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声部视唱教程(上 修订版)》由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编著,《单声部视唱教程(上)(有声版)(修订版)》共分为四章,分别为:识谱与基本节拍节奏的训练;调式调性的训练;较复杂的节拍节奏;雅乐、燕乐及特种自然大、小调式。内容有六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三连音等。
《穿T恤听古典音乐:巨匠时代》是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田艺苗"穿T恤听古典音乐"缘起之作,《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2017年修订升级版。以此为基础,2016年7月田艺苗老师于喜马拉雅电台主讲《古典音乐很难吗?》,付费点播迄今累积已超过980万次。 贝多芬,被后世奉为"乐圣",为何在他身处的年代只是一个"的普通人";莫扎特,这个精力充沛的"小个子开心果",一生经历如流动不停的宴席,为何在身后的几个世纪,常常被迫以一种简单化了的形象示人。田老师为大家挑出音乐史上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位巨匠: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在《巨匠时代》这部书中,通过优雅洗练的文字,引导读者从他们的一首首歌剧和交响曲中,一瞥巨匠们激情饱满的生活,曲折跌宕的情感经历,炽烈丰沛的创作欲望,感受他们的真性
乐理是音乐类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乐理:练习与测试(第二版)》分为阶段性练习、综合模拟测试、专家组考核三部分,每部分附有参考答案。“阶段性练习”表述方式单一,在于进行基础强化练习;“综合模拟测试”主要从重点考核入手,表述方式多样,在于考查学生的基础功和的抽象思维能力;“专家组考核”部分具有深度,在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核。
《内心听觉》提供了一种激发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独特途径,也为之准备了大量细致的练习,致力于提高运用“内心听觉”在无声中阅读和想象音乐的能力。书中练习涵盖了多种激发音乐想象力的技巧与方法,包括在无声环境中一个人独自完成音乐想象的建议,为独奏者而设的演奏游戏,使用乐器或不使用乐器的小组游戏。有的游戏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即兴程序,以及涉及作曲方面的音乐想象力实验。
《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由王宝璋所著,是一部通俗化的理论专著,富于实践性是它的主要特色。全书写得平易切实,深入浅出,唯其切实深入,才能平易浅出。一种学说要得到社会承认,需要一批行道者为之艰苦奋斗,宝璋同志就是这样胼手胝足,身体力行的一个例证。阐明一种科学体系是困难的,而将它化为具体实践更是不易。书中某一技巧的说明,某一发声练习的部位、方法的确定,某一训练程序,步骤的安排,看似平常,实际是备尝艰辛,得之不易。成绩见于运用之妙,功夫形诸分寸之间,我们从事过音乐艺术实践的人,深知它的价值和份量。宝璋同志是卓有成就的歌唱艺术家,又是辛勤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的歌唱实践,印证咽音学说的科学性、实用性,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他的教学活动,又促成他博采众长,总结经验,自觉地使咽音学说在我国应用方
陈子善编著的《纸上交响(精)/百花谭文丛》侧重于谈论现代作家与音乐的关系。全书分大部分:一、现代作家郭沫若、徐志摩、刘荣恩、傅雷等与古典音乐的各种关系;二、作者对古典音乐作品、书刊等的评介文字;三、作者所编各种古典音乐书籍的序跋等。《纸上交响(精)/百花谭文丛》文笔优美,值得阅读。
一位老军人、老干部,却嗜爱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肖邦、德彪西、戴留斯等,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评论。他不是音乐评论家,也不是学者,却从音乐中领悟到历史与人生。相信读者能从这本音乐笔记受益。 辛丰年先生投身革命,在部队工作几十年,读书自学成癖,音乐也是自修的,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嗜爱音乐,无论中外、古今、雅俗,都感兴趣。历浩劫而幸存,人虽老但耳犹聪,得以饱餐往昔可望不可及的美妙音乐,从中深味历史与人生。本书收集的音乐笔记涉及极广,共分上、中、下三编,既有对音乐曲目欣赏后的漫议,也有对音乐理论著作阅读后的总结和分析;还有对音乐人物的品评和回忆,以及对音乐理论的阐发和独特的见解。广及中外音乐作品,人物与历史,音乐与文化等,下笔从容,博识丰厚,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酷爱读书与写
