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墓中出土的65件完美的青铜编钟,总重2.5吨多,出土时仍悬挂在木质彩绘的梁架上。编钟件件都能发音,而且同一件钟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互不干扰,音质纯正,音色优美,全套编钟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至今仍然能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被誉为世界古代奇迹。 在曾侯乙墓发掘之时,全国各大电台、电视台、报刊就纷纷报导,一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文物出土后,又先后在随州、武汉、北京、香港、日本、美国等地展出过。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还以曾侯乙编钟为主,结合其他地方出土的一些古钟,录制了一部《古钟之声》,在全国播放。湖北省歌舞团也以这套编钟为主题,创作了《编钟乐舞》,除国内以外,出国演出过的地方更多,可以说,曾侯乙的钟声已经响遍世界! 现在,一些中、小学的历史、音乐和美术等课本,都有曾侯乙编钟的内容,不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鼎足而立,齐名敦煌莫高窟,是巴蜀地区石刻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它集中国石窟艺术之大成,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是晚期石窟艺术世俗化、生活化的典范。同时,其在题材上为中国密宗佛教史增添了新的一页,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佛教民间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全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大足石刻人文档案,包括大足石刻的历史、大足石刻的成因、大足石刻的价值与特点、北山摩崖造像、宝顶山摩崖造像、南山摩崖造像、石篆山摩崖造像、石门山摩崖造像,对大足石刻的修建修缮历史、艺术特点、艺术价值等进行普及性的介绍;二是
侯马盟书为1965年-1966年于中国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的玉片文物,数量共有5000余片。该文字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出现约在西元前550年。书写于玉石的这些文字不但是中国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字,也因运笔娴熟流畅,字形活泼多变,有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