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服装设计手绘描摹练习册,可临可描可上色,助力读者快速便捷地提高服装设计图的表现能力。本书共分为5个章节,章 人体动态描摹;第二章 人台与服装款式图描摹;第三章 服装款式图绘制表现;第四章 服装设计效果图绘制表现;第五章 服装设计效果图欣赏与练习。
构图究竟有多重要? 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是静物还是风景,所有优秀的画作都具有相同的特点:成功的构图。如果缺少这个特点,就算是再吸引人的绘画主题,在画面上也只能呈现出平淡无奇的效果。 本书作者伊恩 罗伯茨结合他40余年的绘画以及教学经验,提供了一系列便于实践的方法,将绘画过程中这个关键步骤的秘诀传授给你,助你快速有效地设计出色的构图。通过本书,你将掌握许多构图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巧,学会运用比例、形状、色彩、明暗创造画面的动感、韵律、和谐,打造出引人入胜的画面效果。本书将带领你一起探索作为艺术家的真正潜能,终得以轻松自信地绘制出任何主题的画作,享受绘画创作带来的愉悦。
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折叠是一项十分关键但未受到足够重视的基础能力。包豪斯学院的约瑟夫 亚伯斯(Josef Albers)就把折叠作为设计基础课,旨在让设计师建立空间感和几何直觉,提升三维造型的创作能力。 保罗 杰克逊是继约瑟夫 亚伯斯之后的专门传授折叠技巧的艺术家。本书凝结了保罗40多年的教学精华,他从一张纸开始,细致地讲解了基础的折叠概念及80多种通用的折叠技巧。 这些技巧广泛适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包装、时装、珠宝设计等领域。在学会这些技巧后,设计师可以突破纸的界限,探索织物、塑料、金属等各种材料的可塑性,激活创意灵感,满足不同领域的设计需求。
本书是一本针对AI图像生成技术的实用教程,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AI出图工具Midjourney的使用方法。本书从AI图像生成技术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讲解Midjourney的界面操作、功能特点和实战技巧。通过书中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练习,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AI图像生成技术,并且本书收录了大量实用的提示词,方便读者快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本书是一本入门级配色设计书籍,能够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带领大家认识色彩、了解并熟练应用配色设计。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色彩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第二部分是对配色方法、理论与技巧的讲解;第三部分则带领大家通过对古典装饰画、摄影作品、世界名画和服装、建筑设计与玩具的配色分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运用配色,让配色设计彻底融入你的生活、你的世界!
本书是八旬老人史蒂文 M.约翰逊近五十年的另类发明的大合集。他那一直处在爆发状态的想象力小宇宙,辐射到了人类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工作娱乐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服饰、住宅、交通工具、工作空间、城市生活、关怀老人,等等。 在这本书里,幽默讽刺占,有用排第二,你将看到各种天马行空、百无禁忌的创意和调侃。 尽管他如今已经不是二三十岁,也不是四五十岁,甚至不是六七十岁,而是八十多岁!但他那 想象 的脚步,还在继续!
设计是什么?这本书将解答你所有关于设计的问题。 美国平面设计教父保罗 兰德在与学生的两场对话中,聚焦种种设计关键问题,给出一阵见血、直指核心的答案。他的言谈幽默犀利、妙语连珠,尽显其对设计的敏锐洞察力与深刻见解: 一切皆是设计。一切! 设计即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运用双手非常重要,这才是设计师区别于一头牛或电脑操作员的地方。 大部分东西都可以通过观看来学习,但阅读会带来理解,会给你自由。 保罗 兰德凝结毕生功力的经验之谈,将激发你重新审视与思考关于设计的一切。
如果说世界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碎片,那么厉害之人就是能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导向未来的高手。本书用思辨思维将设计的界限推至更远的空间,与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经济学、科幻一起,让设计在想象的未来世界中穿针引线,勾勒出未来的框架,反思新兴技术及其产生的后果。如果说传统设计关注现实世界如何运作,那么思辨设计则关注设计未来可能使世界变成如何。在思辨设计里,作者设问 如果这样会怎样 ,开启论争的空间,讨论在基于某种技术实现的未来里:人们想要什么,人们拒绝什么。本书引用的案例不仅来自艺术、设计、建筑、影视、摄影、文学,也来自未来学、政治理论、技术哲学、诗歌与小说。如果我们能够用设计与虚构的方式思辨未来,就会催化社会梦想的实现,构建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文字设计具有双重性:首先,设计作品要具备功能性;其次,它也应具备艺术审美性。 埃米尔 鲁德 《今日文字设计》收录了15个国家88位设计师的作品,包括杉浦康平、安尚秀、扬 奇肖尔德、埃米尔 鲁德、卡尔 格斯特纳等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与设计评论专文。这些作品与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超越了它们诞生的时代,呈现出风格各异的当代设计面貌。 但本书不仅是一本经典字体设计作品集,更是一本串连起20世纪文字设计的发展历程、展现设计界多种理念乃至学术观点冲突的启发性教程。赫尔穆特以广博的学识视野在《今日文字设计》里展示了现代文字设计在东西方近一个世纪的节点和面貌,并以作品为例对文字设计不同的观念或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归类和阐释。 本书于1980年首次出版后即风靡业界,广受赞誉。40年后的今天,经由增补修订,推出中英文对照的