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论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因此,《琴道》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之作,无论对于古琴研习还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可谓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本书是音乐散文家曹利群先生的音乐札记,共分四个部分。*辑 暗夜 ,主要记述了集中营和 二战 时期有关作曲家及作品;第二辑 黎明 ,关涉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雅纳切克等作曲家或指挥家的爱情生活及作品;第三辑 正午 ,是对部分作曲家及其代表作的解说及导赏;第四辑 黄昏 ,讲述作者亲历的音乐故事,关乎童年、家人,以及那些难忘的岁月。
“我”遇到了一件伤心事,有一种心碎欲裂的感觉。虽然“我”努力想将伤心吃进肚子里,可是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这时,妈妈给了“我”一件拥有神奇魔力的金属盒子,里面装有类似药膏的东西,它有着神秘的配方,拥有神奇的力量——它能治愈小小的遗憾和大大的悲伤,它真的非常有效!
明代及清代前期的弹词多为长篇说唱形式,演唱者自弹三弦或琵琶,也有增加二胡和四胡协助伴奏的。清代中叶嘉庆年间的弹词艺人陈遇乾、姚豫章、俞秀山、陆士珍被誉为弹词界名家;清同治年间有马如飞、姚似章、赵湘舟、王石泉等名家。其中陈遇乾、俞秀山在唱腔上有,他们的唱腔分别被称为“陈调”、“俞调”。“陈调”苍凉、粗犷,后常为老生及老旦的专用唱腔;“俞调”婉柔、细静,适宜表现闺中女子凄清、哀怨之情。马如飞的唱腔爽利、清劲,由于善于传达激昂、愤恨的情感而自成一派,称为“马调”。
本书所收录的“不朽”的大提琴家,有的拥有耀眼技巧,有的深具音乐造诣,有的对曲目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有的则是对乐器的改良有所贡献。 作者Margaret Campbell 参考了许多书籍文献,为数百年来大提琴家的传承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音乐史上每一位不朽的大提琴家,本书中都有详尽而客观的介绍。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重新编写的新教程,试图做到以下几点: 1.内容由浅人深,从易到难。从音乐入门到对中外旋律的调式分析、变音体系分析等,尽量做到循序渐近,条理清楚。 2.各章节都备有大量习题。每章习题的内容力求立足于不同程度学员的需求,有最基本的乐理知识练习,也有适用更高层次(如作曲专业)学员所需的复杂习题内容,以达到学员既能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又能开拓与提高学员多向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员应掌握的深度,对习题进行取舍,不必强求完成。 3.教材中选用了较多的谱例,囊括了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的选段,使读者在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的同时,又熟悉了这些生动、具体的音乐实例,通过这些实例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基本要素的表现作用。 4.将五声性民族调式的分析研究纳入到正规的音乐基
以先进的合唱理念、人性的教学模式、演唱中外经典合唱作品为主。在合唱正规训练的同时,进行基本乐理、试唱、练耳、和声、复调、合唱音乐史等学科的辅助教育,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综合音乐素质,同时这些学科也是合唱训练及其其他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采用“真音乐(即名家、名作、名奏)”教学的教学理念,以基础乐理知识为主线,选用上百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乐曲(均配有音响)作为音乐线索,立足于对音乐、音响的感受,将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渗透其中,充分使音乐基础理论课程音响化,并以音响再度诠释音乐基础理论的各类内容。通过听、做、学、唱、写,引导学生使用便捷的方法获取全面的音乐基础知识信息,为进一步学习音乐理论、声乐、器乐、指挥、作曲等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