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串连中国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作者对画派、画家的独到见解可帮助读者快速领悟画作精髓。本书用300余幅高清传世名画再现了中国历代名家画风流派的绘画特点。画作选择与剪裁更是反复斟酌,别具匠心。名画局部放大更方便读者清晰地看到中国绘画的线条、构图与意境之美,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富有视觉美感的轻松阅读体验。
本书分为“用笔”“用墨”“布置”等几个篇章讲解绘画方式,全是潘天寿的经验之谈。该书内容无思想性、政治性问题,框架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是读者了解潘天寿及其作品的重要材料。
日本美学大师大西克礼开山之作,研究“侘寂”的艺术理论经典 特别收录松尾芭蕉等古典俳句大师创作论,中文世界重磅译出,便于对照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东亚比较文学教授王向远潜心精译、专文导读 从俳句到茶道,从艺术理念到生命意识,“侘寂”二字,包含日本美学的。 一个理解日本文化与日常的关键词,一种重新发现美、感受美的生活方式;理解侘寂,就是真正理解日本。 建筑师、设计师与产品经理们的创作理念之源,影响当代各个艺术领域的原点思维与原始答案。 当代生活中的侘寂之美—— 原研哉:美是克制,追求原始的“这样就好”。 安藤忠雄:我想要作品像是没有任何多余元素的空白画布。 山本耀司:穿着肃穆颜色的女人别有韵味。时装界,需要一点点昏暗。 杉本博司:古老的事物,会转变成前卫的事物。 侘——在阴暗处照亮美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47 年由中正书局出版。全书收录九篇文章,探讨了东西艺术之前途、中国绘画新论、原始人类的艺术等学术命题,亦有“致全国艺术界书”、“前奏发刊词”、“我们要注意”、“徒呼奈何是不行的”、“什么是我们的坦途”、“美术的杭州”等艺术相关的文章。
白蕉是一个有性情的艺术家,他的诗书画印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他自称“诗,书二,画三”,并未提及篆刻。他的诗,有感而发,是他生活的写照、志向的宣言。他也常常写一些新诗,融入现代词汇,风趣幽默。他的书法,得晋人风韵,风神洒脱,意趣高远。他的画,以兰花见长,清新雅逸,且意境深邃。他的篆刻,偶尔为之,出手不凡,入手秦汉而出入宋元。本书收录了白蕉有关书学艺术的文章。
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艺术管理:基础理论及案例分析》所涉及的调研内容、理论架构以及相关工作,在中国音乐历史上均属“首次”,而由其所产生的成果自然也将填补“空白”。众所周知,案例分析是艺术管理从业人员的“功课”之一,本书以相当的篇幅分析、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近年来所举办的音乐会、艺术节、学术会议等。内容初涉:主题策划、文案撰写、赞助寻求、海报设计、节目单设计、外联统筹、场地管理、活动评论、综合分析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