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柏杉老师从医30余年来,治愈过大量的疑难病症,对临床常见病更有独到的法式套路。“灵兰中医”特邀其教授“宋柏杉专病20讲”课程,经2000余学员学习验证后,深感这些宝贵经验可复制、上手快,能明显提高疗效。故根据课程内容编辑成书,方便更多人学习运用。本书是以课程讲稿为基础,既保留了讲课的原汁原味,又突出了精要内容的独特风格。书中讲的十大类常见病的证型、效方和剂量均从作者的临床实践中来,又通过学员们更加广泛地用到临床实践中去。为了让读者容易理解,本书采纳了教科书式的体例和方法。从中医人体生理入手,剖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再用诊法分出常见证型,指明辨证要点,给出方剂与剂量;将“中医思维”贯穿每一讲内容,穿插大量精彩医论,并付以系统完整的医案。本书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适用于从事
本书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入手,在大量搜集民间古籍和传说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古中医象术内容,揭示古中医源流,深度展现古中医魅力,对大量中医爱好者有较大吸引力。
《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分上、下篇。上篇为总论,第一章导言,阐释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介绍中医内科学术理论源流,重点是在中医内科学术发展目前有代表或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及书籍,勾画出发展的轮廓和学术体系;分段介绍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系统阐述脏腑病机证素辨治概要、内科杂病辨治概要、内科急症辨治概要、辨证论治的临证应用、内科临拉技巧,使读者系统地了解中医内科的诊治思路。下篇为各论,共分中医内科常见急症、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癌病九章,每章包括概说、源流、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辨证、治疗、特色经验、预后转归、预防调护。
本全书主要收集了唐容川的现存著作共8种,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血证论》《伤寒论浅注补正》《本草问答》等等。本书集古籍整理现代研究与一体,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医籍,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学生和自学中医者参阅。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喻氏研究《伤寒论》心得体会,对中医辨证论之法则的发凡起例、治疗痘诊的证治经验,以及其所厘定的病案规范与精湛的临床验案。本书集古籍整理现代研究与一体,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医籍,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学生和自学中医者参阅。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是河北中医学院李士懋(国医大师)、田淑霄教授夫妻合著的医集,是两位中医教授从医50余年来的中医求索之成果。全集始终有一主线贯穿其间,即“溯本求源,平脉辨证”。 全集分为上中下三卷,李士懋、田淑霄编著的《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卷)(精)/中医师承学堂》主要论述仲景学说。包括《平脉辨证仲景脉学》《伤寒论冠名法求索》《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平脉辨证脉学心得》《李士懋教授论阴阳脉诊》。
《刘保和抓主症用方传承录》是河北中医学院刘保和教授师生团队的集体创作,集中体现刘保和“抓主症”学术思想,传播“抓主症”的独家经验:主症并非患者最感痛苦的症状;而且既然是“主”症,就不能多,最多不能超过3 个。“能否把主症交代出来,是中医临床书籍和论文有否价值的标志”。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老师传授”,是刘保和老师关于抓主症的论文和讲座资料。下篇“学生继承”,是每位学生运用刘保和老师抓主症理论和经验,在临床中治疗疾病的验案。在上篇,编者为每篇文章加了按语,阐述刘保和老师的学术思想,尤其突出了在中医理论方面与众不同的观点,希望能有助于中医学的创新发展;在下篇,学生自己将医案加了按语,说明对刘保和老师抓主症理论和经验的理 解及方剂运用的体会,有助于读者的学习。 以上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再版在基本保持第一版的特点和精辟内容外,将对总论中有关中医内科学基本原理、术语、辨治规律等内容进行改写;在各论中在原有病种基础上,增设脑系病证一章等。
《伤寒杂病论》是经典临床医学著作,是中医药学术发展与创新之根基,是中医药学术渊源与精华。如何将其有效地指导临床以及辨治疑难杂病,是 医药界面临而又难以解决的剂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本书仲景所论整体中研究、探讨与发掘辩证论治体系,使仲景所论理、法、方、药从整体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学习与应用《伤寒杂病论》指导临床以及辨治疑难杂病具有极高的切合实用的理论联系实际意义。 本书共16卷,卷一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卷三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卷四辨少最病脉证并治,卷五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卷六辨少阴症脉证并治,卷七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卷八辨百全狐×阴阳毒疮痈脉证并治,卷九辨中风历节血痹劳症脉证并治,卷十辨痰饮水气黄汗消渴淋病脉证并治,卷十一辨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卷十二辨
《新编中医皮肤病治疗学》具有融古汇今,去芜存菁,简要实用的特点。《新编中医皮肤病治疗学》共分三篇。第一篇为总论,主要介绍了皮肤病的中医基础理论、皮肤病的中医诊断。第二篇为皮肤病的中医辨证施治,主要介绍了皮肤病的病因、皮肤病的中医辨证、皮肤病的中医治疗。第三篇为各论,从中西医病名对照入手,引经据典,较全面地阐述了各种皮肤病的疾病成因、辨证分型、治疗法则、方药和方解。相信此书的出版对中医初学者、西医学习中医的皮肤科临床、科研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收录的经验方中部分存在超剂量药物或有毒药物,临床使用时请参照国颁标准为盼。
本书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是由全国20多所中医院校、医院的专家编写而成。全书按中医诊断的基本体系进行章节划分,每一单元每四部分进行阐述,力求全面深入系统地发掘整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资料,汲取历代中医学家的精华,反映当代的研究成果。本书内容丰富,充实了中医诊断学内容,反映了20世纪末中医诊断学发展的水平。该书适用于中医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及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本书共分十八章。前几章为一般性主题,如脉质的命名、脉质分类、脉位和深度在历史上的变异比较,以及脉诊方法的介绍。接下来的章节由指下感觉出发,以各类特征像是脉搏速率、节奏、稳定性、体积、深度、大小和形状为基础,深入介绍各种脉质,也一并讨论相应于各个脉质的病理变化。后面几章,检视当某脉质出现整体脉或大区段,以及不同深度所代表的特别含义。脉质反映的心理病征及预后问题,分别在不同章节讨论。最后两章,说明脉诊的临床解析,并配合解说,把所学综合应用,示范如何将脉诊所得资料,建构成合理的诊断。本书提供上百张图表详加说明,并附有特殊词汇的名词解释、参考书目及完整的索引。
