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隐含着一位资深考古人的学科反思:考古,需不需要有想象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运用想象力?假如没有想象力,很多考古发现便无从谈起;然而,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又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该如何与无言的地下遗迹进行对话?这不仅依托于文物的发现,考古学家自身的专业敏感与推理能力也很重要。书中追述了几场重大考古事件的始末,不仅以亲历者的视角,呈现出考古现场的复杂性和魅力,也对几则著名的考古 悬案 重新展开考察,以专业者的慎思明辨澄清了其中的是是非非,提炼出极具启发性的学术思考。 借助考古学家的目光与思维,可以近距离体验古代文明的揭秘历程,深入了解中国考古学人的求索之路。
《穷穷集 古代文物与历史文化研究》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后晓荣所著。本书共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发表于考古方向专业论文三十余篇,通过对考古文物原始资料的充分研究,结合历史文献,开展有关讨论,得出一些见解和认识。 《穷穷集 古代文物与历史文化研究》分为四个板块,板块是围绕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考古和出土文物开展有关研究,第二板块是围绕中国古代印章文化展开的研究,第三板块为围绕孝文化所展开的研究,第四板块就是对古代文物较为具体的研究,时间跨度从商周青铜器到宋元瓷器,文物的质地从单一物种到多种综合,研究内容有历史研究到文学解读。 《穷穷集 古代文物与历史文化研究》从实际出发,充分依据考古实物和历史资料,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古代文物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
......
2007年以来,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近代掌故大家徐一士的作品《一士类稿》《一士谭荟》《近代笔记过眼录》等。徐氏后人从民国报刊上新搜集了掌故文章,经过遴选、整理,60余篇,38万字。这些文章涉及晚晴民初典章、人物、戏曲等,体例同《一士类稿》,因此命名为《一士类稿续编》。于研究近世人物、典故、文化皆有参考意义。
谈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商贾之道和商人集团,晋商都是绕不开的重头戏。本书的主角“清代旅蒙商”就是这个中国传统社会最的商帮集团——晋商。明清两朝,特别是清朝,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体制下商业模式和商业体系达到最成熟的时代,也是晋商从事经营活动最广泛,获取商业成就最辉煌的时代。 历史其实是鲜亮且细致的,历史中的人和事也是生动活泼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把这些联系尽可能多地找出来,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乐趣。作者秋原是一位编剧,因自己的血统和职业的敏感,又凭兴趣阅读历史,留意搜集相关资料,写就此书。 本书从前期依附清廷的家族式皇商范氏,讲到后期采取外聘职业经理人经营模式的“大盛魁”,在史料爬梳中揭开了晋商异军突起的奥秘;复盘晚清晋商新贵乔致庸的“复盛公”与百年老字号“大盛魁”长达半个世纪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李零的自撰序跋集。 这些序跋文章,既是关于学术和思想的,也多谈及治学甘苦,并对学术界和出版业的弊端直抒胸臆,痛快淋漓,是李零学术杂文中学识兼备的一部分。书中序跋按年编次,从中也可见李零的学术研究,由青年时代考古、古文字的专业探求到成熟期打通三古、绝地天通的精彩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