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传:东岳圣山志》是一部比较系统介绍泰山历史的专著。本书最初由美国人赖恒利着手写作,但由于其不幸离世,后来则由美国人德怀特 康斗 贝克尔接手,最终完成本书的创作。 作者沿着泰山的登山路线,详细介绍了泰山的概况,山路沿途的自然景观和庙宇、遗址等人文景观,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山岳信仰、民俗风情等。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从西方人的视角了解中国的泰山,不仅为泰山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泰山所承载的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植根于读者的心中。
东海之滨一座古城,闽江缓缓流过,江水浇灌着两岸的花果,也孕育着悠久的文明。城内有山,有塔,有寺庙,古韵悠长,这就是福州。本书从江城福地、 海丝 枢纽、海滨邹鲁、海国先声、闽都风物、闽都新颜等几个方面,写出了闽都开放融通的襟怀,记录了福州在丝路百城中的风姿卓然。
《武汉传:江汉交汇的大都市》是 丝路百城传 系列图书中的一部,由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作协副主席李鲁平创作完成,本书于2023年2月出版发行。 该书吸取地方志、历史研究的成果,以非虚构的方式描绘了武汉江河交汇、湖光山色的地理变迁及其空间格局,勾勒了武汉从码头贸易到近代重工业重镇到当代高新科技中心的发展历程;在交通格局、经济格局、城市格局的变化中呈现大都市的崛起与辉煌;在江河、湖泊的沧桑巨变中呈现水的特色;在城市的进步中呈现人的奋斗、城市风情和城市性格。
本书紧扣新中国史的研究,从城市发展这一角度入手,系统、quan面、多角度地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规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城市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quan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城市的曲折发展时期(1949 1978)、城市快速发展时期(1978 2011)、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三个部分。书稿的出版将对中国各大城市走上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之路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为新时代各级城市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区情、市情的发展道路提供类历史借鉴,为未来构建适合中国人民的美好的宜居宜业幸福家园提供理论参考。
该作品是 城市的力量 系列之一。 广州,作为一方地域,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南海之滨。南临大海、北倚五岭的地理位置,使得广州这座城市天生带有海洋与土地混合的基因,在波浪与岩石的搏击中成长。广州,从砌下第一块城砖那天起,就是一座商业城市,在近代化转型中,起步最早,走在最前,两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广州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书通过纵览广州两千年历史,在宏阔的历史格局中,以富于穿透力的历史视野,讲述了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广州是如何 开眼看世界 敢为天下先 ,从一个码头转型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商业之都的,广州在近现代化的浪潮中又经历了哪些兴衰际遇,并揭示了这些际遇与经历将给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全书立意深刻,主题突出,高瞻远瞩,结构明晰,文
《写给孩子的宁波历史故事》是专为孩子撰写的宁波历史普及读物,从河姆渡人的传说到宁波解放,近百个故事呈现宁波70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里有孙恩起义、黄晟建罗城、明州保卫战等历史事件,有隐士严子陵、孝子董黯、日僧雪舟、大学者黄宗羲等历史名人的故事,有阿育王寺、天封塔、双屿港、钱业会馆等古迹的传说,让孩子沉浸于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了解宁波,热爱宁波。每个故事配以漫画插图,随书赠送《宁波历史大事记》。
本书从历史、文化、社会、名人轶事等几个方面全方位描写了开封,这座千年古都。从最早的文明曙光到风云际会的春秋战国时期,从李杜潇洒飘逸到八大家严谨文风,从海上丝路到闯王的到来,从没有硝烟的战争到奇袭开封的神来之笔。几千年的历史,讲不完的人文轶事,虽不能尽数包罗,却也满是浓墨重彩的工笔。再把视角转向当下,开封正在努力打造一座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古往,今来,明天的开封将会有更多的故事代代流传。
本书主要讲述十多年来,作者自驾行程二十余万公里,持续地跋涉于蜀地鲜为人知或虽为人知但甚少有人涉足的古城堡和古战场。在写作古蜀城堡战场的过程中,参考了相关史籍,所描绘的地理情况也是亲自勘踏。该书以散文的文学性、新闻的纪实性和学术的严谨性有机结合的笔法,来解读历史的流云和领略自然的岚烟。其可以为蜀地人文历史、古代军事史的研究者、热爱旅游者给予相关的实证和有益的启示,为酷爱蜀地历史文化的旅游者,提供拓展、探秘、寻幽的新路径。
本书围绕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凉山彝族地区(大凉山)开展的社会变革展开。全书分为四章,按照时间顺序对社会变革前凉山彝族社会的简况、中共在凉山社会变革准备期开展的工作、中共在凉山社会变革进行期开展的工作和社会变革后的复查补课 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共在凉山开展社会变革的历史全景。由此中共实现对凉山的直接治理,也使凉山从经济贫困走向快速发展。
