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蓝笔下的《成都传》呈现出浓郁而独特的西南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 成 (古蜀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干栏式建筑的发祥地)与 都 (两江汇聚的低地)的分野,到 成 与 都 的汇聚为城市的演变;重要历史人物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是《成都传》的复线构成,比如杜宇与凤凰山、开明氏与茶叶入川、司马错和张仪与成都城的雏形、李冰与天府富庶格局的形成、文翁兴教的人才格局 成为贯穿《成都传》的两大经纬之线;成都自古以来的水路、陆路的交通史,成为了成都包容吸纳的两条血脉;成都经历十几次的移民,形成了人种、文化、风俗、园林、饮食、建筑、街区、植物的落地与繁荣,充分彰显出成都近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变的底蕴。这一世界城市史上非常罕见的现象,充分显示了成都这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恐怖主义,依然是美国争霸道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翻开这部彼得·弗兰科潘所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精)》,您将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
2023 年 12 月 19 日,在 长干古城 南京西街遗址重要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 上,权威专家认定,在南京西街发现的 越台环壕聚落 应称 长干古城 ,始建于3100年前的商、周时期。这是南京历史考古和研究的重大突破。 本书开篇从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北图霸业建造越城和长干古城的惊天发现说起,追溯南京文化的源头: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从北阴阳营文化、点将台文化到湖熟文化、吴文化,从商周到春秋战国,从太伯奔吴到楚吴争战,从长江到秦淮河,从长干古城、越城到金陵邑,浩浩荡荡,开天辟地,南京像一颗遥远的星辰,在远古、上古时代隐隐闪耀。 然后是秦始皇游秣陵,揭开金陵王气的序幕。从中古到近古,南京屡屡成为龙兴之地,历经东吴霸业,建康风云,南唐偏安,宋元沧桑,大明基业,清代浴火重生,中华民国肇建。在中国的许多历史转折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6-8 套装共3册)》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中的一卷 政权系统 。全书共收集中央苏区时期政权建设方面的历史文献600余篇,包括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一苏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人民委员会、中央政权各部门的文件,是研究苏区政权建设的珍贵文献。
江南史研究已取得累累硕果,在农业开发、市镇兴起以及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等诸多领域有了丰富的认识。而对这一过程的另一面,即水上人上岸成为定居人群的过程,特别是对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能动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结构变化及其内在逻辑,尚有待深入挖掘。本书以太湖东山的刘猛将信仰为切入点,试图对东太湖地区水上人上岸的过程及其对江南社会经济的影响加以梳理,为江南地区农业聚落的形成、商业与市镇的繁荣和宗族建构等问题寻找一条新的解释路径。本书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认识江南社会呈现出已知面貌的“所以然”,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社会不同区域发展道路的共性。
全书收录了百位或参与深圳重大决策制定,或亲历重大事件,或在自身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建设者,秉承 亲历、亲见、亲闻 的原则,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原汁原味复盘各界人士见证和参与深圳建设的重要细节和精彩故事,揭示深圳40年的成功发展经验,展现各行各业建设者的飒爽英姿,真实而具体地再现历史,是研究深圳发展史重要而生动的*手资料。 本书的出版价值在于,真实记录深圳各行各业建设者的奋斗历程,如实展现深圳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史,提炼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和深圳性格。口述者不仅见证了深圳的速度,更厚植了深圳创新发展的基因,他们的奋斗拼搏精神值得后来者学习与借鉴,记录他们的经历,并进行提炼、总结和传播,不仅是为了留存纪念,更要让人们铭记历史,进而去展望和构建未来。借口述者的 亲历、亲见
