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全面研读沈曾植碑帖题跋、札记文本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其中为当代学者乐于引用却频遭误读的部分厘清混淆,正本清源;一方面将尚未受到重视的观点予以揭示、彰显,既帮助读者得识沈氏书论之正解,亦有助于沈氏书法思想高度之确立。全书内容包括五部分:“碑刻题跋”、“帖本题跋”、“真迹题跋”、“综论札丛”以及沈氏就刘熙载《书概》所作论述即“海日碎金”。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 碑帖”系列之一。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 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年刻立,现在山东曲阜孔庙。碑额为楷书大字“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碑阳楷书二十四行,满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二行。此碑结体严谨,笔画斩钉截铁,字法险峻。本书节选《张猛龙碑》,选取曾经孙退谷、伊秉绶等人收藏过的拓本为底本,并从朱翼安藏本、王瓘藏本、崇烈称为“天下 精本”、狄平子批注本等四种拓本中,逐一选字,择优补入,为区别于其他版本,编者谨将本书称之为“选字本”。
这套欧、颜、柳、赵、苏、黄、唐七体楷书标准习字贴与间架结构习字贴的首编人柳溥庆先生(一九OO 一九七四)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印刷印钞专家,*总工程师,一生从事美术印刷印钞工作。他利用十多年业余时间,在中国历代书法家论的基础上,研究又好又快地书写楷书的规律,并将总结出的楷书法理论与历代楷书名家代表作的范字相结合,编印出欧、颜、柳三体标准习字贴及柳体楷体间架结构习字贴出版。『十年动乱』后,其长女柳伦继承柳老遗愿续编其他多体标准字贴。这套字贴自一九六二年公开出版以来,已累积发行数,至今长销不衰,受到书法爱好者与习字者的欢迎。
本书参考了不同版本的拓本,结合颜真卿同时期其他代表作及其墨迹,客观地对字帖缺损部分进行修缮,大程度还原了其原本面貌,并未带入个人的书写理解。这样有助于初学者对该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 加准确地临习。此书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学习颜体的不二之选。
本套图书共六册,分别是:《楷书教程》《行书教程》《隶书教程》《篆书教程》《草书教程》《篆刻教程》。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同类书基本上是纯学术的研究读物,不接地气。本书结合技法教程阐述理论话题,将各种书体讲
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丛书精选从明代出土时的拓本开始,选用清中期拓本、清末拓本,近代拓本等。分为5本,分别是《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明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清早期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清中期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民国拓本)》《汉曹全碑历代拓本精选(历代拓对照本)》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有名碑帖”之一,收录汉代残碑四种,供读者鉴赏、临习。《冀州从事冯君碑》,东汉永和六年(一四一)立,近年在河南孟津出土。这一残碑,仅存上半截,高一百零二厘米,宽八十三厘米。此碑结字
本书为当代 书法家崔寒柏撰写的书法随笔文集。崔寒柏幼年习书,经历丰富,兼修文理,畅游中西,历经数十年所学、所览、所思、所悟,形成了深厚独特的书风和鲜明生动的文风。这些书法随笔,立意新颖出奇,表达精准鲜活,题目看似司空见惯,但细读下来,让人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恍然有悟,形容妙处,常让人拍案叫 。这些文章是专业的,它们是一位书法实践者数十年思想的灵光乍现;这些文章也是普及的,它们可以让一个不懂书法的人由此踏入书法的门径。
本书是依据“说文部首”而编的简明汉印字典,可供篆刻爱好者在初学汉印时查阅、临习。既是字典,也是字帖。《说文解字》是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是以小篆为研究对象的,由东汉许慎整理完成。许慎
本书是面向书法爱好者者的一部书法临帖指导普及图书。从为什么要临帖、临帖的“形”与“神”、临帖的“动作”、如何临金石碑版、临帖的结构、临帖的章法、“集古字”、如何读帖、临帖的境界等九个方面全面讲解书法临帖的要诀,将书法学习带回临帖这一最基础又最为重要的步骤中来。作者方建勋是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的书法导师,是一位拥有深厚美学素养的成熟书法家,又拥有书法教学的丰富经验,本书即为其为北大师生讲授书法临帖课程的蓝本。
《书法空间论》为白砥经典著作。本书以汉字造型观念与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融汇西方形式理念,对书法的空间构成(结字、布白、行气等)及其与作品呈现之关系进行了系统解析,是当代书法空间研究奠基之作,对书法创作及理论研究有重要启示。该著于2005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后学界争相购买, 版后一书难求。现由作者结合近十年创作与研究成果修订,增补了大量资料,提出了 新 完善的观点。
《金文篆法入门:说文部首540字》由福建美术出版社编
《草诀歌》又名《右军草法至宝》。传为王羲之所书,其祖本已无可考,陈元靓《事林广纪》记载的北宋署名“采真子”的本子,是作者就当时流行的“一百二十韵,凡四百一十字”的底本加以修订而成“一百韵”的,但其书已不传。元刻《草书百韵诀》是现存较早的刻本,共计七十六韵七百六十字。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十二年(1584)曾将三种有关草诀的本子汇刻,分别名《草诀百韵歌》(共一百零六韵一千零六十字)、《后韵草诀歌》(共三十七韵三百七十字)、《草诀续韵歌》(共四十二韵四百二十字),且亲自写序、跋。其后明万历二十年(1592),范文连奎馆上石,称为《集古草诀》,万历四十一年(1613)韩道亨书写墨迹本,名亦称《草诀百韵歌》。此外,明代的《三才图会》中也录有《草诀百韵图》。而董其昌等大家也曾书写过此诀并有本传世。这些传本的内容多有重复
本书选取欧阳询《张翰帖》《梦奠帖》《卜商帖》《行书千字文》四种墨迹。 《张翰帖》,又名《张翰思鲈帖》《季鹰帖》,有“天下第七行书”之称。《张翰帖》记叙晋人张翰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的故事。该帖为唐人勾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章法注重行气的贯通,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拔,字距较小,行距较大,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给人以清新整饬之感。 《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纵二五点五厘米,横三三点六厘米,共七十 。曾入南宋内府收藏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 《卜商帖》,又称《卜商读书帖》,纵二五点二厘米,横一六点五厘米,行书六行,共五十三字。前隔水有宋徽宗手书。 《行书千字文》,纸本,纵二五厘米,横三〇四点八厘米。卷后存
这本《全文放大精缮本·圣教序》忠实于原帖,参考多个版本的拓本,补全残缺之处,还原了王羲之书法之风采。特别是在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使转处,均呈现得非常清晰,与原帖基本无异,可以说这是一本的学书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