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及《中药学》(第9版)的知识精华为指导,从我国中草药宝库中精选了临床常用的中草药800种,详细介绍了每种中草药的别名、药性、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文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书中为每味药都配备了精美的高清彩色照片,方便读者朋友们进行识别记忆。 本书集识药、用药于一体,所收载的中草药均容易获取,疗效确切。
本书收集整理常用中成药500余种,按药物的主要功效与用途分类编排,并介绍每种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剂型、规格、用法用量、功用主治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本书所载中成药品种多,信息量大,阐述简明,实用性强,查找方便,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自疗和保健之用,亦可作为临床医师、药师、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生学习、应用中成药的参考书。
1.新增药酒166种,使药酒总数达1521方。 2.随着药酒品种增加,病种也作了相应增加和调整。 3.对原有药酒方,在同一病种中按年份由远到近,作了重新排序,以便读者了解其中的演变。 4.应读者要求,对药酒中常用的52种中药,作了简要介绍,收在附录中。
《嘉祐本草》是宋代掌禹锡于嘉祐二年(1057)奉诏编纂,至嘉祐四年(1059)成书。全书载药1082种,其中《开宝本草》药983种,《嘉祜本草》新增药99种,内有新补药82条,新定药17条。 本书编写体例沿《开宝本草》之旧,并收录当时诸家本草所记的新药和医家所习用的药补入书中,又将当时诸家本草所记的新内容,采掇为书中注文,从而保存了很多失传本草的资料。 原书久佚,目录也不存。辑复者参阅《本草衍义》,考订其目录,继又阅读宋及宋以前诸本草,钩沉辑复,整理出此书。 本书文献价值很高,对后世研究本草发展及古本草辑复-9整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介绍了解表、清热、温里、和解、补益、泻下、理气、理血、祛湿、祛痰、安神11类共60首历代著名医家留下的经典名方,从主治证辨识、组方配伍应用、特殊用量及临床主治病种选择、药物加减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的临证开方要旨。本书的编写特色有三个方面:一是实用性强,每一首方都通过作者自己的临床用方体会和其他名家运用该方的医案,说明该方的临床使用方法、用方要点及病证选择等,对临床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二是兼顾方剂的基础知识,每首方都介绍了方剂的来源、组成、主治、功效、方解等,便于本书的学习者加深对方剂理论认识;三是深入浅出,编写中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方剂组方配伍特点和用方要旨。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学习、使用。
本书是在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中草药》(1971版)、《云南中草药(续集)》(1973年版)基础上,经过整理、修订而成。开本由原64开改为32开,两册合一,方便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相关专业学生日常使用,亦是家庭书。本书是云南省各地广大医务工作者、中草药科技专家辛勤努力的结晶。这部在50年前就铸就了的基础医务用书,在几十年救死扶伤的实践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本书共收录云南常见、常用中草药757种,常用医方1500余个。每种药物均配有墨线图。药物介绍按简化汉字的笔划顺序排列。医方分为预防和治疗两部分,按各类疾病编排。索引按药物功效及治疗病种分为两部分,并提供了重量换算表。
本教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紧紧围绕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的编写理念,力求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特色,满足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需要。本教材详细介绍了中药调剂员要求掌握的*实用知识。全书分为5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中药饮片及中医基础、中成药基础、服务与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每一单元后附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书附有理论知识考试模拟试卷,供读者参考,以使读者熟悉题型、巩固知识技能与操作技能、检验学习效果。本教材是中药调剂员职业技能培训用书,可供相关人员参加在职培训、岗位培训使用,也可供中、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翻手为“药”,覆手为“毒”,意思就是具有毒性的中药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但若能趋利避害、辨证应用,“毒药”则可以“疗痼疾、起顽疴”。