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关于北美考古的教学、研究、实践等的体验,亦是以一名中国考古工作者的视角来比较北美考古与中国考古。内容涉及国外考古教学、田野考古模式、考古研究方法与案例、文物保护制度、公众考古实践、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以及英文考古期刊简介等。可供考古人员进一步研究作参考,对于有兴趣了解和学习考古知识的人群也有开阔视野的作用。
神衹、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是一本有关考古学的经典书,作者追寻着学者和冒险家的足迹,从欧洲来到中东,又转至中美洲。当施里曼发现特洛伊、卡特开启图坦卡蒙传奇般的墓室、科尔德维挖出巴比伦城、以及商博良破译埃及象形文字时,读者们宛如身临其境,亲历这些湮没已久的世界被。
本书为“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丛书、”之一,内容包括:试论殷历以“朔”为月首、网收三面与汤黜夏命、浅谈殷墟玉器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殷商文化、殷商龙形玉纹饰的风格特征及其源流初探、试论殷墟墓葬陶器组合、计算机处理甲骨文研究综述等。
本书是对于最近三十来年的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的一个综合性的叙述。我们考古所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曾编写过一部《新中国的考古收获》(1961年出版)。现在又经过了二十年。这期间,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考古资料的数量,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的新成果,而新的发现也使得许多旧的看法过时了。这就需要改写旧的章节和增添新的章节。所以,我们决定重新编写。这是一本新书,并不是旧书的增订版。编写这书仍是一项集体性质的工作,但是参加编写的诸同志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要把这三十年来丰富的成果,比较客观地、有选择地加以概括,写出一本全国性的、综合性的著作。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和平易近人的文字,把殷商社会的历史,特别是重点对殷商文化分门别类地从宗教、人文、器物、农耕、建筑、科技、饮食、服饰、姓名、礼仪风俗、道德、方术等十二个方面,提升到文化层面加以阐述。以平面和文字的形式,全面而系统向人们展示殷商文化的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灿烂的殷商文化》,也是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堪称献给申报成功的一份厚礼!
《文物艺术鉴赏》是“艺术与人文修养”丛书中的一本,是一本介绍百余件世界著名文物的书籍。全书共分两篇,分别是:中国文物和外国文物。全书大致按时间顺序介绍,每节都由文物名片、历史渊源、文物鉴赏三部分构成。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爆发,为避免文物遭劫,部分文化界人士、学者、专家、鉴藏家携带一批文物避难到香港。这批文物是他们逃走时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来的稀世珍品。以爱国人士叶恭绰为主任委员的中国文化协进会联合在港文化界人士经过四个月的筹备,动员了四百多人努力合作,举办一个前所未有的 广东文物展览会 ,并出版《广东文物》一书,详细介绍了此批文物流转及保存情况。故此,本书具有很高的文物文献研究价值。内有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及学者所撰写的相关文章,对研究广东文物文献有重要意义。
此番选择《六朝陵墓调查报告》至少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第一,这是朱希祖先在中央大学史学系工作期间的著作。这套丛书是通过选编曾经在历史上的南京大学任教的学者的论著,来纪念这些学者、展示南京大学历史上的人文研究成绩的,以《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作为朱希祖先生在中央大学工作的纪念,似乎更有意义。 第二,七十多年来,《六朝陵墓调查报告》虽然曾经两次影印,但都流通不广。第一次是l988年上海书店出版的《民国丛书》(第四编第87册),收于相当规模的一部丛书,一般读者很难购置,而且影印质量不高;第二次是2006年线装书局出版的《中国早期考古调查报告》丛书,然而价格奇昂,至于让人难以相信的地步.因此多数读者无力购置(或不愿购置)。 第三,六朝史研究,是朱希祖先生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而此书足以代表
收在这个集子中的21篇文章,就是我在以往六年中对故宫价值认识与故宫学探索的一个小结,一个阶段性成果。这些文章,其中10篇是在各个学术研讨会或报告会上的演讲,5篇是工作研究或专论,1篇是序言,另有4篇是记述或考证类文章。除过《探索故宫学的体会》为首次面世外,其余都曾在不同刊物上发表过,其中4篇被《新华文摘》转载。需要说明的是,故宫的文物藏品,以前公布的数量是94万件或近百万件,2005年把本应属于文物的古籍特藏、殿版书书板等列入文物总帐,对外公布藏品总数为150万件(套)。
《松阳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主要收录了松阳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精品的图录,并从这些文物的年代,探索了松阳古代文明的起源,展示了松阳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蕰,涉及到了生活、居住、军事、农耕、衣饰、服装、文化等各个方面,可以使读者多方面多维度的了解古代松阳人民,在和大自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取得的灿烂的物质文明,《松阳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主要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并茂,语言简练,朴实易懂,是广大读者了解松阳地域文化不可多得的参考书,也是对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文化教育的很好的精神食粮。这些精品文物收录图书,对文物的保存、保护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也让更多读者了解送样的文物,了解送样的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是世界上惟一不曾中断、并且延承至今的文明古国。汉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之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外,汉语还被广泛使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群是世界上的人群,也是联合国的主要工作语言之一,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是对于最近三十来年的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的一个综合性的叙述。我们考古所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曾编写过一部《新中国的考古收获》(1961年出版)。现在又经过了二十年。这期间,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考古资料的数量,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的新成果,而新的发现也使得许多旧的看法过时了。这就需要改写旧的章节和增添新的章节。所以,我们决定重新编写。这是一本新书,并不是旧书的增订版。编写这书仍是一项集体性质的工作,但是参加编写的诸同志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要把这三十年来丰富的成果,比较客观地、有选择地加以概括,写出一本全国性的、综合性的著作。
《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精)》以黄文弼两次在塔里木盆地的考古记录与采集文物为基础著成,体现出他对塔里木盆地深入调査与研究的成果,与其他两部考古记一样,发挥了实地考察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特点与优势。本书主要考察的范围包括:焉者、库尔勒、轮台、库车、沙雅、和阗、于阗、皮山、叶城、巴楚、喀什、阿克苏等古代遗迹。本书收录汉文、西域民族古文字写本及印本、拓本等。因黄文弼不了解西域民族古文字,所以仅对刊布的汉文文书进行了研究考订。《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精)》将出土遗物中的纺织品进行分类,记录了不同类型织品的年代、材质、形制、用途及出土地等情况,并将这些织品与古籍文献相结合,论述中原文化在西域的传播以及对西域文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