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九思发展了墨竹画鼻祖文同的画法,主张以书入画、书画结合,自称 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柯九思画竹一般竹节不作勾勒,而是先用淡墨晕染,再复以重墨晕染竹节的两端,然后以草法写成竹叶,善用浓淡墨色分竹叶的阴阳向背, 以浓墨为面, 淡墨为背, 层次分明。这种以书入画的画法,融入各种书法用笔,笔力浑厚、劲健,使得整体画面明净,布局清朗,形神兼备,在中国画竹史上独具一格,影响颇为深远。此书搜集整理柯九思的墨竹画谱和历代墨竹画的精品力作,并配上一些相关画论,使读者能完整欣赏到柯九思的墨竹绘画艺术,并可做学习临摹之用。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承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的部分继承下来“古为今用”并加以弘扬光大,这同时也是当代人的责任。继承什么,怎样弘扬传统绘画遗产,这是一个不容选择的命题。回答这个命题的艺术实践是具体的,其意义是现实和延伸的。在具体的绘画艺术实践中,我们不必就这个题目为个别的绘画教条所规范楷模,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对传统的认识和理解,都有着自己的感情并各取所需。继承和弘扬文化遗产的理论和愿望都体现在当代人所创造的绘画艺术之中。
本书从古代山水画入手,将历代画论内容重新归类,再按照历史的演进予以纵向排列,全书系统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研究,并且予以简明的注释,这对于学习中国画论者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作品集1》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作品集》之一,汇集了当今有代表性的工笔画家的绘画精品,展现了当代不同风格工笔画家的艺术风貌,有的艺术欣赏性。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或学习者,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学习者参考使用。
本书是《中国画技法丛书》中的一册,《中国画技法丛书》本着“少而精,学而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了科学性、趣味性、渐进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配有大量的图示和范画,便于临摹学习;强调实践性,熟能生巧。提倡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鼓励创新和个人风格的表现,本册为《写意梅花画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在远古的中国,自然中的山川、草木与鸟兽便与人间开始了亲和的关系。《诗经》中的诗篇,愈到晚期,草木鸟兽愈变成了诗人感情中悲欢离合的象征,这即是诗有六义中的比和兴。《离骚》中的兰、蕙、芷、蘅,更和屈原的志洁行芳融合在一起。至《宣和画谱》,其《花鸟叙论》谈及:“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鸽、鹭、雁、鹜,必见之幽闲。……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情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已鲜明地把梅兰竹菊并置一类,并阐发了它们在艺术特性上孤高清拔的象征意义。
我们画紫藤,主要是要表现它老干嫩条如虬龙般缠绕而产生的充塞天地的勃勃生气,因而把藤画好是最重要的,在作画时,要依次画出藤,点出叶和花,最后通过收拾完成整幅作品。
本书既展现了一个作为作家的冯骥才,也展现了一位作为画家的冯骥才。全书由冯骥才50余幅画作和与之一一相配的“画外话”题跋性散文组成,主要题材为风景画,这也是冯骥才先生最喜欢、最擅长的画种。冯骥才的画,意境悠远,画面清新,极有诗意,50余篇美文也极富感染性与可读性,虽似随手写来,而作者多年的艺海求索一朝厚积薄发,其艺术素养功力之厚重,由此可见,也足以让读者换一种角度走近冯骥才。
《鱼法秘诀》写了共十四种鱼的具体画法和配景,特别是每种鱼的画法都以“画法口诀”和“画法解析”作了详尽阐述,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同时附有画法步骤图和精彩插图,是现有画鱼技法书中少有的好书。特别是书中还介绍了新的名贵鱼种——罗汉鱼,即寿星鱼、鸿运当头,这是画鱼技法书之首见。
中国画源远流长,名家浩如星宿,宏论灼灼烁烁。最为经典、最有创见、最成体系者,当首推石涛及其《画语录》。而《画语录》内涵深奥、文毛奇特,令不少画家、学者如入宝山,眼花缭乱。为此,多年研究石涛的杨成寅教授著成《石涛画学》,对石涛创用的一画蒙养资任氤氲等基本概念做了明确的诠释和界定,对石涛美学思想体系及其哲学基础做了重点分析;为了帮助文学艺术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人了悟石涛画学,还对《画语录》十八章做了逐字逐句的译述和解析,并推出了石涛生平事迹汇考。
