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日趋扩大。规范的药物治疗管理对提高慢性病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等有重要意义。本书共19章,总论介绍了慢性病概述、健康管理以及老年人用药特点等;各论结合我国目前慢性病发病实际情况,介绍了18种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肺结核、乙肝两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传染病,两种常见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管理等。每种疾病均介绍了疾病概论、治疗方案与治疗药物、患者的用药监护、用药指导等。本书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和职业本科医学、药学、护理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慢性病大众读者学习参考。
本书内容全面丰富,数据翔实可靠,图文资料珍贵,兼容并蓄,原创性强,具有极高权威性和实用性。适合广大中医药专业学生、医院、研究机构、药企、药农、药材销售从业人员、中医药爱好者及医务工作者收藏和阅读。对从事药物研究、保护、管理的专业人员,中药企业,中药院校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范文昌、梅全喜、李楚源编著的《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大全》全书收载240余种广东地产清热解毒中草药,以及由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为主药开发出的1200余种产品,包括医院制剂、验方制剂、中成药、凉茶等,是一部全面反映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的重要专著,也是一部不同流俗的地方性本草专著。在编写内容上突出了广东地区的特点,既介绍了广东地产清热解毒中草药,还介绍了由清热解毒药为主药组成的中成药、医院制剂、凉茶等;既介绍了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的功能与主治、药效学研究,又介绍了清热解毒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大全》全面阐述了广东地区清热解毒药的研究进展与概况,为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以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药学》(第九版)为参考,精选了300种中草药,并按功效分为20大类、32小类,其中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止痰化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等类,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精心编排。从别名、来源、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精选验方,使用注意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和应用。
抗生素是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现,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成为化学方法治疗细菌感染的基石,取得了史无前例的疗效,但随之而来的细菌抗药性和发现新的抗生素越来越困难,使化学治疗陷于困境。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和抗药性机制都是基于细菌已有的生化机制诱导和选择产生的,抗药性基因和细菌均能在自然菌群中传播,抗药性既是进化问题,也是生态问题,更是公共卫生问题。本书将纯粹科学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为对细菌抗药性任何方面感兴趣的任何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探讨了抗生素的抗药性历史和过度使用及滥用抗生素的驱动力,系统介绍抗药性的各种生化机制和调控机制,描述了主要病原菌的抗药性流行病学,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检测抗药性基因的方法、公共卫生策略,讨论了寻找和研制新抗生素的方向。对于细菌如何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这个问题,是不可能有一个
本书主要关注的是ICH的重要类别之一,安全性。在ICH进程中提出了很多指导原则,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许多问题是如何处理的?专家们的想法是什么?为什么指导原则是这样写的? 本书汇集了这些问题及这些问题的解答,是由参与撰写了引导当今药物研发方向的指导原则的专家们所编写。
在精神药物中,老一代药物退而不去,新一代药物不断上市,致使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内容需要注入新的血液。为此,喻东山、葛茂宏编写了《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荟萃840篇文献的精华,对近6年上市的精神药物做了详细的补充。与版相同的是,我们以对神经递质的效应系统阐述了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版不同的是,我们以对P450同功酶的效应系统阐述了精神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价格参照南京脑科医院2011年3月1日的零售价。希望,这本手册能便于精神科医生、心理科医生、人家属随时查阅。
非药物疗法,是几千年来中医学中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在防病治病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其中针刺疗法、灸治疗法、推拿疗法、气功疗法、刮痧疗法等越来越受世界医这重视。全书分为8篇,88章,涉及11个系统,88种疾病。每一疾病编写包括: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诊断、临床治疗、调摄与护理、按语六部分。其中概述部分简述疾病的病名定义及所属的中医病证范畴;病因病理部分主要讨论两医的病因病理和中医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断部分主要论述辨病、鉴别诊断、辨证、辨证要点四方面;临床治疗是重点论述部分,主要论述针刺疗法、灸治疗法、推拿疗法、刮痧疗法、运动疗法、气功疗法、心理疗法、音乐疗法、外治疗法、饮食疗法、康复疗法、饮食预防等十二个方面;调摄与护理部分提出有关疾病活动、环境、生活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及一般常规护理;按语
本书共18章,主要内容包括联合用药原则、指征及注意事项等的概述,感冒和各系统(科)常见病的病因、症状、用药方案、联合用药及相应疾病的生活管理、用药建议和涉及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等提示。内容丰富实用,切合临床实际。 本书可供医院如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人员,药品经营单位如药品批发、药店等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等参考使用。
