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王国:丽江:1941—1949》是俄国作家顾彼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写的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丽江这块神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上,九年生活工作的所见所闻。书中文字涉猎角度极广:包括丽江的集市和酒店;纳西人的性格特质;丽江及其周边的藏族人;丽江的普米族、彝族和白族;殉情和东巴仪式;丽江的婚俗;丽江的节日;纳西族的音乐、美术和悠闲时光……这本书单单是从完整保留真实一段历史时期切片的角度,已经具有宝贵的活化石的作用。本书豆瓣评分8.8分,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首次出版后轰动西方,把神秘的丽江带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不少旅行家、探险家纷纷背负行囊寻找这个神秘莫测的“王国”。这本书绝不是一个外国人浅尝辄止的好奇和旁观,而是一个学者对丽江当地少数民族和纳西族文化在精深考量和研究后的心血之作。
中国纹样历经千年的传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依然璀璨无比。它们不仅反映了时代的文化特征,还诠释了独特的东方美学!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纹样主题图书,选择了60多种传统纹样,并按照几何美、自然观、草虫鸣、花鸟语、瑞兽谱、万物生为主题进行分类。纹样类型多样,如锦纹、回纹、盘长纹、龙纹、狮纹、麒麟纹、博古纹等,每一种纹样都提供了纹样简介、元素线稿、文物纹样展示、纹样高清图等内容。 本书开本便携、内容丰富,适合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喜爱纹样的读者欣赏和学习。
汉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织染工艺,还是纹样、配色,都体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汉服主题图书,按照朝代梳理、选择了30多种汉服,如曲裾深衣、直裾深衣、交领襦裙等,带领读者走进汉服文化,感受中华传统之美。本书不仅展示了服装形制、设计细节、上身装扮、汉服配色和纹样等内容,还介绍了相关的汉服配饰、鞋履、面妆知识。 本书开本小巧、内容丰富,适合设计师、画师、传统文化爱好者、汉服文化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的中国传统色主题图书。 本书选择了92种传统色作为主色,每种主色延展出3种相关色,共360多种中国传统色。书中提供了各种颜色的相关实拍照片、来历、普及知识、颜色展示以及配色方案,每种颜色都有相应的色值,开本小巧但内容丰富,便于随时随地阅读。本书是传统文化和美学的普及书,也是专业设计师、插画师可以随身携带的工具书。 本书适合喜欢传统文化、喜欢中国传统色的读者阅读。
.
日本建筑师长坂常,近年来活跃于世界设计舞台,以蓝瓶咖啡御用设计师的身份为国人所熟知。长坂常针对安藤忠雄、隈研吾等上几代建筑师追求 造型和主观空间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完整性是一种束缚、居住人需要自由和参与”的新设计理念;与 从零开始设计相比,长坂常 多从事建筑空间再造设计,他强调通过改变建筑原有的功用来进行“认知 新”;同时在建筑和功能性家具中寻找平衡,所谓“半建筑”就是其设计理念的 概括。《半建筑Ⅱ:日本建筑设计师长坂常设计理念》是其有感于《半建筑》的出版,通过“认知 新”亲自撰写的姊妹篇, 系统地呈现了其对建筑、家具、人居环境的思考。
《设计中的设计》自2003年出版以来,在日本先后加印十七次,2004年荣获由SUNTORY财团颁发的第二十六届文学艺术大奖,2005年,在台湾出版后,迅速登上诚品书店、金石堂艺术类图书排行榜,蝉联多期,畅销至今。当你们因为读完这本观念设计书而感到越来越不懂没计时,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于设计的认识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更往深处迈进了一步。
本书将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修改前、后的对比,鲜明而直观地呈现了版式设计理论的实际效果,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对版式设计理论进行逐条讲解。 本书还介绍了丰富的、对实际工作发挥作用的设计规范,介绍了在理论无法适用时进行应对的设计方法,刊载了日本目前比较活跃的艺术总监的主题性访谈。 本书作者将版式设计的一般性原理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读者。绝对实用的设计方法能够给在书籍杂志设计过程中充满疑惑的设计师们指点迷津。 本书共分四大章:页面构成的理论;图片的理论;图解图说的理论和文字组合的理论。并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对版式设计的四个主要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书着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产品领域,深入探讨了其设计、开发、品牌建设、营销策略、评价与改进以及保护与传承等关键议题。