本书收录王之祥先生1931年至1939年在宁波各地拍摄的约200帧照片,内容涉及城市景观、历史事件、市政建设、人物古迹等。王之祥当时在鄞县建设科任职,又爱好摄影,他的这些作品对于20世纪30年代宁波城市影像的保存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本书所选作品是以王之祥先生留存的大底片重新扫描制作而成。作品层次清晰、细节生动,读者不仅可认识其历史内涵,也可感知其艺术韵味。
《八闽通志》系明人黄仲昭修纂,为现存最早的福建全省通志。全书八十七卷,分地理、食货、封爵、秩官、公署、学校、选举、坛庙、恤政、宫室、寺观、丘墓、古迹、祥异、词翰、风俗、形胜、拾遗十八类四十二目,按类省府州县顺序记述,体例精善,取材丰富,保存了大量不见于其他史书和志书的珍贵资料,是一部极为有用的志书。本书由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福建省图书馆联合整理,以北京市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弘治庚戌本为底本,简体横排,标点校注,自出版以来广受欢迎,又经修订,更便于阅读使用。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 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 户和钱江源头之一,唐武德 四年(621年)建县,1987 年撤县设市。江山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篆修县志始于 明代。现存民国26年县志残 稿1卷、民国37年县志残稿 14卷以及民国37年宁海学 者干人俊编撰的《民国江山 县新志稿》存稿7卷。三部 县志收录了历代江山沿革、 地理、建置、古迹、灾害、 风俗、食货、氏族、秩祀、 教育、艺文、人物等方面史 料。该书点校坚持尊重原著 的原则,除对明显错误、缺 漏的地方进行勘误补遗外, 内容基本保持原貌。该书的 整理出版,旨在以史为鉴, 古为今用。
成都历史悠久,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周代已为古蜀政治中心。此书稿是在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基础上的增补、修订本。该书叙事起于古蜀,终于国民政府结束在大陆的统治。全书稿分为四编,围绕成都城市起源与变化、城市经济、建设、交通、文化、生活与习俗等展开论述;修订过程中收集了新的考古发现、整理了更丰富的典藏文献资料,更具参阅与借鉴价值。
这套书分为明、清两卷,以传略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整理了两朝4188名进士的传略性史料,整体体现了山东明清两代各科所取进士数量、籍贯、家族、仕历、甲第名次以及重要事迹。作为可以索检明、清两代进士及考镜当时社会现状的重要工具书,它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前代学者在进士传略的纂辑方面也做出过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但今天我们却不能完貌地看到一部考证性、总录类的著作,给史学界的专家了解故实、查证人物时带来难题和遗憾。“不为生人立传,盖棺方可论定”是古代史学家为史、志编写所定立的原则,正如罗燕生先生序所说,“贤达人士作传多冠以耆旧、先贤、士林、乡宦等类名。那些登科入仕,无至高官,历迹不彰,艺术不显,著作又不见于后世的人,正史无载,往往杂入‘人物门’之中” 。
内容简介
素有人文之乡美誉的客家名镇五经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这里的古村落,融合了潮汕与客家建筑风格;这里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百多年前,当西方传教士来到小镇传教,并开办了医院、学校的时候,中西文化就在这里开始碰撞、交融,并产生火花,造就了小镇的文化繁荣,从而闻名世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文化奇迹成为历史。《中国五经富》钩沉史实,以史解史,讲述小镇曾、邹等姓氏的来源及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五经富人文之乡的无穷魅力。
街巷,如同城市的脉络,蕴含着城市的精神与气质;它是城市中建筑、环境与人沟通的桥梁,它让城市变得灵动、鲜活。因此,一座城市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独特的人文风采和景观风貌往往会随着街巷的消失而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也会随着街巷面貌的改变而不断地繁衍、变化着。在许多人的一生之中,会有很多遇到过或生活过的街巷让人难以忘怀,并且逐渐成为对一座城市、一段生活的记忆。 一条老旧的街巷,曾是我儿时生活过的地方,蕴藏故事,流淌时光。在我的记忆中,每天天还没有全亮,开门闭户的吱扭声、车辆经过的隆隆声、自行车叮叮的铃声就此起彼伏地出现了,寂静的小巷仿佛在一瞬间就变得热闹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越来越嘈杂,甚至鼎沸的人声。推开门就会看到打着哈欠,拎着煎饼果子、豆浆的邻居们相互打蓿招呼,悠闲地回到家中,、上
《历史的凝眸:聚焦百年影像》取材于法国人方苏雅(奥古斯特·弗朗索瓦)等人于1896年至1925年拍摄的昆明旧照,汇集了表现昆明旧时代商业贸易、海事帆影、茶馆食摊、马帮镖队、滇剧演出、庙会集市的民俗纪实照片,以及大量滇池水系状况、昆明古城墙、寺庙楼宇、护城河、桥梁的组照共650多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