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有毒中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翻手为药覆手毒——毒性中药十一讲》一书选取临床中具有代表性的11种毒性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名称来源、传说故事、药物溯源及饮片辨析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并着重对中药的毒性及古今中医名家对该药的临床运用方法进行介绍。本书每篇皆以中药传说故事作为导入,选取古代经典医案和现代临床案例,分析各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本书既可视作中医药工作者学习研究的参考书,亦可作为中医药爱好者科普学习指南用书。
《颂橘草堂医鉴》一书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系列丛书”中的一部详述经典医案诊疗记录、医理方药分析感悟的书。作者宋祚民先生将早年侍诊孔伯华等几位先生时抄写的经典医案、方剂、日常的医理感悟,以及孔老自己行医七十余载的医案奉献出来,由弟子们整理成册,与热爱中医的通道分享。 全书共有三卷,其中“卷之一·医家小传”详述了宋老的中医生涯。 “卷之二·侍诊医案解析”记述了宋老在侍诊孔伯华先师时,抄写的病案,对各个病案的辨证分析、选方用药、药物加减化裁记录得详略得当。 “卷之三·医理医案医话”中“医理篇”总结了宋老的临床诊疗经验,包括对伤寒、温病、湿温疫症的辨证,宋老对津液、奇经八脉、儿科疾病与免疫功能的解析,以及著名的宋老临证的“调理脾胃十法”;‘“医案篇”总结了宋老业医七十余载,在内、外、妇、
作者查阅了古今大量医学书籍,历时半个世纪之多撰写中医专著名为《外用验方秘笈》,本书共收集各类病症为995种,外用药方4998条;内服药方《杂症验方秘笈》,病症为2783种,有效药方6713方;《丹方秘笈》病症572种,有效验方1301条。三本书共计各种病症4350余种,总有效验方为12012方。
全书图文并茂,共包含9个章节,第一章—— 医药经典源流长;第二章——破除障碍学经典;第三章——入品本草是良药;第四章——本草配伍非霸道;第五章——大病之主有深蕴;第六章——本草名称藏智慧;第七章——优选本草是精品;第八章——十探药性明源流;第九章——名称原有多层次。作者在对《神农本草经》5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找到了一条通向神农本草的捷径,体悟出一些道理,本书将揭示一些谜底,并将亲自拍摄精选的照片呈现给读者,帮助读者打开《神农本草经》之门。
山药为常用中药,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服用历史,也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边宝林等编著的《山药专论(精)》共分8个章节,分别对山药进行了药材来源、栽培、本草记载、炮制加工、化学成分、成分分析(定性、定量)、药理活性、临床研究的全面综述,在遵循原文献的原始数据基础上,对每一研究部分重新进行功能分类,以便于科研工作者的使用。论著共查阅了古本草61部,参考了139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共撰写近20万字,是当今对中药山药研究较为全面的综述。
本书精心选取了近三百余种常见的中草药饮片,分别从别名、来源、生境分布、饮片特征、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几个方面予以详细介绍,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识别和使用;并精选了民间广为流传且确有疗效的单方、验方、秘方共计一千多条,为读者在现实生活的运用提供帮助。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在普及中草药科学知识、提高医疗保健、保障人民健康、保护和开发中草药资源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希望在开发利用中草药时,注意生态平衡,保护野生资源及物种。对那些疗效佳、用量大的野生中草药,应逐步引种栽培,建立种植生产基地、资源保护区,有计划轮采,使我国有限的中草药资源能永远延续下去,为人类造福。
本图鉴共收载了华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兼民间草药1060种。这些药用植物按照植物分类系统和植物学名顺序编排,每种药用植物均附有色彩斑斓的写真照片。与图对应的包含了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科名、识别要点、药用部位、功能主治七项信息。本图鉴版式新颖、图片清晰、内容精练、图文并茂,同时兼具信息量大、便于携带和查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实用性和科普鉴赏的价值。 本书适合医药等专业的师生作为野外实习参考用书,也可为医药、园艺、农林、生物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提供认知和鉴别南方药草的快捷、直观指引。
