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环境与资源保护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各个领域,以及涉及到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等各个层面。环境法对于 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调整、控制和引导的法律规范的正当性、合理性的来源如何?社会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集体行动的内在法律逻辑如 何?如何利用法治手段合理、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实现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代内、代际公平?回答诸如此 类的法律问题,都需要深入到环境法的法理与法哲学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剖析和透视。《环境法的生态实践理性原理》由柯坚所著,本书以生 态实践理性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环境法基本原则的话语表达,分析和揭示环境法的生态实践理性,及其对于环境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和作用的外 在机制和内在规律。在总体论述部分,本书首先
污染环境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一个罪名,是一种违反国家环保管理规定实施排污行为并严重污染环境的犯罪。 《污染环境罪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研究》是研究此的专著,书中除绪论与结语外,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章,污染环境罪客观构成要件要素概述;第二章, 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 的界定;第三章, 违反国家规定 的解读;第四章, 严重污染环境 的分类解读;第五章,污染环境罪因果关系的认定。
《环境法前沿问题:历史梳理与发展探究》是环境保护部课题“环境行政立法与政策研究”(所属专项“法律、法规和规章草案的修改论证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和谐社会与社会法的体系”的部分成果,得到了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鲍林春前进英才基金的出版资助。对环境保护部和中国农工民主党的支持与培养,表示衷心的感谢。 《环境法前沿问题:历史梳理与发展探究》收尾时,适逢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马骧聪教授从事法学研究50周年,我的博士生指导教师蔡守秋教授从事法学教育30周年,对这两位环境法学泰斗对我多年一贯的关心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环境法前沿问题:历史梳理与发展探究》的写作中,于文轩副教授、杨朝霞博士和我的硕士生蒋岩桦、龚峋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领导支持《环境法前沿问题:历史梳理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