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语言,系统地阐明乐理基础知识;以图表、谱例分析,形象生动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全书分十二章,包括《乐理》全部内容。每章含《内容提要》《本章小结》和《习题与
名园与雅会:怡园琴会、扶大雅之轮:周庆云与晨风庐琴会、今虞琴社与《今虞琴刊》、空前抑或绝后:1956年古琴采访、为工农兵服务:古琴演出与改良等内容。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以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新课程一《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的教学目标为立足点,按为期一年的教学计划,以历史沿革为纲要,将先秦至21世纪的中国音乐史分32讲(每讲2学时)编成。其中,讲为绪论,概述了中国音乐史的学科性质、地位、历史分期、史料、学术史以及音乐鉴赏的途径等内容;第2讲至6讲为古代史部分,依时代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歌、舞、乐器与器乐、乐律、乐谱、音乐思想、音乐交流、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的发展;7讲至第26讲为近现代史部分,大致以音乐家为单位,依时代叙述了新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亦介绍了传统音乐的发展);第27讲至第32讲为当代史部分,以音乐类别为经,如歌曲、器乐、戏曲、曲艺、歌舞剧、音乐剧等,以时间为纬,对当代音乐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叙述。
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生平及艺术成就、有关音乐创作的一些理论问题等,已有不少著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而从作曲技法角度进行系统的探讨较少。音乐是技术性较强的艺术品种,西方专业作曲技法从20世纪输入我国以后,我国出现了新型音乐创作。在将近一个世纪中,专业作曲技法有很大发展。本书拟集中研究这个问题。只在非常必要时才涉及历史背景,作家生平及其他问题。 本书从专业作曲技法着眼,重点从作品的具体分析中阐明一些问题,而不是对各种问题作条目分明的归纳与总结。内容大致上按历史时期分段。
《音乐入门》一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介绍了识谱、视唱、演唱演奏、歌曲创作、和声写作、乐队配器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介绍了怎样欣赏音乐、怎样欣赏交响乐、音乐的形式与结构、音乐的体裁、中国民族器乐以及中外音乐史、西方流行等方面的常识。我们希望,对音乐表演感兴趣的读者除了学好演唱、演奏知识外,能适当地了解一些音乐欣赏美学和音乐史方面的常识,这样做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演唱、演奏技能的发挥。同样,欣赏为主要目的读者如能学会一件乐器交了解一些有关音乐表演和音乐史方面的知识,在欣赏音光的过程中感受会更深,也更容易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内涵和艺术风格。 音乐是迷人的。相信初学音乐的读者有了《音乐入门》这个向导,一定能愉快地步入音乐殿堂之门,并能尽情
此版本的编订原则与本套肖邦版本其他卷次的要点一致。通过应用这些原则,也因为有很多材料可获得,才可能在多个不同材料的基础上修订版本。 记谱基本按照原始资料,因此在视觉上强调勒很多在现代通行记谱法上很不明显的调性关系。以斜体字所标的指法来自于原始材料,所标指法可能是由肖邦本人提供。括号内的记号可能是原始材料中不经意遗漏的。
本书最初是由美国芝加哥的凯伯钢琴制造公司出版的,至今已印行二十余次。随着这本歌集的长期流传,在美国及其他英语国家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这些歌曲几址年来陆陆续续被翻译成中文,见诸多种报刊、歌本,但以完整形式译配成册尚属首次。 101 首歌曲中包含了广泛的题材,如爱国歌曲、传统名曲、大学歌曲、民歌改编曲、歌剧选曲等,大多用四声部形式,为合唱队提供了许多方便。原书为五线谱,中文版采用简谱四声部、英汉对照的形式,希望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这些歌曲有的在一百多年前即已传到中国,近百年来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广泛传唱,很多人是通过这些歌曲初步接触了西方音乐,还有一些人由此走进音乐的殿堂。从这方面说,这本歌集堪称早年的音乐启蒙书之一。通过这些歌曲,我们得到的不仅是音乐,还可以从中了解许多英语国家
