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200首经典爱国歌曲。这些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历次革命斗争时期的优秀红色歌曲、革命历史民歌,还收入了一些主题积极,健康向上的抒情歌曲、流行歌曲等。本书的编排构思力争做到选曲精华荟萃,独具特色。所入编的200首经典红歌,突出了 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的主题,体现了思想性、民族性和艺术性。本书是红色歌曲的经典选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珍藏价值。为建国70周年献礼~
本歌集分现代歌曲、民歌和古典歌曲三个部分。现代歌曲主要收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战后苏联、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国家的歌曲,其中苏欧作品占了很大比重。这些作品是半个世纪以前的历史歌曲,所反映的是那些国家人民的战斗生活、革命激情、自豪感受以及充满希望、艰苦创业的精神。后两部分是各国民歌、古歌以有18、19世纪或稍前的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歌剧选曲。本书在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活跃群众音乐生活诸方面,起过积极的影响。
本书是中国摇滚女声张浅潜的一本随笔集,她从自身经历出发,记叙了自己对音乐、对生命的感悟。这些年来,张浅潜以文字、图画,以及和她有关的摄影作品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她触觉丰富地感知着周遭的一切。透过张浅潜的文字,我们能看到一个思想歌者的成长之路,也能看到她所经历的中国摇滚乐和独立音乐的发生与发展;透过她的图画,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女性对内外世界的描绘,绮丽而多彩,饱满又敏锐。这十多年的游吟与记录,是张浅潜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的展现,跟随她的笔调,我们将看到她那执着的人文思索和艺术追寻。
将军词作家阎肃推荐语:“耕耘必有收获。”当红词作家车行推荐语:“我要好好看看!”《歌词写作十八讲》是一位歌词创作高手的经验之谈,经由深入浅出而又专业、实用的引导,帮助您快速进入歌词创作的成功之门。《歌词写作十八讲》由吴颂今编写。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地位崇高,曾响彻古人的生活和内心。一张琴可以诉说无数美妙 伦的故事。《古琴丛谈》从古琴的制作谈起,说到琴音的品质特色、弹琴的讲究,说到伯牙和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嵇康与《广陵散》、范仲淹和《履霜操》;论及弹琴的讲究,琴的指法、题材、打谱以及琴曲的音乐特征。又以陶渊明与无弦琴为引,论说当代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刘景韶先生、成公亮先生的品行修养、风格气质;还对早期琴曲与晚近琴曲的手法差异进行了比较,对古琴的现代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书由古琴而深入古琴文化,深入中国古代琴人、文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以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向度的共振,传达古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种高旷。
杨照介绍了自己喜爱的100首西方古典乐曲,包括晶莹清响的钢琴独奏曲、深沉隽永的大提琴曲、层次丰盈的小提琴协奏曲等等,他通过长年积累的音乐深度,书写乐曲创作故事、时代背景和乐段精华,让人得以感受音声下的丰富与感动。 作者自幼学习小提琴和乐理,又将各领域的知识带入音乐,结晶为一篇篇精简迷人的短文,通过独特的切入点,透过历史听音乐,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光芒和独到的见解,足以燃起所有读者对每首乐曲无限的好奇和遐想。
德彪西把萨蒂形容作一位“误闯本世纪的、温和的中世纪音乐家”。曼;雷称萨蒂是wei一一位“拥有眼睛”的音乐家。萨蒂介绍自己的名言则是:“我,一个太年轻的,来到了一个太老的世界。”从新古典主义、概念艺术、重复音乐、极简主义、激浪派、新世纪音乐一直到氛围音乐,都能找到萨蒂的影子,他却从不为任何思潮或运动呐喊,大声捍卫着“自我美学之独立精神”。 萨蒂的文字写作、艺术涂鸦与他的音乐创作是一体的,借由这些视觉作品, 萨蒂设法将自己的“瓶中信”传递给更多的人。他甚至创办自己的媒介平台(早期自媒体),比如一份完全由他撰写、编辑的报纸,或将自己乐谱空白处的笔记变成生动优美的图形化格言。萨蒂通过对任何形态的主观放纵加以抑制,使自己独到的个性得以凸显。 《萨蒂音乐涂鸦》精选了最能够体现萨蒂独特个性的作品,