学科方法的研究是学科成熟和深化的标志,在欧美国家有关人文社科方法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专业细分、操作性强的背景下,不少中国学者也认识到不重视方法研究将不可能推进学科进步,并由此加强了方法及方法论的研究。这本著作,围绕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从设计艺术研究的范畴、特征、方法体系、文献综述,以及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调查研究诸多方面作了细致、深入的阐述,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可以说是一本有益于设计艺术研究入门和深入下去的重要教科书。
本书充分结合专业理论与实际案例,通过五大章节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对包装设计行业进行了系统性的讲解,从发展历程与时代变迁,定义概述与基本要素,设计目标与品牌塑造,设计流程与项目实施,到市场营销与业务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指导一应俱全。如果你是设计专业的学生或从业人员,本书可梳理你的设计思路,夯实你的设计基础;如果你是包装设计专业的老师,本书亦可作为借鉴参考的授课资料,拓展你的教学思维。
本书全面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手绘的主要内容和全部类型,包括对视觉传达手绘的认识和理解、视觉传达手绘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基础、字体设计与手绘表达、标识(LOGO)设计与手绘表达、创意图形与手绘表达、创意素描与手绘表达、黑白装饰画与手绘表达、装饰画、插画与手绘表达、海报招贴与手绘表达、书籍设计与手绘表达、UI界面设计与手绘表达、包装设计与手绘表达及VI品牌设计与手绘表达。书中结合大量的实例,全面分析了重点院校专业考试中的出题方向、考察重点以及考试的变革和发展趋势,以真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解析,并配以详尽的手绘步骤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视觉传达设计手绘的学习方法、考研快题手绘绘制要点与技巧,并展示了500余幅优秀的手绘范例作品。
德国建筑设计师布鲁诺 陶特,在设计理念上终其一生与密斯、柯布西耶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对抗,他提倡的 要和自然在一起 的观点被隈研吾称为自己的精神座右铭,并尊其为精神导师。陶特自1933 年起为躲避纳粹,赴日居住三年,期间重新发现了 桂离宫 的美和价值,并且发表多篇论著让世界再次认知了日本美。他从西方设计学者的角度出发,发现和细致梳理了当时在一片西化声中并不被日本国内文化人重视的诸多日本传统古建的审美特征,这些文章发表后在西方引起了广泛关注,使得日本文化人被动回望自己的历史,觉醒后梳理出了 轻、简、白 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色,从而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设计发展。在西方视角的审美观指导下,陶特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对东方设计的审视提供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实用例证。该书收录的陶特关于日本美学和建筑思考的内容,包
是针对设计学各专业学生开出一门跨方向交叉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本教材配合课程,通过对用户体验、调研分析、设计思维、可持续设计等一系列设计理论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参与、观察、调研与设计方法训练,让学生理解设计的本质是发现问题,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并解决问题,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主要放在主题项目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因此本教材精选了5-6个有代表性的课题实践 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小组,运用观察、记录、分析、提炼和设计等手段,展开一定主题的项目设计练习,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进行项目的规划及制作,通过观察方法、分析调研、逻辑思辨、协同创新等能力培养,基本掌握设计的思维、工具与创新
本书共收录相关主题文章9篇。设计问题的本质一直是设计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它是检验不同理论方法的试金石,也对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带来重大影响。其中 设计问题的逻辑:辩证法视角 一文指出,可以运用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把设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为一个概念进行研究,这一提法非常新颖; 美国设计学本科教育的发展状况(1988-2012年) 一文,通过分析美国综合高等教育数据,描绘了二十五年间设计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日益重要的地位; 设计教育引领突破性创新:设计主导的创新视角 一文则探讨了中国的设计教育问题,并着重研究如何通过设计教育来激发中国的突破性创新; 谣言工厂或 谣言研究 难在何处 一文探讨了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传播设计之间的差异; 城市即兴 一文讨论了即兴的性质以及城市即兴在交互设计中的位置;
