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漫画百年党史 丛书卷,通过手绘漫画的方式讲述党史故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社会的背景讲起,重点讲述中共一大、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旨在展示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史,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展示辉煌。 书稿由党史权威专家陈晋拟定提纲、提供素材、审校修改,由现象级畅销书作者陈磊团队创作漫画和文案,强强联合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和贴近青年人的漫画表现形式,突破以往厚重严肃的党史类书籍的写作方式,开启党史阅读新形式,让读者爱上读党史,助力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本书是一部高扬抗日将领崇高精神,为民族和国家构筑精神丰碑、注入精神动力的精品佳作。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悲壮也伟大的一次反侵略战争。本书不面面俱到地写 传记 ,而是聚焦赵一曼、杨靖宇、周保中、左权、马本斋、张自忠、戴安澜、佟麟阁、王铭章、高志航这十位抗日将领最感人的人生横切面或瞬间,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英烈的革命事迹,以扎实的史料刻画了英烈的丰满形象。全书内容鲜活、生动感人,荡气回肠、催人奋进,具有*强的可读性,兼具史料价值和教育价值。
《自梳女》讲述了光绪三十二年,十二岁的萧若兰在二姐公鸡代婚的出嫁中感到身为人妇的不幸,却爱上邻家大哥——陈家彦。可眼看着二姐有名无实的婚姻、同伴秋水抢婚被逼自杀,若兰内心对婚姻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她决定反抗这不公的命运——自梳。国民革命运动悄然兴起,家彦出资扩充军备,若兰的哥哥投身革命运动。自梳并不能抑制若兰爱情的洪流。但梅家二小姐——梅如意与家彦一见钟情,为了换取梅家西南河岸的香云纱生产基地,家彦决定与其完婚。
书稿以国家文物第三次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抗战文化遗址的内涵与价值、保护历程与现状、分布及其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分别阐述重庆现有395处抗战遗址的来源、空间形制、内部结构、主要价值以及保护建议等。
《地:贾平凹中短篇小说精品选(珍藏版)》是作家、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的一部中短篇小说精品选,收集了他的《地》、《猎人》、《饺子馆》、《天狗》、《油月亮》、《黑氏》、《王满堂》、《主任》、读《西厢记》、《艺术家韩起祥》等精彩名篇,这些作品是贾平凹数十年来经过时间考验的最为读者们青睐的中短篇。这部书的出版就是对他中短篇经典的一个总结,相信读者们会非常喜欢的。
站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节点,作者系统整理、精选了30年来珍藏的徽章、走访记录和研究资料,以徽章为骨、以史料为血肉、以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为灵魂,构筑起这本全新的书籍——《203枚徽章的抗战记忆》。本书由96篇文章组成,每篇文章配以一枚以上徽章,图文并茂,既有恢弘的大历史,也有细致的“小人物”。按照战争发展的脉络,根据不同的战争主体,将全书划分为五个主要篇章: 书中首先从日伪颁发的徽章入手,向读者介绍日本近代以来对中国从觊觎到发动局部、全面侵略战争,继而把自己引入灭亡之路这样一个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有效梳理,有利于人们全面把握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发生轨迹及深层原因,继而明晰中华民族抗战之紧迫和必要。对此,以“侵略者”为题,置于全书第一部分。 其后的“抗战者”,着眼于在外敌入
《中国军阀土匪大结局》收选了中国近代有较大影响土匪的活动野史,故事惊心动魄,情节跌宕起伏,史料权威真实,描写形式象生动,寓史于文、寓教于乐,集历史性、文学性于一身,融思想性、可读性于一体,《中国军阀土匪大结局》是以土匪人物活动为主体线索和核心内容的著作。
《浴火重生: 中国抗战观察记(1937—1945)》为“《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之一,系《纽约时报》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已出版《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 入选本书的《纽约时报》220多篇出自西方记者的报道,不仅反映了八年抗战的战争状况,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方面的状况;不仅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情况,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和坚持持久战的战略、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客观事实;不仅反映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也反映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评论分析深入,给读者提供了回
