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文库 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评价及培育路径研究:以内蒙古为例》详细阐述了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从产品链、技术链、价值链、生态链四个方面分析了内蒙古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对内蒙古稀土企业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运用DEA方法对上市稀土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动态评价。基于静态及动态评价结果提出了内蒙古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
《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文化反思/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东北全面振兴高端智库系列研究报告》从文化视角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进行反思,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负重前行——东北区域文化的形成”从“新旧交替的近代文化、鲜艳夺目的革命文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先进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回顾了东北区域文化的历史形成;中编“艰难考验——东北文化的艰难转型”对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东北现象”困境进行现实剖析与文化探因,分析借鉴江浙、广东模式的成功经验;下编“浴火重生——重塑东北文化自信”分别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伦理文化三个层面探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理念转化、观念自觉和价值重塑,为振兴东北区域经济、重塑东北文化自信提出现实对策。
制造业上市公司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整体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制造业在资本市场表现的直观反映。因此,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可以代表中国制造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可以展现中国制造业的价值创造新动向。 周永亮主编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年度研究报告(2018)》对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标准进行重新审定,上市公司创造价值主要包括四方面:资本价值、产业价值、创新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构建制造业价值新标准,笔者希望聚焦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及价值创造体现,探索出制造业新价值,更加全面而平衡的评价企业创造价值能力。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值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中国当下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资源型企业起着承载绿色低碳发展主体任务和排头兵的作用。 《资源型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理论与对策研究》通过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及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上、中、下三篇内容,分别从宏观资源型经济及微观企业两方面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煤炭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路径选择、山西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及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我国的工业遗产博物馆发展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些不同。早年在我国的博物馆类型中,并没有工业遗产博物馆类型。20世纪90年代之前,尽管在我国的少数地方综合性社会历史类博物馆中偶尔收藏了一些近代工业遗物,但并没有发展出单独的以收藏与展示近代工业遗产为宗旨的博物馆。晚近出现的工业遗产博物馆都是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企业实施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为保护工业遗产而兴办的。其中,有遗址性的,也有非遗址性的,但以遗址性为多,成为工业遗产博物馆建设的主流。目前对这类博物馆的建设和营运,国际上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的实践也还刚刚开始,亟须进行这方面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近现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研究》从博物馆的角度切入,分析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及其多重价值,比较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各种工业遗产保护的模式,
在服务经济特征日益明显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以制造业升级为宗旨的再工业化战略能否实现稳增长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如何实现的,或者说通过什么机制产生?进一步地,未来各国,尤其是收入水平较低且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如何通过制造业升级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制造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为主题,从产业间升级和产业内升级两个视角出发,分别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投入产出分析法以及动态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制造业升级的直接经济增长效应、间接经济增长效应和总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在综合把握制造业升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努力对前述问题做出回答。同时,研究结论能够为新时期中国深化实体经济领域的改革举措提供经验支撑和政策借鉴。
本书从 外产业格局变动来谋划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定位。以 战略、市场需求、区域分工协作和产业规律为辽宁装备制造业选择发展方向,分析辽宁现有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和优劣势,为如何全面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质量、推进智能化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