人文中国书系 共30个分册,书系旨在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领域或专题,展现中国文化的总体面貌。书系的作者均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深入浅出的叙述方法,使读者可以通过轻松愉悦的阅读,领略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该系列丛书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出版以来受到国外读者欢迎,版权输出到多个国家,并被收入 剑桥文库 。 中医中药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中国医学的起源、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渊源;介绍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理学家,并简单说明中医特有的诊疗方法如脉学、针灸与本草学的原理,中医与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的相互影响和中医输入日本、朝鲜的历史,以及由中医中药衍生出的健康观念对当代人的积极影响等。 Traditional Chin
“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素有“咽峡要道”之称,也是食管和呼吸道的守护屏障,在人体的部位十分重要,有“伤其咽,必损其身”之说。“慢性咽炎”就是因各种因素损伤咽部而引起的局部病变和不适。它不受性别、年龄限制,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教师、演员和白领人群“情有独钟”的一种职业病。此病虽小,危害很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帮助患者解除痛苦,黄正明、贾万年编写了本书。《慢性咽炎合理用药一册通晓》共分5章,系统地介绍了慢性咽炎的基础理论、中西医合理用药、辅助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性咽炎的防治作用等知识。
《内》《难》《本》《伤》,中医四维,不通不可以为大医。然方出《伤寒》,药归《本经》,乃临证之基,在实操层面 重于《内》《难》。《本经》乃《神农本草经》之简称,论药之本,世无第二,后世诸家,基本循此书之筋骨,各凭经验羽翼其上,但时增术繁,瑕瑜共见。各代精研中药之大家,无不在这个轮回里来来去去,书越多,术越繁,道越隐。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数据之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关联。古人皓首穷经,亦不免喟叹书山无顶、临证无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I问世之后,很多学习研究之法,亦需应时而变。本书之精髓,正是以AI之利,阅尽书山,海纳众医经验,提炼出简练、高效、可靠的中药使用路径,为众说纷纭的中药界树立一些路标,令深入杏林者有道可循。
《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分23章。总论部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机制、影响因素、监测方法及进展作了系统地介绍,并阐述了重要的药源。由第3章开始,对包括中药在内的1500多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了详细论述,同时提出了防治办法。《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版是我国部药物不良反应的专著,本版继承和发扬了前两版的优点,增补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是临床医师、药师及患者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中医药在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与疾病预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在治疗诸多疑难疾病中发挥着神奇的效果,解决了诸多疾病治疗中 的难题。著者结合四十余年的中医药临床实践与科研成果,深入浅出地阐 述了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并结合现实情况对如何挖掘中医药宝 库、发展中医药事业、专利新药物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书中紧密结 合实际,就专利新药物特别是药食两用专利的新药物进行了科学分析,以 著者申报成功的三十余项国家药物发明专为例加以阐述,对同道申报中药 发明专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内容翔实,同时兼具科学性、趣味性与 可读性。书中所述药物发明专利涉及妇科、儿科、不孕不育、增强体质延 年益寿、疑难杂病、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美容养颜等诸多方面,可供中医 药从业者包括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人员、临床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300例》共十三章,第壹章为总论,介绍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类型及常用提取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应用特点。第二章至第十二章具体介绍各类型中药有效成分,每章分为两节,节对本类型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主要理化性质及主要提取分离方法予以概述,第2节分述各药昧具体研究实例,实例中每个药味项下设置(来源)、(功能与主治)、(主要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流程)和(工艺原理分析)等项目,以工艺流程图的形式简明清晰地介绍各药味主要化学成分(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一种或多种提取分离方法,并附该流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化合物及该药味中重要有效成分的结构式(第十一章多糖类化合物因分子较大除外),便于读者查考。同时,对流程的工艺原理、操作要点给予阐述及分析,便于读者开拓思路,扩
肌肉松弛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为外科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抢救危重患者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全身麻醉中的肌肉松弛作用主要靠乙醚,70年代前应用琥珀胆碱和箭毒。直至80年代开始,随着麻醉设备以及麻醉相关知识的飞速发展,全身麻醉的比例开始明显上升,潘库溴铵、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罗库溴铵等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相继从国外引进,肌肉松弛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但是肌肉松弛药的药理作用较为复杂,不同种类肌肉松弛药的作用也各有特点,如何按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指导临床应用肌肉松弛药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广大临床麻醉医生以及医学院校的师生迫切需要一本把肌肉松弛药的药理学与临床麻醉紧密结合,能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中指导合理应用肌肉松弛药的专业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