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出土于陕西岐山,历陈介褀、叶恭绰等人递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高五十三点八厘米,口径四十七点九厘米。鼎内铭文四百九十九字,是迄今所见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笔法圆润精严,线条浑凝拙朴。李瑞清《跋毛公鼎》云:“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散氏盘,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记叙散、夨两个联姻国之间划分田界、立誓、画图以确认归属之事。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盘高二十点六厘米,口径五十四点六厘米。有铭文十九行三百五十七字。铭文浑朴雄奇,自由活泼,字形结构避让有趣而不造作,是西周晚期大篆成熟的代表作。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主要针对书法爱好者、初学者及书法专业院校学生使用。本系列丛书所选碑刻拓本及墨迹传本均为 善本,汇聚海内外 碑帖善本资料于一体,高清印刷,采用特种纸张,避免反光,色彩还原度高;采用锁线装订,可使书籍平铺,并附碑帖原尺寸拉页挂图,正反两面印刷,可用于临摹及装饰;全篇释文通读,并附释文解析,让您在临帖的同时了解碑帖的内容含义以及碑帖背后的故事;鉴藏印章选释,欣赏学习碑帖中的经典印章,是书法临摹、欣赏的 范本。刘天琪主编的《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是该丛书之一。
学习书法的目的在于实际运用,《颜真卿楷书教程(勤礼碑全新升级版中国书法培训教程)》由武道湘编著,从实用性出发,注重基础学习,鼓励创作。本书对楷书基本字体进行详细指导,以名家原拓本为蓝本,经过筛选、归类及特殊的技术处理后,翻制成墨迹,并配以米字格,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并且掌握字形结构以及笔画定位。 为了配合书法培训教学和初学者自学,在编排结构上,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对各章节中范字的用笔特点、结字规律和书写宜忌作较为详细的临习指导,再针对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的结体规律、章法布局、落款方法及钤印位置等做了详细的理论、创作指导。
全部彩色印刷,高清还原名碑名帖的原貌。同时,每本对应简体释文,便于读者临摹研习,整套丛书采取低定价,精编印,是书法临习及欣赏的法帖。
褒斜道是连接汉中和关中的要道,凿石架桥,横穿秦岭,又名“褒斜栈道”。在褒斜道的南端,即“褒谷”,开凿有石门隧道,又称石门洞。自东汉以来,石门通而复塞,塞而复通,屡经修复。《石门颂》即刻于石门崖壁上。《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汉中太守王升撰文,颂扬原司隶校尉杨孟文复修栈道之事。隶书,二十二行,行三十、三十一字不等。刻于东汉建和二年(一四八),刻写面高二百六十一厘米,宽二百零五厘米。一九六七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水库,将此摩崖石刻从崖壁中凿出,随后迁至汉中市博物馆。《石门颂》为汉隶精品,放纵舒展,参差错落,纵横开阖,灵动飘逸,历来为世人推崇。清杨守敬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其出”。康有为赞其“劲挺有姿”,“具深趣”。是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