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叶真华、刘琦编著的《矿物和岩石鉴定实验指 导》介绍了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分类, 以及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鉴定的方法,分为四章和一 个附篇。章介绍了依据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和 力学性质,利用简单工具对矿物进行肉眼鉴定的方法 ,列出了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第二章、第三章和第 四章分别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分类,以 及肉眼和偏光显微镜鉴定的方法,给出了常见岩石的 特征及鉴定描述顺序。附篇是透明矿物的光学显微镜 鉴定的具体方法。 本书适合于工科院校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 工程、道路与交通工程、桥梁工程和测量工程等专业 的工程地质学及普通地质学的室内实验教学使用。
本书是我国专门从事矿井提升装备研发机构几十年研发成果的汇总,系统介绍了矿井提升装备的分类、结构形式、关键技术、应用选型、运营维护等,对矿井提升装备技术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本书共38章,主要内容包括提升机主机、液压闸控系统和液压润滑系统、电控系统、矿井提升机的电动机、提升系统设备、矿井提升机新技术,以及矿井提升机的技术改造等。本书内容全面、系统、新颖,实用性强,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适用于从事矿井提升机工作的人员,可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为高等院校学生提供指导。
煤力学是从防治煤矿瓦斯灾害和瓦斯资源化利用的角度出发,研究含瓦斯煤在地下采矿应力场环境中的力学性能的理论和应用科学,为煤炭和煤层瓦斯资源的开发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本书共分十章,主要介绍煤的生成与变质、煤的基本物理性质与孔裂隙特征、煤的瓦斯吸附与解吸性能、煤力学基础、含瓦斯煤的强度与变形、煤的渗透特性及渗透率演化模型、地应力及煤层瓦斯赋存、煤层中的瓦斯流动理论及煤体力学在卸压瓦斯抽采、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的应用。本书介绍内容是岩石力学学科一个新的分支,可供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和煤层气工程等相关专业师生使用,还可供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科学技术是治理煤矿瓦斯的保障。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专家委员会编著的《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先进技术及示范》分六篇,内容包括瓦斯抽采技术、煤与瓦斯突出和爆炸防治技术、通风、监控和应急救援技术、瓦斯利用技术、瓦斯治理的管理经验、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示范工程。本书给供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共分八篇,内容包括:稀土概述;稀土资源状况;稀土采矿和选矿;稀土冶炼;稀土材料;稀土应用市场;稀土行业政策;世界主要稀土企业等。本书浅显易懂,适合于关心、从事稀土行业管理、生产及教学和研究机构的有关人员参考。
《现代选矿技术手册(册) 破碎筛分与磨矿分级》围绕选矿过程中的破碎筛分与磨矿分级进行编写,内容主要包括粉碎理论基础、破碎与筛分、磨矿与分级,重点介绍了外先进的破碎筛分、磨矿分级设备,破碎磨矿工艺流程,同时也介绍了近年来外破碎磨矿技术的发展。 《现代选矿技术手册(册) 破碎筛分与磨矿分级》可供从事选矿工作及相关专业的科研、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本书是从作者从事选矿科研工作以来的百余篇成果论文中,选出的70多篇文章,作为选矿试验研究的实例,分别介绍矿石与矿物基本性质、实验室基础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与产业化及新技术与发展等,既有基础理论试验研究,又有实用工艺技术介绍,内容丰富,较清晰地叙述了矿石选矿应该进行的试验研究全过程及发展远景。 本书可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选矿科研、设计、生产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参考。
本著作在岩石力学和地质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露天矿岩质边坡的概念、类型、稳定性评价和分析方法,这为进一步深化研究边坡稳定性评价问题、岩体力学问题、边坡加固问题等提供必要的借鉴;系统总结了露天矿边坡监控量测和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并且探讨了目前边坡加固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原理和相关理论,为露天矿边坡的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为了减少煤炭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和提高煤炭利用率,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已成为“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环节。我国选煤工业正处于发展时期,选煤厂的数目迅速增加,选煤工艺、技术水平和设备性能也在迅速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选煤科技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选煤厂的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选煤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书是在笔者1991年出版的《选煤厂经营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近10年的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选煤厂的技术管理而编写的。 本书对选煤厂技术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笔者力求将现代管理的理论知识、信息管理、运筹学、系统工程、模型和模拟、预测和优化等应用到选煤厂技术管理中。书中介绍了与技术管理有关的相关标准,并结合选煤厂的生产应用实例,力求深入浅出地介绍选煤
本书进行了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变形发展规律和土体变形规律的可靠分析,可以为支护结构设计和监测方案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可靠有效的监测技术是深基坑安全施工的保证,也是进行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前提,同时可为基坑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积累经验。实际监测工作中存在测点布置不合理、数据处理方法不得当、评估效果差等诸多弊端,合理有效的监测技术有助于改进诸多工程中监测效果不佳的现状。本书以某深基坑工程工作井为背景,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工程实践经验及本工程现场监测成果,对深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分析方法与监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究并明确了工程中各类复杂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果(如墙土之间的摩擦特性、降水、地下水渗流、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等)。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过程,提出了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方
本书首先介绍开采沉陷现象和过程的一般规律以及对其影响的地质采矿因素,简要叙述了外早期及当前采用的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预测方法)和根据预测结果评价开采沉陷对于地面建(构)筑物等环境影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解决地下采矿引起的环境危害应采取的措施,诸如地下开采措施——充填采空区、部分开采、离层裂缝带注浆、留设保护矿柱,以及地面建筑物的加固和改建措施等。同时,本书也介绍地面塌陷地的复垦利用方法。在回顾20世纪本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应当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本书可供矿区设计规划人员、矿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采矿类院校本科生及研究生阅读参考。