本书以 通过设计之研究 为专题,共收录主题文章11篇。 从针法到社会:多层次参与式设计研究方法 一文介绍了作者所研究的时装中的开放性; 线、老鼠和绵羊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文,作者通过线这一隐喻,阐释了设计实践研究对象的运动、突现与转型; 乐器是新音乐之新的源泉 一文,以自我民族志的形式描述了 通过设计之研究 的协作过程,探索新乐器开辟新音乐的可能性; 揉皱多元时间材料地图带来的启示 一文,是作者对RTD2015会议上同与会代表互动的反思; 墙厨花园数字-自然混合制品的安置与管理 一文,几位作者讨论了支持游客与公共花园互动的三个介入式人工制品的协作设计项目,借助生长中的花园这一隐喻,反思了他们对设计的材料、价值观、场所营造和未完成性的理解; 转录员眼中的转录:工作室精神 一文,作者对自身的转录体验进行了自我反
《舞台灯光设计 第三版》对舞台灯光的发展历史、舞台灯光设计基础理论以及舞台灯光设计的技术要求作了较为详尽系统的阐述与介绍。不仅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舞台灯光的体现方法和基本色彩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涉及灯光设计过程中前期艺术构思、确定灯光设计的主旨及特殊光、定点光的应用处理等内容。《舞台灯光设计 新一版》每章附有参考题,便于阅读者理解掌握本章内容及要点,是部实用性较强的舞台灯光设计专业性教材。本书已出版5年,此次修订增加新的灯光设计等内容,占全书30%以上。
本书以服务与社会为专题,共收录相关文章9篇。其中 无国界设计:现实与成效 、 门外设计师:实现适宜变革的草根创新 两篇文章探讨了发展中世界背景下专业设计的作用和局限性; 发现和扩充设计论点的修辞工具 、 小太阳:艺术及设计物件的指示性框架 两篇文章探讨了设计和社会维度; 非营利性组织内部的设计能力开发 、 超越功能能可供性:消解设计学与认知科学之间的类化差异 两篇文章在综述已有设计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又对框架提出了修正建议; 关于(经济)金字塔底设计范围的构想 一文指出,世界上还有大量人口,他们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金,这是一个需求未得到可持续满足的群体,因此需要社会更多关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智利:卫星跟踪站技术和品牌推广 一文,通过考古学透镜,研究在智利发现的前美国卫星跟踪站的美国国家航空航
旗袍,作为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是我国的民族服装,是几代手工艺人的智慧结晶,是集我国服饰工艺、美学之艺术大成,蕴含着我国悠久的特色传统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论,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亦是*为当今世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服饰之代表。旗袍不仅拥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感,更是传统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例证与产物。本书以翔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旗袍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了解面料、纹样与色彩的选择,领略旗袍完整的制作工艺与文化符号。
设计 对中国来说是一门既新、又热门的综合交叉型专业,对此雷曼教授从知名设计教育家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继承了包豪斯和乌尔姆的设计基础传统,又发展了一套十分具有特色的设计基础研究课题体系,尤其是30年来多次受邀来华讲学,精心传授他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教学体系,不仅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还培养了近百名师资,他的设计教育理念已在中国设计教育界中开花结果,可谓粉丝遍中国。在这本书中,雷曼教授回顾了他在中国讲学30年来的见闻、体会和反思。他满怀深情地将多年的心血和酝酿已久的这本书奉献给中国的同行们,希望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设计教育能更好地担当起培养中国和世界未来的优秀设计人才。本书内容翔实,写作时兼顾了读者的东方文化背景,以中英对照的形式在中国首次出版。
《设计进化史》结合了历史与当代设计案例,横跨工业设计、家具、平面设计、艺术和建筑等多个领域,对设计师、设计专业学生以及设计艺术爱好者而言,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灵感书、工具书、入门书。本书的目的不仅限于提供知识,而且希望激发读者创意,并与大家一同去探索那些定义20世纪设计的重要设计运动和设计风格。每一章节除了阐明一种风格的演变过程之外,还说明了这种风格可以如何应用到当今设计。此外,本书还特别列举归纳了每种风格和运动中的主要人物和特点,方便读者快速参考,同时列出了4条时间线(按设计风格、设计作品、设计师和设计大事件分类)以揭示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