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历史悠久,人文灿烂,底蕴厚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所在地。为记录好乐山历史,讲述好乐山故事,传承好优秀文化,2021年10月,经乐山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有关专家编纂《乐山简史》一书。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乐山简史》编纂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支持、指明方向。全书编纂历时一年多,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审读审改、编辑部成员集中审读修改,几易其稿,于2022年12月付梓,该书是全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乐山简史》采取史、志结合编纂体例,以今乐山市区划地域为基本视野,溯本求源、穷搜博采、去繁从简,史料翔实、实事求是,述而不论。全书上限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记述,下限原则上截至2020年底。全书以时为序,以史为据,以建制沿革
卫家雄编著的《长江史话》以概略的笔触,讲述了长江自然与人文的历史变迁。它首先介绍了长江得名的由来、千百年来江源探索的历史、长江河道的历史自然地理变化、黄金航道的开拓。接着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对长江干道沿岸某些重要城镇的发展简史和大湖、名山的历史变化做了叙述。介绍了沿江的风景名胜,回顾了历 在长江曾发生过的一些战争乃至经济、文化活动。由于有大量流传久远的传说故事、民风民俗穿插书中,《长江史话》使人读起来倍觉趣味盎然。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分别记述了明·清以来旧京朝廷香火院“大隆福寺”的景观及其新貌、旧京诸市之冠的隆福寺庙市的盛况、自清代初年至今北京东四商业区隆福寺街的沧桑——从商业街市到文化街市又到服装一条街的变化;从大量的资料中摘记的历代文人学者撰写的有关隆福寺的篇章、诗词:以史料为依据并作者亲访记载的隆福寺庙会人物、店肆人物、街道耆宿。 作者以漫笔形式记录的资料翔实,内容有情、有景、有物。并融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供读者玩昧。
本稿从神奇诱人的西双版纳、跨越历史的西双版纳、绚丽多彩的西双版纳、美丽迷人的西双版纳、幸福开放的西双版纳五个部分, 对西双版纳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民族文化、旅游概况、经济社会以及美好的未来作了全面介绍。该读本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内容丰富, 不仅具有知识性, 而且还有可读性、趣味性, 是当地干部群众认识西双版纳州情的有效工具。
林京的《北京城百年影像记》,是他系列老照片图文书之一,述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北京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的建筑风貌、亘古地胜,九坛八庙、市井民俗,帝都城垣,内外双环,敕建庙宇、御苑夏宫,在内容上四本书各有侧重,互为补璧。
西湖,的确是一颗永远散发着无穷无尽魅力的熠熠闪光的明珠!这颗明珠,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时代,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诚如大诗人苏轼所赞颂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她有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绝句,有时却是一章气势恢弘的排律;她有时是一阕音律悠扬的小夜曲,有时却是一部雄恣壮采的交响乐;她有时是一尺清供小品,有时却是一轴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她是多棱镜,她是万花筒,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妙趣横生!她的美,她的趣,既源于远古至今大自然对杭州的特意垂青,又源于千百年来仁人志士、骚人墨客对杭州刻骨铭心的依恋。正是这两者和谐、天衣无缝的结合,才使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趋、一顰一笑,无不散发出普天下难有其匹的美丽!因此,除了全景式的《西湖通史》和《西湖文
摄山即南京栖霞山。撰写的《摄山志》是一部有关栖霞山的志书,作者是清代文人。本书内容丰富,既有对栖霞山和栖霞寺的介绍,也有相关名流和高僧的传记,还汇辑了不少有关栖霞山和栖霞寺的历代文学作品,具有文学价值与文献价值。
21世纪,一个崭新的世纪。上海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和谐上海。经济上富裕了的上海人,精神文化上也开始逐步升华。上海人的文化素质更高、精神面貌更新。上海人对上海历史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上海历史上的今天也在逐步得到他们的关注,开始一步一步迈入他们的眼帘,映入他们的心海。那么,一天忙乱之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上海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什么?在同一天的不同年代发生的事情又有什么不同?这是编者收拾精神放胆撰写本书的初始动机和目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以实录的方式,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全方位、粗线条的勾勒出上海发展的脉络。
《北京通史》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一部系统叙述北京历史的多卷本学专著。叙述的时间,自经七十至二十万年以前出现“北京人”活动起,至本世纪80年代末止;地域范围大体上以当前北京市行政区划为准,并参酌历代的城区、政区和历史地理环境变迁情况适当伸缩。 本书依北京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特点,分编十卷;一、远古至魏晋北朝卷;二、隋唐五代卷;三、辽代卷;四、金代卷;五、元代卷;六、明代卷;七、清代(1644-1840年)卷上;八、清代(1840-1911年)卷下;九、民国卷;十、当代卷。 本书所用科学技术名词以有关方面审定的为准;未经审定和统一的,从习惯。中国历史的专有名词术语一般以二十四史或有关主要史籍为准。地名以中国地名委员会审定的为准;古地名,在不同时期次出现时,一律括注今名,地址不能确定注明方位或治
宋淳熙丙申(1176),朱熹第二次回到婺源,见幽静山边一泓池水汨汩流淌,仿佛梦中依稀到过,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观书有感》。从桐乡到余杭.再从余杭到临安,从临安到昌化,李日华风雨兼程,用了三天的时间。在快进入徽州境内时,天突然大晴,徽州新奇的山川景物,让他感到十分兴奋,这种兴奋从他的笔端汨汨地流了出来。 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徽州容像,描绘的是普普通通的人,家族性是这些容像的共同特征。然而,这些容像的意义已经了家族的范围,他们成了徽州人共同的先贤先哲,是徽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