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筝是我国最古老最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既擅长表达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来描绘筝艺术所达到的令人神驰的境界。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所以人们常常称之为“古筝”。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四世纪)就广泛流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以秦国(现在的陕西省)最为盛行。《史记、李斯谏逐客书》有记“夫击筝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所以筝又有“秦筝”之称。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也随着东渐南移,并在与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风格和流派,其中有河南筝(中州筝)、山东筝(齐鲁筝)、潮州筝、客家筝、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按历史时期分八章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本书突出的特点是以引用翔实的史料为主,同时充分吸收当前学术研究成果;除文字叙述外,还配以图像、谱例、音响等,学术性与适用性并存。本教学资源形式上分为主教材和光盘“拓展资源”两部分。主教材是中国古代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光盘中“拓展资源”为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多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图像、谱例、音响、文献史料、释文等,大大延伸、丰富了主教材。本书可供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使用,也可供同等学力和音乐爱好者使用。
本书是在《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二套)的基础上、征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重新编写而成,在曲目选编上按照级别仍依据由简至繁、由浅入深的原则,并体现了对传统民间乐曲与现代创编作品并重选取的理念,使新创作品在本套教材中得到展现,同时根据古筝演奏发展的现状和乐器特点,调整、规范了每级的作品数量,以适应考级学员的不同需求。
《舌尖上的中国2原声钢琴曲》是一本钢琴乐谱,同《舌尖上的中国》2记录片一样,分为7个章节16首乐曲,难度适中,演奏起来也非常顺手。您不仅能弹奏《初》《唇齿之间》《水与火的艺术》这些从季开始就伴随着我们的乐曲,也可以看到来自央视的精美图片,一些在记录片中不曾看到的幕后花絮在书中也有体现。除此之外,书中所附的CD演绎的非常精彩、细腻,在行车路上、在家中都可以细细聆听。
本书在一、二级里多以民间小曲为主,配以相应的练习曲。从第三级开始,每级有传统乐曲和创、编乐曲。传统乐曲主要是选择各流派具有代表性的乐曲;创、编乐曲主要是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一定影响的创作、改编作品,
《茉莉花:中外名曲改编合唱作品选》收录的作品,系作者居美期间应夫人张富珍女士在多个华人合唱团教学之需而编。包括了25首中外合唱作品,均由卜锡文编写了合唱版本,还为其中10首歌曲配上了钢琴伴奏谱。
人不得不放下已有的成就,或者放弃已经走过的老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求得新的东西。人类文明不断需要新的东西填补,直至永远。 音乐是哲学层次的补偿,是历史沉默的补偿,也是人类快乐的补偿。本书从“观念”而非惯常所讲的“知识”和“技术”入手来解析西方音乐,昭示西方文明背景中音乐与文化的。作者吕建强多年来在清华教授音乐课,深受欢迎,每次旁听的学生都多得挤到了门外。全书分六个部分,作者从音乐与文化的互动出发,讲述了古典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的音乐。
此书可用于民族器乐课的公共教材,是1999年杜亚雄先生出版的中国民族器乐概论的修订版,内容分为独奏乐合奏乐以及中国传统器乐的艺术特点板块来介绍中国民族器乐的组成与发展
本书介绍了新型转调筝研制成功的划时代意义,新型转调筝五声音阶弦序排列和七声音阶弦序排列弹奏方法,如何用新型转调筝演奏传统筝曲《高山流水》等内容。
《器乐考级主要曲目及详解: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即陕西、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司马迁的《史记》所载《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中就生动地描述了民间筝歌秦国乐舞的场面。李斯的《谏逐客书》中说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相传,最早期的筝只有五弦,后逐渐发展为汉代的十二弦筝,到了隋唐变为十三弦筝,明代又增至十四、五弦,近代出现了十六弦、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等。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是非常精通音乐的。他的的《琵琶行》中生动的描述了一位漂泊江湖的琵琶女在浔阳江舟中弹奏琵琶曲的动人情景。此外,白居易在《邓鲂张撤落第诗》中,有一句“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和“众耳喜郑卫”的诗句。“郑卫”是指春秋时代郑、卫两国的民间音
《钢琴视奏教程2》的基础是册的大纲和有效的练习所取得的进步。《钢琴视奏教程2》有助于学生养成进行日常视奏的习惯,通常在所有的音乐领域中,这种习惯都被认可是至关重要的技能。为此,《钢琴视奏教程2》中的练习是循序渐进并富有条理的,其编排是为了增强学生们对新节奏、调和音域方面的意识。《钢琴视奏教程2》通过逐步引入手位的变化,使学生们能够识别和熟悉两个或三个音一组的和弦形态。
《基础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丛书》丛书分为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7-9年级及高中四个学段。依据音乐作品的数量与主题,每个学段分为若干分册。在丛书的编写过程中,不仅关注音乐学科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与音乐素养,而且更关注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
《基础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丛书》丛书分为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7-9年级及高中四个学段。依据音乐作品的数量与主题,每个学段分为若干分册。在丛书的编写过程中,不仅关注音乐学科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与音乐素养,而且更关注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
《基础音乐教育研究与实践丛书》丛书分为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7-9年级及高中四个学段。依据音乐作品的数量与主题,每个学段分为若干分册。在丛书的编写过程中,不仅关注音乐学科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与音乐素养,而且更关注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