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面对病人生死存亡这际,他从不考虑个人安危得失与风险,像孙思遥、邈所称道的那样“一心赴救”,并常以数百克附子,挽救病人于无何之乡!使剧毒之品变成了救命仙丹。无怪乎广东一位老中医赞李可为中医的脊梁。 李师不仅不识超绝,医术清湛,而且医德高尚。他治病从不率富贵贫贱,皆一视同仁。他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以悲天悯人之心,救治穷苦百娃。遇到不识字的病人家属,不能按医嘱服药时,他常常是深夜守候在侧,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方才离去。他常自谦地说自己不是中医科班出身,一生涉入颇杂。
《用药心得十讲》是全国有名中医专家、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教授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心得体会。本书文搞曾在《赤脚医生杂志》(现为《中国临床医生》)上以讲座形式连续发表,受到许多读者特别是广大基层医生的欢迎。应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成书于淳熙元年(1174年)。原名《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该书18卷,分为180门,收方1050余首。书中首论脉诊、习医步骤及致病三因,次以三因为据载列临床各科病证
附子是中国中医药目前运用最早的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尤其是清代医家郑钦安极为重视运用附子,在其处方中约占四分之三。但附子毕竟也是毒剧中药之一,运用不得法,则会引发医疗事
傅青主名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傅青主才学卓越,既博通经史、工诗文书画,又为医林翘楚,时称“医圣”。其医学著作精详平易,立法谨严,议论中肯,超凡脱俗,习者用之临床,灵验无比,世所罕见。为使广大临床人员学习方便,我们将傅氏原著重新点校整理,并删除其重复者,以方便读者学习运用。本书包括傅氏有关女科、男科、儿科、眼科以及其他杂症的临症治疗和用药方法。
本书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本书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调经必须结合调周。调周才能从根本上调经”的观点,并在阴阳、八卦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检验、微观辨证,形成颇有特色的“月经周期学说及调周法”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用于临床,疗效显著。乃纂编成册。 夏桂成编著的《月经病中医诊治》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设绪论、月经生理、月经病理、检查与诊断概论、治疗概论、妇女保健等6章。各论设11章,其中10章以独特的“归类法”介绍论治诸般月经病证,女性月经周期演变诸多环节的难点、疑点、同点、异点,分析透彻。对策具体:最后一章为常用调理月经周期方药心得,实为夏桂成教授数十年妇科临床心法,极为可贵。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名中医门诊——呼吸病》全书分为7章,分别就感冒、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进行阐述。本书试图用浅显的语言回答患者最想了解的呼吸系统疾病知识,也试图通过一系列提问,向大家说明目前中西医学的一些观点。《名中医门诊——呼吸病》主要面向大众,也可为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生提供参考。
这是作者凭着对中医强烈的责任心,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做了一点理论研究工作,写出了123篇短文,奉献给中医界。他将自己看作是采花酿蜜的工蜂,看作是在新疆阿勒泰戈壁荒野中的淘金人。这完全是个人的一本医学文集,大多是他多年来思考中医、研究中医的心得感想。文章不长,大多是一事一题,一问一文,文短而意深。有些是一篇读书笔记,有些则是一声感慨,有些是一个假说,而有些则像一篇大论文的引言。文章大多随手写来,无拘无束,文气轻松,启人心智,发人思考。
《梁伯学临床经验集》(脾胃病专辑)一书展现了遵崇仲景、效法东垣、“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脾胃病的生理特点、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治疗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了食滞类、脾虚类、气滞类、肖热类、胃寒类、阴虚类、瘀血类七种证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病证治疗案例和经验方,撰写发表了多篇中医论文,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治疗脾胃病和内伤杂病的方法,为祖国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每每提及医患沟通,医生经常会抱怨没有时间。其实,“很忙”或“没时间”只是我们在权衡重要与次要后的托词和借口罢了。因此,关键问题不是医生没有时间,而是他们认为有比沟通、倾听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但他们却不知道,最终反而会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 临床沟通技巧的培训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很多研究表明,有效的临床沟通技巧可以通过培训掌握与提高,其效果将会持续终生。 美国的研究发现,那些专横的、言语中缺乏关心的医生很容易遭受治疗不当的诉讼。甚至可以根据这些医患沟通的评级准确地判断哪些医生会遭到投诉和诉讼。这些证据表明,对交流技巧的培训可以减少医生受到的投诉和诉讼。
