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新潮与趣味兼具的美学精选文集诞生了。沃特伯格教授除了给予极富特色的生动描述外,并在每一章论述及所援引哲学家的原文之前加以简短的引言。本书依循的是传统美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从纪元前的柏拉图开始,历经阿伯提、休谟,一直到近代的阿多诺、派柏及艾皮亚等哲学大师,而所撷选的作品不仅包含西方传统美学,同时更涵括了非西方世界、少数族群、以及女性主义等方面的论述。此外,作者还费心地替每一章节撰写了一篇提纲挈领的精采简介,文中不但谈及这些理念是如何与其它承先启后的论点互相影响,而且文末还特别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详尽讲解国画基础入门的各种技法,对国画入门的起步、提高,以及各种画法、笔法、造型方式,国画的作画工具、执笔方法、基本构图知识、调*方法等逐*细*讲解,其案例详尽,步骤清晰,对初学国画的者会有*大的帮助。
是什么让某类服装成为流行时尚的?旧的时尚又是如何被新的时尚所取代的?时尚表达了何种社会地位、身份认同或性特征?以及,时尚是如何被广大群众选择接受(或不接受)的? 作者指出,我们认为的许多个人偏好实际上反映了 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力量;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矛盾的世界,以身份角色、社会地位和性表达的紧张关系为特征。通过一种挑衅性的视角,本书审视了我们用衣服做了什么,以及它们能对我们做什么。 在个人形象和公众形象之间的联系如此不稳定的情况下,预测人们将穿什么变成了一场独属于时尚领域的大冒险。
这本精美典雅的小书,呈现了奇异的瑞士天才罗伯特·瓦尔泽鲜为人知的一面:艺术评论。书中收录的25篇随笔行文自由洒脱、诙谐幽默,每一篇都彰显了瓦尔泽独特的眼光、敏锐的感受力和细腻的情感。 瓦尔泽的写作风格多种多样:有时,他以一种叙事性的、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思考作品;有时,他对画作进行纤毫入微的描述,不放过任何一处局部;偶尔,他又以一种俏皮的、略带讽刺与玩味的笔调,回忆起一件作品引发的逸事。无论以何种方式接触作品,瓦尔泽始终坚持,艺术是不可侵犯的自由领域。 在这批写作时间跨度长达30年的零散随笔中,瓦尔泽不仅触及梵·高、塞尚、伦勃朗、克拉纳赫、勃鲁盖尔、华托、弗拉戈纳尔等大师的作品,还从诗人的角度,给出了自己对诗画之思的回答: “诗人抬眼向墙上望去,仿佛那不朽的画面就近在眼前,他
设计就是创新,创造非凡是设计工作的全部意义之所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约束,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体现人类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开拓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有目的的活动。 设计创造性思维具有主动性、目的性、预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突变性、灵活性等特征。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高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人类 思维活动,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高效综合运用及反复辨证发展的过程。 设计师是“以创造 美好的生活”为己任的特殊劳动者。“ ”的意义根据特定工作的要求
本书收录的是温克尔曼 重要的美学论著。包括他 的几篇论文,其中《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以及《对(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的解释》,是 重要的代表作;此外,《论希腊人的艺术》,是温克尔曼重要经典著作《古代艺术史》的精华部分。在这些文章中,温克尔曼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研究古希腊艺术史,用比较的方法对古希腊艺术进行具体论述,充分反映了温克尔曼推崇古希腊艺术并极力主张理性运用古代典范、模仿古代艺术的新古典主义美学思想。
一个 的女人,一个陷入困境的少女,一个圣洁的母亲,一个致命的女人。 长期以来,从艺术史经典到广告等图片中随处可见的一系列有限的原型扼杀了女性的身份,而女性艺术家被忽视,无法塑造 具影响力的角色。 在这本慷慨激昂的书中,艺术史学家凯瑟琳·麦科马克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图像告诉我们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以及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从随处可见的 维纳斯到恭顺温良的圣母玛利亚,从困境中的羸弱少女到邪恶的女巫、女怪物——作者在此详细分析了父权社会是怎样利用这些艺术形象来束缚女性的,以及这些形象如何在我们的文化中得以延续,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女性身份、性别、种族和权力的新方式。 《画框中的女性》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方式,让我们看到过去的艺术和 熟悉的图像,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女性从这些限制性角色
《艺术的理论与哲学(风格艺术家和社会)》是迈耶·夏皮罗自选集的第四卷,收入了他关于艺术理论论与艺术哲学的 重要作品。他极其清晰的论辩,优美雅致的散文,异乎寻常的博大精深,透过丰富多样的探索领域, 读者在诸多课题中探幽揽胜: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与批评的社会角色,赞助人与艺术家、精神分析与艺术、哲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等等。 夏皮罗融会人类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广泛资源和批评方法,厘定了诸如“绘画风格”“场域与载体” “内容与形式”之类极其重要的语义学术语;阐明了弗洛伊德论达·芬奇、海德格尔论凡·高的 文本中隐匿着的意图;反思了伯纳德·贝伦森的批判性方法,以及狄德罗和弗罗芒坦写作中的社会哲学。 通过这些文章,夏皮罗为我们提供了安顿我们往昔的方法,理性与 皆备,方法与创
《美学四讲》与《华夏美学》《美的历程》共同构成李泽厚先生 的“美学三书”,是其美学思想的全面系统论著,也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美学读物。本书以生动精妙、简洁畅达的文笔,从古到今,由西至东,探讨美学领域的诸多命题,评析 外各派美学思想,同时构建作者本人的美学观点, 读者漫步光华璀璨的美学长廊。本版《美学四讲》为插图珍藏本,收录近百幅垂名世界美术史精美名画,全彩印刷,华彩灼灼,图文并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