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佛山,是 一带一路 上的重要城市,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那 石湾陶 的基因密码,那 海丝 飘带上的佛山武林往事,那能工巧匠手下的 佛山造 ,南风文脉一眼千年 本书如画卷展开,佛山故事娓娓道来,观城市历史底蕴与蓬勃发展活力,期待无限未来。
于波主编的《三晋史话(运城卷)》一书,记述内容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新中国成立前。全书分十章节展开。期间,每一朝代在运城地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所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均有所记载。如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这里早期人类的活动,西周、春秋时期魏晋的强盛,大汉王朝的畿辅要地,魏晋时代的名门望族,隋唐时期的*盛,宋金元的文化勃兴以及明清时期的辉煌等。无论思想文化、军事,还是农业生产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充分展现了这一地区的古老文明及**、灿烂文化。
《江西通史6:南宋卷》是《江西通史》第6卷。在江西这块土地上,人类的活动已有数万年历史,它是中华民族发展史和古代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江西通史,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大量可供参考的文献记载。改革开放以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江西经济有较快的发展,这为编纂《江西通史》提供了自由的学术气氛和比较充裕的财力保证。作者将其作为一件挖掘和弘扬江西历史文化传统的千秋事业,也要将其视为自己学术生涯中的重大事业,把《江西通史》编纂成一部在形式结构上有所创新,内容上有鲜明特色,文字风格上活泼统一,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巨著。
丛书拾掇 深圳风物志 系列丛书是深圳*部大型风物主题图书,*辑分风土人情卷、民间美味卷、传统建筑卷,共三卷,已于2016 年出版。第二辑分地名密码卷、村落往事卷、家族记忆卷, 共三卷。丛书邀请深圳地名文化研究者程建掌舵编纂,资料详实,讲述深圳地名由来、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古村历史、家族祠堂、民俗活动,拾掇深圳历史的风物遗迹,结合手绘插图的创新编排方式,生动再现隐没于现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貌。
全面抗战期间,山东军民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下,浴血奋战,先后消灭日伪军53万余人,建成全国以一省范围为主体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成为八路军在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基地和连接华中战场与华北战场的重要枢纽,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全书分为21章,以翔实生动的史料,全景式地展现了山东抗战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讴歌了齐鲁儿女的英雄气概和抗战到底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齐鲁烽火:山东抗战全纪录》的出版,对于深入研究宣传山东抗战的历史地位及贡献,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山西,领略表里山河的壮美风光,感受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山西这块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充满了神奇。如何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提供帮助,给他们留下一个简要、生动而又难忘的记忆,王辅刚、胡苏平主编的《三晋史话(长治卷)/三晋史话丛书》把山西*具历史文化价值、* 想告知读者的精华展示出来,让朋友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山西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书是对上王峪村、新王峪村手工农艺匠人的采访录合集。作者采访了来自丰宁的养蜂人。接着又陆续采访了种菜、种水果、种粮等的村民,共采访了近30位乡村手艺人形成奇妙有趣的故事结集成册。而书中每一个人也都充满故事性,他们有种麦人、种菜人,有养马人、养蜂人,有木匠、石匠、瓦匠,还有拔罐人、采药人,等等,全书涵盖市井百态,有些行业甚至逐渐消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湮灭于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之下。虽然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文明、技艺或许已不再被人们高度科技化的生活所需要,但是却不应被遗忘,这也是图书出版的意义。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手艺人,也正是他们书成世间百态。
黄翠莲、胡苏平编*的《三晋史话》是一套致力于弘扬三晋**传统文化,普及发生在三晋大地上的重要历史故事的通俗性读物。本书是临汾卷。临汾是尧都平阳所在,近年来对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也不断证明这里就是中华文明的初生之地,本书对临汾市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详尽、客观的描述,是了解临汾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