《临床常见症状体征的鉴别诊断》反映了当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同时又兼顾知识面的广度及临床实用性。 全书分8章共37节,涵盖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肾脏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的37个症状及体征,对每个临床表现都简述了其分类,并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该临床表现产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及诊断的思维程序,每个症状体征最后均附有1~2个实际病例分析,有利于提高读者对该症状体征的综合分析能力。 《临床常见症状体征的鉴别诊断》是适合医学生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教材,也是临床医师的一本综合参考书。同时,适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及专科医师培训时使用。
本书稿记载了陈宝田教授近50年来学习应用经方的经验体会,同时融进其老师岳美中、王文鼎、赵锡武、方药中、刘渡舟等当代老中医宝贵的临床经验;同时汇集了近50年来外有关期刊或专刊上发表的经方临床论文和临床报道的重要内容以及陈宝田教授的“十大合方的临床应用”。 全书选编常用的经方70首,编写的顺序以经方临床应用出现的频率由大至小排列,以适应临床需要。每首经方的内容有:原方、组成与用法、适应病证、辨证与辨病、合方应用、类方鉴别、病例举要、现代研究(药理研究)进展等,并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是“河南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内容分部分。部分治学理念和临床经验.概要介绍王立忠教授的中医学术思想及辨证论治经验;第二部分临证用药及验方,介绍了王教授临床用药心得体会及自创的中药制剂和验方;第三部分是医案选粹,精选了顽固性头痛等各种病症的治疗验案70余例,每个案例既有病史与辨证,也有治则与方药,还有按语分析。本书经验介绍内容丰富,医案资料详细真实,不仅实用性强。且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适于临床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肝火缓缓降、心火慢慢除、肺火轻轻去、胃火细细防、肾火慢慢消……武国忠提示您:补足先天、培植元气才能健康祛火!了解“发热”与“上火”根源+分清16种常见上火发热症状,吃对65种 清热去火食物+用对36种清热去火中药,武国忠编著的《武国忠图说不上火保健康》掌握不用药的自然去火良方+分门别类去心火、肝火、胃火、肺火、肾火,解决一年四季上火烦恼+为6大人群制定专属去火方案,《武国忠图说不上火保健康》补充凉茶、药枕、清热蔬果、药材、食谱速查表。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之国宝,是有史以来中华民族与自然、疾病作斗争而留下的丰富、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关于其中之说,众说纷纭,且皆蒙上神秘的色彩。 纵观五千年中华医史,不能不为中医神功所感叹,正是:拔骨走血,竭尽其功;诱虫破瘤,竭尽其术;镇风驱魔,竭尽其方。病人之口眼耳鼻肤发手足五脏六腑,尽在奇人手下绝处逢生。本书精选其中传奇,既成医案,又是故事。
《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皆以诗歌体裁写成,言简意赅,押韵和谐,乃明清以来中医师传教育的经典教材,一直为后学者传诵。 《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中医四小经典大字版)》合编“四小经典”,不作繁琐考证,不做白话译注,采用大字横排的形式,力求方便实用,便于诵读,为读者提供一个阅读、理解古籍的良机。 陈修园等编著《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中医四小经典大字版)》可供初学中医中药者以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本套书汇集了中医学最基础的经典著作,熟读之,自然便能领会中医学基本的原理、原则、规律,乃至于“大道”。所谓“道不远人”,中医之道在日用生活中的自然流露,便是养生保健的要诀。因此,熟读本套书的层获益便是能够指导自己养生保健.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上工治未病”。再进一步,假如您能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做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触类旁通,辅以博览群书、广学多闻、临证实践,假以时日,则医术小成,既可为父母解除疾患,亦可助亲朋好友祛病健身,此为本套书延伸的第二层获益。如在此基础上精勤研习医术,培养大医厚德,多行扶危济困、救死扶伤之善举,以精诚之心。圆满大医事业,则医术大成而“兼济天下”,此为本套书扩展的第三层获益。 总结以上学习中医的获益,正如医圣张仲景所言:“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
暂时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