《华魂·关迺忠音乐作品集(靠前卷) 逍遥游管子协奏曲》这首乐曲的名字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作曲家惊异庄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可以站在宇宙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尤其是庄子所说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让作曲家关迺忠受益终生。 乐曲共有三个乐章:一、山如果你没有到过落基山,你一定想象不出山竟是可以如此的巍峨,如此的险峻,如此的令人震撼。在山中你会感到人是如此的渺小,人世间的事非是如此的无谓。在日落之时真是“万山红遍”,而入夜后那闪亮的繁星就好像在你身旁触手可及。 二、云世间变幻莫测的就是云了。可以是万里晴空点点白云,也可以是阴云密布雷鸣电闪。怎么可以永远是晴天呢?阴阴晴睛不才正是世间的正道吗?阴阴晴晴之中不都有它
本书收入的100首经典歌曲,是从20世纪初开始我国所产生的数以万计首歌曲中精选出来的。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对每首歌曲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风格特色、社会影响做了真实而生动的介绍。这些鲜为人知的“背后的故事”会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与慨叹。
《外国名歌200首(修订版)》收集作品220余首,取名《200首》是其约数,按我们当时编订的体例,歌集分现代歌曲、民歌和古典歌曲等三个部分。现代歌曲主要收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战后苏联、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国家的歌曲,其中苏欧作品战了很大比重。 编者章民、王怡进行组稿和编选时发兼顾作品舞思想性和艺术性为原则,务求名歌战有较大篇幅,名副其实。许多名歌内容真挚,曲调优美,格调高雅,文词通达易唱,抒情韵味无究。
本书是一部涉及音乐美学、心理学、思维学、生理学和脑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音乐与创造性思维理论研究专著。 全书框架结构严密: 绪论主要从“创造与创造性思维”及“音乐与创造性思维”的宏观层面予以阐述。 章阐述了音乐与创造的本原关系。第二、三章则对“音乐思维的创造性质体”和“音乐思维的创造性模式”作了详细论述。在第四、五章中,则对“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关联”和“音乐与创造性思维的联动效应”作了全面的分析。 结语则主要对本题研究的立论、音乐思维中的创造性根由及音乐思维的体系架构和研究趋向等作一归结。 本书既有的理论学术性,又有的知识推普性。因此,既可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理论研学的辅助性教材,叉可作为普通音乐爱好者深化修养的知识性读物。
本书以朝代为序,从先秦至现代整体展现了我国琴史的嬗变轨迹。它从历代琴曲、琴人、琴论等方面,介绍了古琴艺术的源流、琴家的生平和造诣、各种琴派的师承关系,以及主要琴曲的内容、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书中还有近代名家的照片和保存至今的古琴及其文献的图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本书使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本。
本书由两大部分组成,部分“中国音乐通史提要”,好似音乐会的上半场,所演奏的是一部大型的中国民乐组曲;第二部分“西方音乐通史提要”,又好拟音乐会的下半场,演奏的是一部大型的西部交响组曲。两大部分各分为四章。章是中国或西方音乐通史的概况,它使人联想到一部大型组曲的序奏或引子。第二章是应掌握的音乐史实,是主体,它使人联想到大型组曲中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不同乐曲。第三章是与音乐史有关的名词及人物,它使人联想到大型组曲的尾声。第四章是需要熟悉的作品,其中有些音乐主题需要学生具有听辨的能力。 本书仅仅是中、西方音乐通史的“提要”,目的是方便学生考试一般音乐爱好者的查阅。要详细了解、学习“中国音乐史”与“西方音乐史”,还须仔细阅读其他专家的著作,以及在课堂上认真听教授的讲解,并仔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