《大刀记(套装共3册)》包括《大刀记·部》、《大刀记·第二部·上册》、《大刀记·第二部·下册》共3册。讲述了抗日英雄梁永生挥舞大刀奋勇杀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37~1945年间,梁永生出身于穷苦农民,跟随师傅门书海学得一身大刀功夫。
不同宇宙不同时空之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特立独行、和周遭格格不入,像一座岛一般孤独:可以预知却无力改变未来的孩子、失去老伴儿后学讲猫语的奶奶、和宫女真心相爱的王妃、世界毁灭后陷入休眠的收信人、遇到斯芬克斯的胖公主、驻守宇宙灯塔的瞭望员、天生目盲的诗人、虚拟手机恋爱程序、成为食材的地球人类…… 可是,选择承认自己的特别,得以孤独为代价吗?在书里,时间就像一座庞大的迷宫,只要每个人都握紧手中记忆的线团,就永远不会和彼此走散。再特立独行的人,也有知心同类;再离奇的命运,也不会是独白;和别人不一样,也可以不孤独。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是「ONE·一个」人气签约作家张寒寺的重磅新作,这本暗黑治愈故事集收录了28个脑洞大开、猜不中结局的故事,首度披露诗人“莱特昂·布兰朵”伤感身世,更回应读者呼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是黄仁宇先生的一部历史著作,记叙的时间自1924年国民党黄埔建军始,至1945年抗战结束止。书中对海内外关于蒋介石的评议,多有精彩的辨析;作者拣择与排比史料的方式,别具慧眼,言人所不能言。作者沿袭其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检视蒋介石的历史定位及其历史局限性。作者曾说,写作此书,目的在于阐明中国由“中世纪国家”步向现代的挣扎和转折。此次增订出版,增补了作者相关的四篇文章,作为附录;并对全书的文字重新做了核订并有所补充,使全书更趋完善。
本书收录的这些珍贵图片共147幅,主要来自于沙飞主编的《晋察冀画报》,摄于1939年至1944年,是抗战胜利后美国进步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从延安带回美国的,并重新编辑分类,命名为《晋察冀边区影集》。 这些珍贵图片既有八路军在前线的艰苦战斗,又有军民同心在后方的建设;既有日军的暴行,又有国际友人的无私援助。 作为敌后根据地的模范,中共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展开一系列建设活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改善人民生活。推行“合理负担”和“救国公粮”,后来又实行了“统一累进税”,做到公平、合理。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中国抗日期间,他加入共产党,担当了军医,承担上了救死扶伤的职责,本着“一切为伤员着想”的原则,废寝忘食地工作,从不顾及个人安危。 以前只是从书本或是资料上得知这些信
蒋介石统兵治政的本领*低能,但其使用权谋、用诈术则天下*。 李宗仁 作为一个政治家,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对蒋介石一生的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美)布赖恩?克罗泽 蒋介石,他既是一个传统中国意义上的文化维护者,又是孙先生所谓民主理念的信徒,而中国的政治局势又使他必须成为一个军阀。 (美)费正清
庚子年后,袁世凯接替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以其为领头羊的 北洋派 由此逐渐形成。从辛亥革命之后,一直到北伐战争结束,北洋系出身的军阀政客相继把持民初政局,他们虽各自为政,却派中有系,系中有派,时聚时散,而这一时期也就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复杂的历史阶段。《武夫治国:北洋枭雄的发达往事》以人物为中心,解读北洋时期各派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述说军阀政客的人生轨迹,揭示复杂历史背后的部分真相。
耶稣,十三。 信耶稣还是信十三? 十三是耶稣注定逃不过的宿命,还是十三只不过是耶稣传教布道的一个工具? 信基督的人相信耶稣的无所不能,相信他的仁慈,也会刻意地去找一个人拼数,哪怕这个人长得再恶心,如果吃饭的时候刚好是十三个人。 中国人一向不太在意十三,甚至有些喜欢,远的如十三经、李世民的十三棍僧,近的如明朝的十三陵,黄飞鸿的十三姨更是明眸不须笑,无语解人意,很是在中国男人的梦里萦绕。 蒋介石是中国人,但更信基督,他的太保刚好也是十三。 太保,不仅仅是太平洋保险。 太保不仅管生,管死,也管不生不死。 他们管生,小到蒋介石的不经意地一笑,大到蒋介石的雷霆一怒,都如*美的女生打理自己那头黑亮的头发一般细心。 他们也管死,三界之中,五行之内,只有必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