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串连中国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作者对画派、画家的独到见解可帮助读者快速领悟画作精髓。本书用300余幅高清传世名画再现了中国历代名家画风流派的绘画特点。画作选择与剪裁更是反复斟酌,别具匠心。名画局部放大更方便读者清晰地看到中国绘画的线条、构图与意境之美,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富有视觉美感的轻松阅读体验。
《艺术的理论与哲学(风格艺术家和社会)》是迈耶·夏皮罗自选集的第四卷,收入了他关于艺术理论论与艺术哲学的 重要作品。他极其清晰的论辩,优美雅致的散文,异乎寻常的博大精深,透过丰富多样的探索领域, 读者在诸多课题中探幽揽胜: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与批评的社会角色,赞助人与艺术家、精神分析与艺术、哲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等等。 夏皮罗融会人类学、语言学、哲学、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广泛资源和批评方法,厘定了诸如“绘画风格”“场域与载体” “内容与形式”之类极其重要的语义学术语;阐明了弗洛伊德论达·芬奇、海德格尔论凡·高的 文本中隐匿着的意图;反思了伯纳德·贝伦森的批判性方法,以及狄德罗和弗罗芒坦写作中的社会哲学。 通过这些文章,夏皮罗为我们提供了安顿我们往昔的方法,理性与 皆备,方法与创
一谈起艺术大师是不是只知道凡·高、毕加索、达·芬奇?一聊起艺术史是不是只能想到文艺复兴时期?一讲起艺术风格是不是只知道学院派、印象派?其实艺术远非如此。《非主流艺术史》详细介绍了23位大众不熟悉却又十分重要的艺术家,以及许多有趣而又冷门的艺术知识。全书分五卷。每卷的第一章介绍一位“非主流”艺术家,并从该艺术家的作品向外延伸扩展出一个有趣的小专题;第二章梳理该卷主题下主流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搭建起必要的历史框架,再用几小节去介绍与该卷主题相关的非主流艺术知识。全书内容始于文艺复兴,止于20世纪,是一部视角独特的西方艺术发展史。
学科方法的研究是学科成熟和深化的标志,在欧美国家有关人文社科方法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专业细分、操作性强的背景下,不少中国学者也认识到不重视方法研究将不可能推进学科进步,并由此加强了方法及方法论的研究。这本著作,围绕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从设计艺术研究的范畴、特征、方法体系、文献综述,以及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调查研究诸多方面作了细致、深入的阐述,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可以说是一本有益于设计艺术研究入门和深入下去的重要教科书。
艾美利亚·琼斯著的《自我与图像》对当代艺术家以各种手段部署的新的再现技术进行了探索,从模拟摄影技术到 近的各种艺术实践,包括数字图像化、行为艺术,机器人技术、电影和录像装置,以努力探求和清楚表达各种奎动的主体性样态。本书是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艺术实践之间、各种复杂的主体间关系进行详尽研究的 部专著。 《自我与图像/艺术理论研究系列/凤凰文库》涵盖了包括从主流电影到独立电影、录像艺术、行为艺术以及视觉艺术等领域的100多幅插图,这本重要的原创著作,为20世纪60年代后 加普遍的当代艺术史研究以及媒伟和立化研宄,提供了一本出色的指南。
林和靖作为历史上的隐逸诗人之一,历来为学界所重视,有关其生平事迹、隐逸行为及诗词艺术成就的研究已相当深入。 关于历代曾创作过林和靖隐逸主题画作之画家的生平事迹和艺术特色等的研究也可谓硕果累累。[2] 对历史上某件林和靖隐逸主题画作的个别研究也不乏值得关注的成果(参见后文)。但对历代林和靖隐逸主题画作做整体性、成系列地考察研究,就笔者所知,目前学界还尚显薄弱。因此,本书不揣谫陋,试图为改变这一状况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贡献一些自己的心得。 笔者以为,对林和靖隐逸主题画作的探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1)通过从文化意象的角度对林和靖事迹/典故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林和靖生平及其与西湖关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为文化意象概念之运用于绘画史研究提供新的、富有成效的例
书稿在“格式塔艺术心理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视觉器官在感知外物时的理性功能以及一般思维活动中视觉意象起的巨大作用,把早期的单纯的艺术理论研究转向了一个更广泛的、作为一般性的认识活动的视知觉领域来研究,是艺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学术图书之一。书稿曾于199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少有人看见的美》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作者以强烈的个人视角为切入点,从思想角度解读艺术名作,进而剖析艺术作品背后指涉的社会问题,从而让艺术在社会学和哲学的维度更增添了新知色彩。 该书为当代思想隐士熊逸的weiyi一部艺术文化随笔,有极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它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学术读物,它无意引起任何感动,只希望激发一点思考。如果你恰恰和作者一样,也是一个对智力趣味情有独钟的人,并且对美术史怀有几分兴趣的话,那么你就是这本书所要寻找的读者。
《费顿·焦点艺术家:安迪·沃霍尔》通过研究沃霍尔的工作室—的"工厂"的发展变化,以及他在电影和大众传媒“偶发艺术”领域的各种尝试,旨在对这位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进行一个完整的介绍。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8—1987),对艺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预示着我们对大众传媒形象的视觉感知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对名望和财富的追求中,沃霍尔把自己也塑造成一个大众传媒的超级明星。《费顿·焦点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对沃霍尔的整个艺术生涯作出了一个全面的评述,主要探讨了他从20世纪50年代的商业插画家为创作起点,到60年代的波普明星,从70年代上流社会的肖像画画家,到最后的十年间,把艺术创新和创作中令人惊叹且精妙绝伦的多种创作技巧加以融会贯通的创作历程。
作为一个话题,再没有比北京798更加典型的了。从2002年开始,一些艺术家进入几近废弃的798工厂,新鲜的艺术行为与工厂的旧有规划开始发生矛盾。之后,危机中的碰撞与成功使这个地区迅速升华,成为北京的新符号。 五十年前,在798的前身718电子元件联合厂里,中国、东德社会主义“创造性”合作的生产线开工了。其中的罗曼史在本书的黑白部分里有罗织细密的呈现。 今天,世界更历史性地将注意力投向了798。在本书彩色部分可以查询正在发生的事实。798丰富了城市多元化的颜色,同时丰富了城市的历史记忆。由于其突破传统的精彩,由于其创造历史的炫目,798在北京这个经常被塑造而取消记忆的城市里是绝无仅有的。 本书为国内出版的本关于“798艺术区”的专书。
《艺术表演与社会表演》是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人类表演学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社会表演培训的理论与实践”,议程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人类表演学学术研讨、工作坊展示和上戏人类表演学博士研究生论文交流。来自外多所院校的研究者和多个行业的实践者们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及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