人,生到这个世界,只有奋斗才“不白活一回”,追赶是“不白活一回”;被人追,也是“不白活一回”;学鲤鱼玩水,是“不白活一回”;大鹏腾空,更是“不自活一回”;人,就要有一种精神,一个奋斗目标,不达目的永不罢休。
本书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文库”系列之一,能为广大爱好音乐的中小学生及其教师,在获取音乐知识,进而在更深领略音乐艺术妙处、热爱音乐艺术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产生广泛的影响。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图文并茂,增强直观性和可看性;文字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得读者好读、爱读,从而能真正起到传播音乐知识的作用。
本书收录唱片共500种,内容均为外国古典音乐。“古典音乐”一词是广义的,包括20世纪作曲家作品。以古典音乐唱片而论,曲目的取舍始终是位重要的,因此本书收选唱片的取舍原则,首先是根据曲目的重要性而定。本书在收选唱片时尽量兼顾到演奏(唱)和录音这两个方面。并且还参考了英国《企鹅唱片指南》所评“三颗星带花”的唱片榜单,收录了大多数皆为“企鹅三星带花”的名优版本。供广大音乐人士参考。本书所选唱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这一特定版本的CD形式,也指它的LP形式。但考虑到市场销售中LP已属罕见,CD便自然是主要形式了。也因为这一缘故,本书所登唱片封面的图片,多数是CD的。由于各唱片公司不断再版这本唱片,其封面和编号并非固定不变,因此切不可死认封面和编号,而应认定演奏(唱)者、乐团及指挥和录音时间,版本的概念是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经常被人错误而糟糕地诠释演奏,使得作品招致了其不应得的坏名声,被人误称为过分追求效果的乐曲。事实上它们是极为罕见的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钢琴曲,作品细节部分极具感染力,风格独特,令人赞叹。 李斯特曾详细地描写了他创作的这些作品时的情况:“大量的音乐素材在自己心中如潮翻涌,等待着我对其比较、甄选、剔除、整理、添光加色。当时我坚信,这些互相分离的音符,相互分散的旋律将会是一个宏大整体的细微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的音符与旋律本身就将形成一部和谐完整的音乐作品;而且由于它们本身独具的突出特色和异乎寻常的美感,这些作品将被视为一部史诗;一部吉普赛人的史诗;一部用不流行的语言,通过不常用的形式谱写的史诗,不同寻常得就如同所有那些孕育自人民生活的作品。”
书籍为大开本,翻阅方便,便于携带。 在内容上,本书选择了经典红歌,还有经典老电影的主题曲、插曲,以及近年来比较经典的影视歌曲和通俗歌曲,数量之多,能够满足音乐爱好者对歌曲的需求。将不同风格的歌曲分类,便于音乐爱好者的检索。
这是一本为音乐、舞蹈、表演等高考生量身定做的辅导教材。同时,本书的内容也适合专业音乐学习者、音乐自考生及所有的音乐爱好者。 本书在内容编写上,尽可能以音考学生和音乐学习者所需的知识结构进行取舍。前五章的内容主要作为音乐学习者知识来了解,意在为其后的音乐欣赏及作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六、七、八章是本书的重点,重在将音乐体裁的理性分析与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相结合,以此全面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情趣;最后两章则是拓展和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在编写体例中,我们试图将概念、作品、分析、知识点、必听曲目及习题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将所学音乐知识融会贯通,以此达到提高、训练学生理解、分析音乐的能力。在编写要求上,我们力求概括、简约、精炼、通俗,尽可能适合考试特
《贝利尼艺术歌曲选》中的大部分曲子,按传统习惯男女均可选唱,并可按买际的首域移调使用。 除了对每首歌曲的歌词进行了传统意义上的译配之外,还对每首歌曲进行了字对字的“直译”和全句的“意译”。译文部分采用三行的方式进行:行是意大利语原文;第二行是针对每个单词的字对字翻译,即“直译”;第三行才是整个句子的完整意思,即“意译”。而“译配”,则是在“意译”基础上的再加工。这样做,便于歌唱者既了解所唱的每一个具体的意大利语单词的意思,又能综合理解全句歌词的含义。注意:字对字翻译时,歌词中反复吟唱的词句或段落略去;另外,冠词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则用符号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