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 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本书由经方大家王付教授编著,共分17章,详细介绍了中医原著中经方的名称、药名与剂量、功效和用法;再以“学用导读”切入点,重点讲述了怎样把“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正确地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并从“医案助读”与“方证研究”两个方面进一步加以阐释与论证。本书强调学用经方的思路、方法与要点,引导读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以便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本书内容翔实,特色鲜明,指导性强,是医学院校师生及中西医临床医生非常实用的参考用书。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经典著作,但仔细研究,则可知该书详于辨证而略于用方,即有证无方,这无疑给临床治病带来诸多困难。 《伤寒杂病论增补用方》的作者结合数十年临床用方治病体会,认为欲深入研究与合理运用《伤寒杂病论》,就必须科学地如实地增补其用方,从而使方证理论体系成为有机的整体,以指导临床实践。基于这一思路,本书作者对《伤寒杂病论》进行了增补用方的尝试。即根据仲景辨证精神增补仲景方,或历代医家方;其次,根据仲景辨证精神增补仲景方方合用,或仲景方与历代医家方合用、或历代医家方方合用。方方合用既能避免一方主治的局限性,又能优化方药组合,使其相互补充、促进。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增补用方,可为临床提供简明扼要的直接治病方药及更好地用方证互验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与疑
这本草药百科极为精彩,它图文并貌地介绍了全世界超过550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历史文化和它们在传统社会的使用功能。一些内容贴近大众生活,比如如何种植、如何收获、如何使用,并重点讲述了一些植物的茶饮功能和食用价值。本书结构合理,文图科学又通俗易懂,介绍了来自中国的许多药用植物,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植物原来在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中还有如此多的故事,对于喜欢植物、学习植物的人来说是一本的好书。本书介绍了80多种从头痛到关节炎等疾病的实用治疗方法,提供了近600条科学研究和安全建议,为寻求天然药物的人提供了有关草药及其药用功效的明确参考,适合想要在家做健康保健的人群。
本书继承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研究经方成果,即《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在病位类方证的基础上,率先以六经类方证之作,即把《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证进行六经归类,来探讨经方的六经和方证关系,冀以明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实质。 此前,作者曾以经方为自成独特理论体系的观点,著成了《经方传真》《伤寒论传真》《金匮要略传真》等书,重点在解读仲景原著。本书则是以经为纲,以经统方,探讨临床先辨六经,继辨方证,以方证归类,印证六经实质,力主仲景医学是经方医学体系的观点。本书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从正面、侧面解读仲景原著,是中医临床、教学用书,是经方爱好者的重要参考用书。
张毕奎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合理使用》共分五章。章介绍了输液的概念及种类,包括输液相关基础知识及输液的种类:维持输液剂与补充输液剂。《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合理使用》内容只包括电解质输液制剂、血浆代用品制剂、营养输液,不包括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的治疗型输液。第二章介绍了输液治疗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静脉输液的合理使用,静脉输液的目的、适应范围、禁忌证,输液治疗的配伍问题,影响静脉配制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常见输液反应及防治对策。第三章介绍了各类输液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包括电解质类输液的适应证,酸碱平衡类输液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营养类输液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全合一营养液参考配方,血浆代用品制剂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第四章详尽介绍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常用输液的合理使用,包括葡萄糖等营养输液、电解质平衡调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此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内容简要,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但由于四言韵语之限,文词偏于简约,读之难以深悟。为便于读者学习,我社于60年代出版了《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一书。该书刊行后,深受读者欢迎,已先后修订4版,印行25次,印数近400万册,经久不衰。为了更加适应现代读者需求,原编者北京中医药中药教研室对该书进行了第五版修订。本次修订忠实保存原著歌雇在白话解方面更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进一步丰富了药性功效的论述;新增补了常用配伍方法和方、现代药理研究等内容;有的还加了按语,以阐述未尽之理;并对前版中的错误予以纠正,删去前版补入的“中草药”。使本书不仅保留了易记易诵的特点,而且读者一书在手,即可对400味常用中药全
本书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近年来以经方治疗肾脏疾病的医案实录,是老中医40年临床经验的结晶,特别是近20年来用经方治疗肾脏疾病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肾病综合征、慢性综合征、继发性肾病,以及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篇;每篇包括医案、按语与思考三方面内容;还介绍了老中医对方证相应、经方体质、扶阳学说、伤寒与温病以及中西医结合的一些看法。可供广大中医院校学生、中医临床医师,尤其是经方爱好者参考与学习。
本书按不同的朝代和时期分别对治疗胃癌的方剂进行收集、整理,并研究不同时期的胃癌治疗用药特点,将该时期的治疗规律、法则等进行概括性论述,对于广大中医从业人员、中医院校生、中医爱好者,特别是中医研究者具有的参考价值。
聂岁峰、李捷玮、王旭东主编的《药物的发现与 发明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类药物发现与发 明历史的著作,详述了科学家们在药物的发现与发明 上所作出的贡献。内容涵盖药物发现与发明的历史沿 革,具体各种天然药物、微生物来源药物和生化药物 发明历程,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发现与发明的药物。本 书在编写过程中,搜集查阅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内容 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 《药物的发现与发明史》可帮助医药领域的读者 找到一些规律,以启发药物科学工作者采用正确逻辑 思维和有效、先进的工作方法,无论在新药研制的方 向,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方法,样品的测试,临床前药 理、毒理、药效、药剂等的药学研究和新药临床各期 试验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加速研制出更安全、 有效和经济的新药,以造福人类。
《跟师一日一得(理法方药)》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主线,讲述了作者跟师学习中医的点滴知识和记录中医日有一得的精神。《跟师一日一得(理法方药)》作者曾培杰、陈创涛在从师过程中将所恩所得、所见所闻汇集一处,用中医独特的理法方药贯穿起来,用浅显通俗的文字、大众化的表达,将精深的医理、灵活的法度、奥妙的汤方、神奇的中药妙趣横生地介绍出来。书中观点独特,悟性新颖:既有一个又一个的知识亮点,又有一篇又一篇的医道感悟;既能够开发中医人思维,也可以启发医门学子对中医的悟性。这部以师长传道、学生记录发挥的中医普及读物,原汁原味,雅俗共赏,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中医初学者、爱好者,阅读起来无阻力,不费解,在轻松学习之余,能够学到大量的中医知识。
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是检验中药材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实验方法。本书拟分成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中主要介绍性状和显微鉴别的基础及方法;各论部分按药材的药用部位分类,每一类都有一个大致的介绍,再进行实例介绍。选择各论品种时,主要选择实际工作中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或者很有代表性的品种,对于理解各类药材的性状及显微特点将很有帮助。
大黄庶虫丸方出自于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活血破瘀、通经消痞的方剂,本书广泛收集了2001年底以前外有关大黄庶虫丸研究与应用的新资料、新成果,系统地介绍了大黄庶虫丸的文献研究、质量控制研究、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供临床医师、中医药科研人员、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常用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操作规程研究》共收载常用中药品种193种,饮片规格344种。饮片的炮制规范部分,按药材来源、采收加工、饮片品名、饮片来源、炮制方法、饮片性状、质量控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等项分别著录;饮片的操作规程部分,按饮片的产品概述、生产依据、工艺流程、炮制工艺操作要求、原料规格质量标准、成品质量标准、成品贮存及注意事项、工艺卫生要求、主要设备等项分别著录;起草说明部分则是按照研究的技术路线对研究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正文前附有凡例和品名目次。为方便使用,正文后附有附录和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