第一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化的概念和意义入手,揭示了其在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其后章节系统介绍了文创产品设计理论、开发流程、设计要素、品牌建设、营销策略等方面内容,以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产品的核心要素。通过实际案例和方法论的引入,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推广和保护有价值的文创产品。 本书旨在为相关专业学者、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产品领域的综合指导,不仅适用于相关专业师生,而且可以为行业管理者和文创领域的探索者提 供有益的参考。
本书为《国际产品手绘教程》的基础篇,由韩国工业设计专家编写。主要收录了三星美术设计学院的学生及韩国知名设计师的大量手绘作品。通过18天(即18个小节)共三个阶段的集中训练,从线条、透视图与三视图的绘制,光源的选择与阴影的表现,到二维与三维图形的透视变形等,将基础知识层层递进地进行了详细讲解,读者可以逐步掌握基础的手绘技法与设计方法。 本书并非一般的临摹刻画,而是着重介绍产品手绘中的创意构思与表现的过程。最值得读者期待的是,书中主要经典的教学案例配有精彩的在线教学视频,可以令读者身临其境地详细观看,从而抓住要点,迅速提高产品设计和创意表达的能力!
新生的花骨朵,散发倾向的绿叶,华丽的雀羽,花纹繁复的小虫……艺术诞生之初,人们就已学会从大自然随处可见的缤纷色彩、奇异图案和炫目美景中撷取灵感。 现代科技深刻影响设计思维的当下,自然风物仍能感发手绘艺术的古朴匠心。 全球101位业内杰出设计师,在此分享他们性的自然主题图案与创作思路。 430幅全彩插图,高品质展现平面设计、插画、艺术和图案设计中与自然有关的原创作品,包括栩栩如生的植物写生,简化装饰性图案,以及印象派、自然主义的图画。 在创作间隙,若是灵感枯竭,可随时翻开此书,发现思路,发现美。
黑川雅之被称为“东京的达芬奇”,是当今世界知名的设计大师。本书以日记形式的设计感悟,让读者从黑川雅之的思绪中体会他对设计与生命的理解,是奉献给所有那些在“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有志于进行创意与设计的人们。“生命与性”的哲学理念是他设计的永恒主题,他如同一个诗人,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探索,寻找着人类灵魂的栖息地。
通过这本书,我对以往的50 件作品进行了自我剖析,尝试着探寻每件作品背后的主宰思想是什么?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在作品设计中,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等等问题。 当然,每件作品背后都蕴藏着许多思想,无法一一用语言表达。即便如此,我还是努力在每一件作品中寻找其中心思想、外在表现或者是表达手法,并尝试用语言加以表达和阐述。 在此过程中,我也曾经因为某件作品的关键词数量较多而纠结。这时候,我通常先将其搁置,然后去研究其他作品。如果其他作品中也包含同样的关键词,那么就将此关键词也列入其中。完成所有分析工作之后,我发现50 件作品中的50 个设计修辞法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有的修辞法都贯穿于每件作品设计的始终。 那么,设计作品的关键词到底是什么呢?是思想,是方法,也是作品的外在表现。于是,我将其命名为修
《传承与重构----威基伍德产品设计的历史研究》以威基伍德在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经典设计为研究对象,探寻不同时代背景下设计语言和风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产品设计与材料研发、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社会消费、生活方式、艺术审美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通过这一层面的梳理和评析,我们可知陶瓷产品设计历史面貌形成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产品设计的传承与重构这一中心论题展开探讨,以期寻找到解释威基伍德设计历史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日本中生代分量的设计师佐藤卓分享了30余年来,73个重要设计案例决策过程中的思考。书中记录了佐藤卓在设计当下的时刻,脑中思考的事情,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但每个案例都能感受到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不断反思与质疑既有的设计,从而提出具有颠覆性的设计提案,将产品价值与消费者联系起来,这就是佐藤卓最为人称道的“日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