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易,原名王锡(1917—1992年),河北省玉田县人。幼读私塾数年,打下古典文学基础。30年代进北京,上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两次东渡日本学习和工作。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教于北京二中、兰州西北师范学院、煤炭工业部和机械工业部业余学校、日本广岛文理科大学等。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达20年之久。退休后患脑血栓,右偏瘫,用左手托着右手从事写作,《宫女谈往录》一书就是这样写成的。
作为梁启 的外孙女,吴荔明以详实的史料和鲜活的事例,生动讲述了梁启 及其儿女们的非凡经历,更为广大读者指点了家庭教育的迷津。本书此次新版,除文字方面作了许多修订增补,更增加不少珍贵 照片,读者从中可以得到思想的启迪和 的享受。
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声名卓著,其专著《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等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这部柯文先生治学中国历史六十载的回忆录,生动讲述了这位近90岁高龄学者的学术生涯及学术思想的发展之径,其间还穿插了他与导师费正清、史华慈及美国和中国学界同行的交流,以及出版专著时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暂无内容简介。。。。。。
《高情已逐晓云空: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是载录前代文士与美人间情感故事的“大旨谈情”之作。文士与美人,向来是后世文人目光的焦点所在。前者关乎自我认同,在先辈的遭际遇合中,后人正可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后者关乎生命,所谓“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有了她们的点染,世界遂变得可爱与明亮起来。书分四章——“历史与文化”、“风月与风情”、“文学与生活”、“女性的青山”——各有侧重,一如其名。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学者罗丰以详实丰赡的旅行笔记为基础写成此书,生动记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获。一路上《蒙古国纪行(从乌兰巴托到阿尔泰山)》作者罗丰笔不离手,不放过点滴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细节,他追摩前辈科学探险学者的风范,悉心记录游牧生活特有的风土人情,壮丽苍茫的草原美景,以及先民留下来的鹿石、碑铭、遗址、墓葬等,配合大量照片、手绘图片,使这部纪行成为一部难得的科考笔记佳作。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古代欧洲史上,匈人王阿提拉是个谜一般的人物。他仿佛野火一般从东方匆匆而来,四处劫掠屠杀,散布恐慌,在欧洲留下一片片焦土与废墟,严重威胁了彼时内忧外患的罗马帝国。但在短暂的强盛后,阿提拉在高卢和意大利接连受挫,*终死在新娘的婚床上。他死后,他一手建成的匈人王国分崩离析,匈人这个神秘民族也随之迅速消失在历史迷雾中。 匈人是谁?他们从何而来?阿提拉又是怎样的人物?本书借助阿米尼乌斯 马尔切利努斯、普罗科庇乌斯及普利斯库斯等罗马史家的史料,叙述了自4世纪匈人西迁至5世纪中叶匈人王国崩溃的历史,多角度为读者还原时人眼中的阿提拉与他的匈人王国。 此外,本书也讲述了阿提拉死后的一千多年中,欧洲人对匈人王形象的印象与再利用,并概述了匈人和阿提拉在欧洲人的精神世界造成的深远影响。
暂无内容简介。。。。。。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新版)是章含之迄今最完整版的回忆录。
文字优美……满是引人入胜的色彩轶事和历史考据。这本优雅的色彩宝典包含了你对色彩的疑问的全部答案。 ——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年度好书评语 《色彩的秘密生活》讲述了75种迷人的颜色及其不同寻常的故事。 从金发到红发,从改变了战争方式的棕色到保护人类免受鼠疫之害的白色,从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到拉斯科洞窟壁上的木炭画,从朋克的酸性黄到与圣徒同名的凯利绿……在历史长河中,这些令人惊异的故事就像其颜色本身一样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