《煤矿特殊开采方法(第2版)》阐述了煤炭地下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和地表移动的基本理论,建筑物下、村庄下、铁路下、水体下和承压水上开采的相关规定、判别方法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介绍了上行开采的条件和判别方法,难采煤层开采的途径,深矿井开采的巷道布置、开采部署和矿压控制的对策,以及水力采煤、充填采煤和煤层气开采的特色。《煤矿特殊开采方法(第2版)》是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参考。
本书从危害设备与人生安全的矿山电气事故的原因、规律入手,针对性地介绍了矿用防爆设备电气安全、矿山供电电气安全、矿山提升运输设备的电气安全、矿山排水设备的电气安全、矿用通风及其他设备的电气安全、矿井专用安全通信等所涉及的电气安全技术手段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以达到限度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限度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全书注重编写内容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同时兼顾中高级矿山电气安装工、井下电工安全教育方面应知理论和应会技能的要求,可供矿山电气相关专业师生和该领域技术人员参考。
《煤矿瓦斯动力灾害及其治理》是结合作者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典型矿区企业委托科技项目,对我国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特征、卸压增透理论、高效抽采与灾害治理技术的总结,汇聚了作者团队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是一部科技专著。主要特征体现在:较全面总结了我国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特征及治理的主要技术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在内容表现形式上,以学术性为主,注重理论和技术的原创性;同时,融入了林柏泉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部分的有益内容。
本书是一本关于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方面的教材,介绍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概念、内涵与发展历史,阐述了采矿对土地与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详细讨论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十大技术:工矿区环境破坏的动态监测与评价技术、土地复垦管理技术、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技术、采煤沉陷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露天矿土地复垦技术、煤矸石山绿化技术、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技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信息技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评价与验收技术和微生物复垦技术。
本试题库共分上、下两册。上册的内容包括52艺操作,流体输送——管件与阀门、离心泵,传热——换热器,蒸发,传质——精馏、吸收和解吸、干燥,沉降与过滤,安全生产等部分。每一部分的题型基本上由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构成,题目涉及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有关石油化工常规工种的初、中、高三个等级的鉴定试题。 本试题库所选用的题目大部分来源于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设计和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本试题库不仅适用于相关专业大、中专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还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职工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技能鉴定。
《中国锰业技术》较详细介绍了:锰的性质、用途、外现状与发展趋势。论述了锰业的地质、采矿、选矿、冶炼(火法、湿法)、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化学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及其产品深加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锰业标准及产业政策、电解金属锰厂及电解二氧化锰厂的工艺设计与产品的分析方法,特别是介绍了有关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设备,共21章。该书既有理论又有工业生产实践,内容系统而新颖,技术价值高。已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锰业技术》也是一本对锰业生产、教学与科研具有指导意义的专著,可供从事锰业科研、生产、设计、企业管理与教学等人员学习与参考。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工艺矿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为矿物学基础、显微镜下矿物鉴定方法、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方法等三篇,共计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结晶学基础、矿物学基础、矿物分类及性质、岩石与矿石、透明矿物的偏光显微镜鉴定、不透明矿物的反光显微镜鉴定、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的结构构造、元素的赋存状态、矿物嵌布粒度及矿物解离度等。为配合实验教学,书末附有工艺矿物学实验指导书。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书使用,或作为矿物加工工程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
选煤是洁净煤技术的基础,也是煤炭深加工(制水煤浆、焦化、气化、液化)和洁净、高效利用的前提。选煤可以除去原煤中的大部分矿物杂质,提高煤炭质量,并把它分成不同等级,为用户合理利用创造条件。国家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原煤入洗量不断提高,从1949年的几十万吨发展到2003年的5亿多吨。
修改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突出了《煤矿安全规程》在煤矿安全及煤炭行业的主体地位,注重妥善处理《煤矿安全规程》与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相衔接。 对照并满足《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从业人员权利与义务、教育培训以及职业病危害等要求,增加了应急救援等内容。 二是强化了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与依法监察并重,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 严格限制各类矿井的采深、同时生产水平数、矿井通风方式、突出矿井和冲击地压矿井开采,严禁非正规开采,提高了矿井通风、提升、运输、排水、压风、供电、监控、通讯等系统的要求,严格机电设备选型和安全防护等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矿井安全避险系统、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和井下应
本书全面介绍了铁矿资源的种类和性质、铁矿选矿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以及不同铁矿石的选矿工艺流程和典型选矿生产实例。其主要内容包括:铁矿物与铁矿石、碎矿与磨矿、铁矿选矿工艺及设备、磁铁矿选矿、赤铁矿选矿、镜铁矿选矿、褐铁矿选矿、菱铁矿选矿、选矿厂取样及金属平衡、铁矿石化学分析等。 本书主要作为从事铁矿选矿工作的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作为技术资料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企业职工培训教材,还可供矿物加工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