《中华名医特技集成(第2版)》系20世纪90年代全国首批国家名老中医以师带徒传承中医的经验总结,记录其中有代表性的219位中医药专家的治学特色、诊疗绝技,反映了刘渡舟、关幼波、赵绍琴、祝谌予、李辅仁、高辉远、焦树德、贺普仁、程莘农、朱良春、何任、罗元恺、方药中、石学敏、李济仁、刘柏龄、张镜人、干祖望、邱茂良、周仲瑛、金世元、唐祖宣等中华一代名医在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针灸、骨伤等学科的学术成就、精湛医术。全书内容翔实,案例丰富,是一代名医宝贵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医者可学,患者可参,适合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乡村基层中医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和普通患者阅读参考。
本书系统整理辑录了叶氏对中医温病学理论的阐述、对前人方证的研究,以及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叶氏治病多奇中,遇到疑难重病均能洞悉原委,立起沉疴,医名盛极于当时,为广大医家奉为宗师。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糖尿病总论,阐述糖尿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西西诊断和治疗概要、中医辨证治、常用的中药、方剂及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下篇则主要论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阐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学认识概要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变、糖尿病性高血压、糖尿病性、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肠病的发病体制、西医诊断和治疗概要、中医辨证论治以及研究概况。本书主要由长期工作在临应酬一线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编写,力求在内容上做到全面、新颖、扼要;注重中医临床特色,中西兼收;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突出反映新发展、新技术、新方法。
李可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作者根据《李可经验专辑》及近10年来医论文章,从不同侧面,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中医理论。其核心是凡病皆本气致病,脾与肾为人生两本,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六经辨证统百病,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四逆汤养阳长寿,集《内经》、《伤寒》、《金匮》、《本经》、彭子、钦安于一身,走出一条古中医学发展的道路(本书可供中医业者临床指导,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
全书共分四部分。 现代中医神经病学基础篇,介绍了神经内科的中西医基础知识,如神经内科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诊法、中医辨证、中医治疗、常用中药,神经系统检查及相关知识,刘经系统疾病辅助诊断方法等。 中医病证诊疗篇,收录了14个中医神经内科病证,阐述了其病机演变、治疗原则、辨证论治等,突出了中医基础理论与诊疗的有机联系,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每一病证下的[鉴别诊断]中的“西医相关疾病鉴别”,对这一病证可能涉及到的西医神经科疾病进行了介绍与鉴别,可当作神经内科常见症状西医鉴别诊断来看,对于神经科医生很有帮助。 西医疾病诊疗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对60余种神经内科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表现分别阐述。每病下,顺序介绍了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理化检查,临床诊断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
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内科临床家。郭老在近60载的临证实践过程中,立足经典,博采各家学说之长,灵活运用,不断加以发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证风格。他善于继承,大胆创新,临床上处处示人以规矩。处处给人以新的启迪。他成功地从各家学说中汲取7宝贵的营养。 《郭子光各家学说临证精要》所整理的内容,是郭老在临床上运用各家学说解决临床问题的“典型”,涉及从唐代到清代共14位医家的学术思想与经验的应用和发挥,并阐述了郭老对现代中医流派的深入观察,以及中医发展及现代化的深刻思考。读者通过由刘渊主编的《郭子光各家学说临证精要》,不仅可以学到郭老治疗疑难疾病的宝贵临床经验,还可以了解到郭老是如何把古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及经验与今天的疾病对接的。
五运六气医学,不仅是时间医学,还是空间医学,作者称之为中医时空医学。五运六气是外感病之源,研究外感病不能脱离五运六气,离开五运六气而论外感病,犹如瞎子摸象,所以张仲景着《伤寒论》、吴瑭着《温病条辨》、雷丰着《时病论》等都谈病原在五运六气。因此,五运六气是诊治疾病的大纲。 五运六气不但是外感病之源,也是杂病之源。人之有生,一禀于父母之精,二禀于天地之气。受于父母之精为有形之阴,乃遗传之因素为先天;受于天地之气为无形之阳,乃生化之因为后天。但致病因素有三: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天地自然环境因素,三是社会环境因素。今只论自然环境运气致病因素,不论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腰部疾患:循证预防与康复(第3版)》是一部针对腰部检查和康复的专著,展现了腰背部解剖、功能和损伤机制方面坚实的研究基础,由循证研究。前沿的应用策略和50项检查及训练构成。国际知名的腰背专家Stuart McGill教授引导读者通过腰痛的评定来明确引发疼痛的特异性原因,从而验证循证支持的各种预防和康复方法。 《腰部疾患:循证预防与康复(第3版)》所教授的腰背康复方法将引导读者针对每个患者的独特需求来改进干预。康复和预防方案。 除了提供循证基础,《腰部疾患:循证预防与康复(第3版)》还有以下特色: 信息完全更新,章节构建合理,确保从业者可以应用的临床实践,并认识到每个患者都有其独有的疼痛原因 提供了实用的检查清单,使读者通过新的评定方法轻松获得评定信息 临床信息实用性强,帮助读者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