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气候有益技术转让存在的现实困境,以现有的与调整气候有益技术相关的国际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气候有益技术尽快在全球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转让和应用为目标,探讨构建气候有益技术转让之国际法律协调制度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构建的路径,并结合中国利益提出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建议。
当今社会,环境与资源保护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各个领域,以及涉及到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等各个层面。环境法对于 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调整、控制和引导的法律规范的正当性、合理性的来源如何?社会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集体行动的内在法律逻辑如 何?如何利用法治手段合理、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实现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代内、代际公平?回答诸如此 类的法律问题,都需要深入到环境法的法理与法哲学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剖析和透视。《环境法的生态实践理性原理》由柯坚所著,本书以生 态实践理性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环境法基本原则的话语表达,分析和揭示环境法的生态实践理性,及其对于环境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和作用的外 在机制和内在规律。在总体论述部分,本书首先
本书由“上篇”和“下篇”组成。 上篇为总论,主要包括5章:一是“排污权交易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着力回答“是什么”和“怎么样”;二是“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必要性分析”,着回答“为什么”;三是“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可行性分析”,着力回答“行不行”;四是“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总体框架构建”,着力回答“应该是什么”;五是“实施排污权交易机制的保障措施”,着力回答“如何可行”。 下篇为专论,主要包括5章:一是“排污权初始分配与有偿使用研究”,着力研究排污权交易的“前提”问题;二是“污染源排污核算与监管体系研究”,着力研究排污权交易的“监管”问题;三是“排污权交易模式的比较研究”,着力研究排污权交易的“模式”问题;四是“排污权交易平台构建”,着力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必不可少的“平台”;五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这种发展是以高能耗为支撑的模式。当能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发展速度减缓,甚至会出现经济突然刹车的现象。国家针对性的制定了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产业结构,以节约能源为目的的法律法规以及能源政策,鼓励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制定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政策,引进先进的节能制度,试图改变我国的能源利用现状。在这种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通过对用能主体调查研究,了解用能主体对节能减排行为的内心真实意愿,结合国家在节能减排领域的政策导向,提出推进节能工程,制定新的减排机制,以法律的强制性来规范用能主体的用能理念。我国当下面临的问题正是资源如何被可持续利用,如何减少非再生资源的利用量,发挥能源的价值效益。通过整合社会力量,在各个领域树立节能意识,通过法律规范
本书旨在通过污染场地这一风险范型,探寻中国语境下风险规制的基本逻辑、制度约束与转型进路。一方面,从风险规制的知识内部去透视和反思中国污染场地问题频发的症结和病灶所在,另一方面经由典型案例研究,使既有理论资源与中国当下环境风险治理的制度现实联系在一起,分析“中国式”污染场地风险规制的实际样态、现实困境与法治后果,进而提出未来治理转型方向——环境风险公共规制。
本书是为没有先修过法律或相关科技课程的学生编写的教材。书中首先介绍了法律体系和和程序,内容包括环境法渊源、诉讼过程和其他解决环境冲突的工具行政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书中还简要、全面地介绍了环境法的具体内容,涉及环境法规和政策、空气质量控制、水质控制、有毒物质控制、废物管理和危险废物排放、能源、自然资源、国际环境法等。书中还提供了理解环境法所需要的相关科技背景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法课程的教材,或环境政策课程的补充教材,并供有关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污染环境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一个罪名,是一种违反国家环保管理规定实施排污行为并严重污染环境的犯罪。 《污染环境罪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研究》是研究此的专著,书中除绪论与结语外,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章,污染环境罪客观构成要件要素概述;第二章, 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 的界定;第三章, 违反国家规定 的解读;第四章, 严重污染环境 的分类解读;第五章,污染环境罪因果关系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