张仲景(150―219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其所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作者钟相根、郑子安)全面收录了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整理,撷英取华,汇编而成。《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中医界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临床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长学识。
《经方实践得失录(跟师黄煌学用经方130案)》作者何运强通过130个鲜活的临床案例,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自己学习、应用黄师“方―病―人”方证学说及经验处理复杂病情、实践经方的心得、体悟,其中既有大量对黄师学术思想和经验的重复检验和提升,也有不少自己潜心研究、大胆探索的宝贵经验,有成功的收获,也有失败的教训。行文简洁明快,分析有理有据,让你真切感受到经方的独特魅力。 附篇为对黄煌老师的学术思想探析,作者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总结了黄师经方学术思想体系的精髓,读之多有裨益。
广西少数民族医药文库(*辑)入选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包括《壮医学基础》《壮药学基础》《壮医治疗学基础》《壮医治疗学》《壮医针灸学》等5部著作,主要挖掘整理壮族医药的理论、经验、验方及独特的诊疗技术和方法,充实和完善壮医药理论体系及丰富技术方法,完善壮医药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及诊疗体系。 壮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为壮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丛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壮医药理论体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壮医药研究的空白点得到填补和完善,使已有的粗线条框架在纵向上得到深化、在横向上得到拓展。 本丛书集理论、实践与研究于一体,坚持科学、实用的原则,保持壮医药原有的本质属性,突出壮医药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对壮医学的发展和普及起到推
本书集历代各类名方260余首,以功用主治为纲,方剂为目,每方单独成篇,下设方名、来源、组成、用法、功效、主治、运用、临床报道等项,条理清楚,文字通俗易懂。其中运用是本书的重点,涵盖了千百年来众多医家的临证经验与现代研究进展。其次,书中所配大量商品质的彩色饮片照片,属同类书中首次出现,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快速识别和正确应用中药,这是本书*的特色。
本书是一本精彩的中药散文集。作者从本草中精心撷选五十味中草药,将中药的特性与人生感悟结合起来,从中药说开去,把药理知识、优美故事、科学道理、动人传说、处世体验、人生哲理地融和在一起,以药喻人,以事喻理,既讲医病,又讲医心。本书文笔优美、意境动人、感情真挚,既向读者普及中药知识,又和读者分享为人处世和修养自身的体验。字里行间,充满温情、温馨和温暖。让读者在轻松和愉悦的阅读中,回归健康,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回归和谐。是一本的中医药文化类佳作。
《汤头歌诀详解(修订版)》由朱良春、缪正来编著,是将汪讱庵、严苍山的《汤头歌诀正续集》中的正集和续集同类相并,删去便用杂方一类,合成一书,共为二十二章。第一章绪论,概括地介绍了方剂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第二至二十二章,按照汪、严原著的分章编排次序,将正集和续集同类相并,删去“便用杂方”和其他不常用的方剂共8首,新增近代常用的方剂46首,并将痈疡之剂改为外科之剂,经产之剂改为妇科之剂,幼科之剂改为儿科之剂,其次对每章中方剂的排列次序也作了必要的调整。在叙述上,每章之前冠以“概说”,以阐明每类方剂的立法依据、基本作用、辨证应用以及应用上的注意事项。每首方剂的具体介绍,共分方歌、来源、词解、药物、用法、功效、适应证、禁忌、方义等,并插人了近人的经验和作者的实践体会,使读者了解药与证的关系
王绵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是现代中医方剂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方剂师资进修班授课时的讲稿被视为珍贵的文献资料。今予整理出版,以飨广大读者。 全书分两部分,上篇总论讲述方剂学的形成、发展以及方剂总则。下篇分十七章讲解了现代临床常用方剂二百余首。综观之,有两个明显特色:一是重点突出,对一些重要方剂的医理阐释极为详明;二是在讲述时,王绵之先生将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融入其中,方剂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读者掌握方剂中药物的药性、配伍关系及方剂主旨等颇有裨益。 本书可供方剂学习及教学、研究者参考,对临床医生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也有较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