绍,大量图片显示,二维码扫码视频的立体表现形式。本书大量采用图片、视频,从肌肉的解剖、功能、体表标志,再灌注活动,直观的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更容易、更快速的学习、记忆、应用再灌注活动。该书作为为浮针教学的主要辅助用书,可以使众多的浮针从业者、浮针爱好者,以及针灸、康复、中医、骨伤等专业人士受益。
本书对近期新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部位》中的腧穴定位进行详细而又创新的论述。大部分穴位除”国标定位“外,还有“其他定位”精选针灸类书籍的不同定位方法或不同描述,并在“详解”的“取穴指南”中加以详细比较和点评,使读者对穴位的定位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在“主治归纳”对穴位的主治功能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类。
本书最初名为《十万金方》,系1958年全民献方运动中,河北省卫生厅从全省征集到的10万多首秘方、单方、验方中精选汇编而成,分15册排印(前2册铅印,后13册油印),分送国内医学院校图书馆收藏,其内容可谓朴实无华,沙里藏金。1998年河北省卫生厅组织力量重新修订,在基本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将15册合为一本,名为《重订十万金方》,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所载方剂多为献方者自己的经验,或来自民间,其主治、剂量(有的未提供)、用法仅供参考,读者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谨慎、合理选用;非专业人员需在有经验的中医医生指导下选用。
《中医良方大典·内科二卷》的编纂主要对1949—2018年间我国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杂志以及医学论文专刊等资料中的临床治疗经验和所刊方药通过归类比较,去粗存精,选出良方,将其内科的临床治疗经验整理汇编成书,设立了110余个内科病种,共收集3 000余则方剂,涉及中药、针灸、敷贴等多种治疗手段。每个疾病以现代医学病名为主,记述中医治疗方法,将每个疾病从概述、辨证施治、经验方、单方、中成药、预防用药六部分进行深入阐述,资料翔实、内容宏富、涵盖面广,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并举。
王之虹主编的《新编中国推拿》共分五篇二十九章。第一篇推拿基础知识:除介绍推拿学一般基础知识外,尚对推拿常用解剖及其与推拿的相互联系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其次,本篇选编了一些练功功法,突出了推拿与练功结合的重要性。第二篇推拿手法:汇集古今各类手法,堪称手法大全。第三篇推拿治疗:介绍推拿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第四篇特殊推拿疗法:介绍足部推拿疗法、手部推拿疗法、耳部推拿疗法等。第五篇美容推拿与保健推拿:分为美容推拿与保健推拿两个部分,详细介绍了美容推拿与保健推拿的有关知识。《新编中国推拿》适合从事推拿科研教学、临床诊疗、专业美容工作者,及推拿专业学生、推拿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一本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建国以来中国脊柱推拿的专业参考书和文献性著作。全书共26章,100多万字,附录原著作的插图800余幅。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各种特色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操作、现代历史发展过程及各种手法的异同。 本书适合于广大推拿科、按摩科、正骨科及理疗康复科等相关临床专科医师、本科生和研究生等人员阅读参考。
《取穴彩色图解》主要介绍了人体14条经脉的走行、360多个腧穴的定位、取法、功能、主治、配伍、刺灸法。每条经络都介绍了经络循行原文,每个腧穴的名称都用汉语拼音进行了标注。与其他书不同的是,本书不仅介绍了穴位的定位,还介绍了取法,可帮助读者更准确地找到穴位。同时,还介绍了常用的经外奇穴以及耳部、手部、足部反射区,包括这些反射区的名称、定位、主治等。配有经络、穴位的彩色照片,有的照片还带有脏器、骨骼的透视图,清晰明了,便于查询和记忆。适用于针灸、推拿学生、初学者和针灸、推拿爱好者。
本书是段胜如先生关于研究“正骨按摩经验”的专著,具体包括了:软组织损伤、腰部手法、踝关节锻炼、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胸部岔气(胸壁挫伤)、肩关节不能举起综合征、肘关节骨化性肌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等方面的内容。
偏方,又称土方、验方、便方,是指药味不多,但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其用药多易寻易用,在民间源远流长,深人人心。晋代医学大家葛洪从民间搜集大量单验方、偏方以及救急技术而著成《肘后备急方》一书,流传后世约1700年,其后的《小品方》《串雅内编》《验方新编》等更是把偏方、验方的应用发挥到很好。本书亦广征博引古今医学文献、期刊所载偏方及医界传世验方,颇有《肘后备急方》《小品方》之遗风,力求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