《花卉之书:世界大师手绘经典》在绘制过程中,画家严格按照植物《花卉之书:世界大师手绘经典》的尺寸、色泽、神韵进行一丝不苟的忠实记录。此后,杰明根主教还聘请了奥格斯堡和纽伦堡等地十多位雕刻师和130名工人将与原物等大的原话转到铜板上印制成书,组成了包含1000多个的花卉品种。《花卉之书:世界大师手绘经典》共收录了其中的179种花卉图谱,均为300年来各大博物馆与欧洲君王珍藏的绝本花卉图谱,并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以方便读者检索及欣赏。从这本图谱中,不单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花卉种类,还可近距离地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那种具有人文主义的笔触所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
为了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彰显草书艺术的专业性、独特性、抒情性和高难度,增强大众对草书艺术的认识度和审美兴趣,提高草书艺术的创作与研究水平,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与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墨舞神飞?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系列活动”。
本书收录了韩羽四十余幅国画戏曲人物和漫画作品,他以自画自说的形式阐释了创作时的背景、构思、立意。图文并茂,幽默深刻地体现了老先生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
40多年的艺术经历,由老师朋友们为我的江南水墨艺术创作写了近80篇文章。在纽约的家、苏州的家、北京的家里找出这些文章的手稿、影印本,辗转地翻来看去,真是恍如隔世,在来说尤显珍贵!所以我要把这些文章汇集起来,和当时的一些原始资料同时发表。这里,每一篇文章都浸透着老师朋友们对我的艺术的深切关注和支持。无论是真诚的赞美,鼓励,还是善意的建议、批评,我都是怀着十万分感恩的心情去整理它,所有文字尽可能地做到按照作者的原文刊出。把这些记忆的碎片拾掇起来,加上我撰写当时文章的情况背景故事和图片,作品资料,编成的这本书。 整本书中,一共收录了60余篇文章,这些作者中有我的老
中国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分多科多种。大的分科有花鸟、人物、山水。其中花鸟画中包括有有百花千卉,百鸟千姿;人物画中有古今、男女、老幼;山水画中有林、泉、峰、阁……作为美术爱好者不可能样样都学,但有可能样样都会。《中国画一册通》(作者:陈增胜)采取循序渐进,又快捷易学的编排方式,并配以丰富详尽的图例,希望爱好者在运用本书的时候,对“纲领”性的内容要多下功夫,其余的内容与“纲”对照,找准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能提纲挚领,明理悟法,举一反三,便会一通百通。
本册精选王原祁脍炙人口、市面罕见的经典作品10幅,拼接成巨幅条幅,让读者更清晰地领略到王原祁作品秀雅脱俗、秀润苍浑的艺术特色。画册图片极其精美,于细微之处见精微,再现了王原祁绘画“真率而意韵高古,生涩之处见纯熟”的杰出艺术成就。
赵志田,男,1940年生,汉族,河北省晋州市人。195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0年毕业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等诸位先生。1965年毕业后即被北京画院吸收为专业画家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新华书画院和神州书画院特聘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在近三十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他足迹遍及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在深入生活的同时,不断吸收中外一切的艺术精华,融汇贯通,深入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法,创作出一系列作品。如《大庆工人无冬天》《太行情》《情系太行》《秦始皇铸钟图》《华夏志民族魂》《家乡春消息》等。1989年,他应邀赴美国旧金山两次举办个人画展,1994年初赴参加海峡两岸名画家作品联展,作品广受好评。1996年6月赴加拿大举办个人画展,1996
虽然是同一封建政权在地域上的南北承接,但其于绘画史则有着风吹草动然不同的文化隐喻。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宋代迅速成熟,特别是翰林图画院的兴起,成就了中国古典写实风格淡出中国绘画史主流;其次,在技法形态上,南宋绘画因时而变,不再迷恋写实义风格带来的视觉享受,转向诗化意境和文人化个人情感表达的诉求,完成了后续文人画发展所必需的技法铺垫。 本书是关于解析宋画花鸟画的技法专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