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霍布森对西方崛起论中占主流的种族中心主义偏见提出了挑战。这种偏见通常认为,欧洲人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开创了其自身的发展,而东方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只是一个消极的旁观者。霍布森则认为,有两个过程导致了东方化西方的崛起。首先,欧洲发展的每个重要转折点,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吸收东方发明(如思想、技术和制度等)而完成的,在公元500至1800年之间,这些东方发明通过东方全球化,从先进的东方向东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扩散;其次,1453年后欧洲身份的构建导致了帝国主义的产生,由此欧洲人攫取了诸多东方资源(土地、劳动力和市场)。因此,霍布森的书把迄今为止仍被边缘化的东方民族推到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最前列。
作者以学者的思想高度,通俗化的大众语言,以及长期的旅美实践,加以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深入浅出讲述了美国历史的背景,演变和成因,让我们从历史、生活、爱情、经济、文学、艺术、社交等个层面全面、立体、系统地鸟瞰美国的全景,进而较为容易地、清晰地了解美国及美国民族性的成因,以及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兴衰历程。
在川东北的逶迤群山峻岭中,生活着在明末清初从江河湖海迁徙而至的客家人,他们秉承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又不断融合、创新着自己的文明。尤其是朱德故里 仪陇,是四川重要的客乡,居住着32万客家人,说客家话,习客家俗,居客家土楼,在多元文化视域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遭遇现代性冲击的当下生态危机境遇中,客家人**的生产、生活习俗,文化传承模式,可以为人们提供转变生活观念、改善生存方法、实现诗意栖居的借鉴。李仕华*的《仪陇客家生态文化研究》从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客家儿女的生命华章、客家生态文化的形成、现实表现及特征(客家语言、生态生活、客家民居、客家民俗、客家艺术、客家节庆)、客家生态文化精神、面临的困境、生态价值以及弘扬客家生态文化的途径与措施等多角度、多方位对客家文化
《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为研究闽台客家民系与 客家文化的专著。首先论述了客家民系的酝酿与形成 、发展,着重论述了闽西在客家民系形成发展过程中 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其次细致地勾勒了客家人从 大陆原乡向台湾迁徙的历程,台湾客家人的分布情形 与艰苦创业历程,尤其对学界比较忽略的汀州客、漳 州客和福佬客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对于台湾客家人的 抗日斗争史、当代台湾客家人社会抗争运动也做了比 较详细的描述。《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后探讨了 客家文化在原乡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征,及其在台湾 的传承与变迁情况。本书由谢重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