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一曲琵琶词,百年《秦香莲》——谈京剧《秦香莲》”“浅谈京剧《秦香莲》的表演”“谈京剧《秦香莲》的服饰造型艺术”“京剧《秦香莲》的人文内涵”等。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的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录光绪八年(1882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间演出情况的“戏簿”,收录了这二十九年间京城各戏班的部分节目单,虽然编排略嫌杂乱,但却是当时的第一手资料。第二部分是周明泰自辑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间各戏园演出的戏单,以演出时间排序,并注明演员姓名,较前一部分记录更有条理。这两部分合起来,可视为一部贯穿五十年的京剧演出史,是戏曲史研究者所急需的一手史料。更为重要的是,《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的内容虽以记录当时的演出剧目为主,但从这些记录中,能够看出当时戏班的结构、组织演出的方式、戏园的强弱盛衰、演员受市场欢迎的程度、名角和二路的搭配等等。辅以编者自制的统计表和索引,对于研究晚清民国时期北京梨园的演出情况,具
该书以系统研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北平的“俗曲”为主旨,分说书、戏剧、杂耍、杂曲、徒歌五个种属,将六十二个艺术品种逐一加以论述。其中,属于曲艺现行曲种的近二十种,如说唱鼓书、子弟书、竹板书、快书、南词、滩簧、牌子曲、莲花落、数来宝、双簧、道情等;属于现行曲种的曲调或曲牌的近三十种,如〔利津调〕、〔湖广调〕〔马头调〕〔靠山调〕〔边关调〕〔五更调〕〔扬州歌〕〔四川歌〕〔老八板〕〔剪靛花〕〔银纽丝〕〔清江引〕等;余者为戏曲、杂技、歌曲等形式。 作者以文论引证和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评介了各种俗曲的沿革、演变、特色及流布情况,并于文末附该种俗曲的一篇词文与工尺谱示例。诸多示例系从《百本张抄本》《车王府曲本》《升平署抄本》《北平图书馆乌丝阑抄书》等三千余种俗曲抄本中精选,除《红绣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