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上下两册 一册徐志摩 一册林徽因
收入刘少奇1936-1962年论述党的建设的重要著作47篇。
本书以“文学史的维度”为核心概念,收入的文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对文学史研究维度问题的一些理论性思考;第二部分是从审美理想、艺术思维方式、思想与文学的关系、中外文化交流、音律等不同维度研究若干古代文学个案的尝试;第三部分主要是为一些师友的论著写的序跋,关注的焦点也是古代文学研究如何选择维度的问题。
作者着眼于明清文学与明清文化的关系,以20世纪以来的明清文学史研究为背景,对明清文学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和个案的分析。作者首先从总体上概述明清文学史的构成特点以及明清文学史研究的成果、难点和意义,然后从纵的线索上梳理明清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横的方面考察明清文学与明清政治、经济、思想之间的密切关联,最后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就作家研究、文本研究、文学史研究三个方面,讲解如何进行明清文学史研究的相关问题。 作者在讲授时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泛而不专”,即以宽泛为主,而不以专精见长;二是“大而不小”,所选专题都具有较大的涵盖面,而不是专注于某一研究点的;三是“实而不虚”,问题的提出和展开大都实实在在,以大量的实例为证明,并与学生进行切实的对话。因此全书视野开阔,文史兼
本书为意大利最的诗人但丁代表作《神曲》分《地狱》《净界》《天堂》三部分,描写的是但丁以人称的形式描述自己在幽暗的森林中醒来之后,迷失道路后的幻游。本书选取翻译家王维克的译本,并插19世纪最成功的插图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版画《神曲》全套插图,更为名著、名译锦上添花,是同类中多雷插图最全的《神曲》。
《中国现代散文史(修订本)》反映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历史足迹,触及了散文创作的艺术规律,也在程度上再现了中国现代散文同中外散文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关系;是珍贵的文学史料,也是一笔值得重视的理论财富。
《敦煌学导论》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阐述敦煌学性质、内容、价值意义、敦煌艺术、敦煌遗书、学科结构、研究简史、各分支学科研究概况、敦煌学工具书及敦煌学研究法等的敦煌学入门读物,也是一部作者多年教学和研究的学术集成。附录之《敦煌遗书选讲》,引导读者怎样去读懂敦煌社会文书,从而把握其价值意义。此书探赜发微,广闻博识,时出新见;既是敦煌学专业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同时也是古代文化研究者和古代文化爱好者的优选读物。
《外国文论在中国(1949-2009)》是一部旨在记录外国文论在当代中国60年旅行主要里程的年鉴,一部可以大致反映60年来中国学界对外国文论的接受与化用之基本轨迹的文献,一部以跨文化视界来反思60年来中国学人对外国文论的“拿来”与“借鉴”活动的备忘录,兼具学术史与思想史价值。外国文论的大家名说在当代中国的旅行留下怎样的印迹?耕耘于外国文论研究与教学一线的十几位作者联袂合作,共同回答这些问题。这些专论,或是对外国文论学派学说之影响的具体清理,或是对外国文论教材的细致考察,或是对外国文论名著丛书资料翻译成绩的详细检阅。
本书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意欲表现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为敦煌的保护、研究事业而殚精竭虑的动人故事,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凝聚在这些人身上的为民族文化事业勇于牺牲、敢于承担的品质。重点刻画了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席臻贯等一代又一代敦煌学者鲜活的感人形象。并通过新一代敦煌学者的风采,展示了敦煌学后继有人的广阔前景。
《敦煌佛教文学》是《敦煌讲座书系》其中一本。这一套敦煌学各个分支领域的通论性著作,体现百年来外敦煌学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代表中国敦煌学研究的整体水平。这套数的作者队伍以中青年敦煌学研究者为主,希望新人写新书,把相关领域的敦煌学研究水平系统地呈现出来。《敦煌佛教文学》既是作者郑阿财对敦煌的佛教文学领域研究的代表作,又是能够让敦煌学领域外的人阅读、参考的读物,可以引导读者进入敦煌的佛教文学领域。
《中国礼文学史(先秦两汉卷)》是《中国礼文学史》著作系列卷,凡三章。章为《中国礼文学史(先秦两汉卷)》绪论,旨在为“礼文学”正名和祛惑。此后逐章叙述礼义之邦各个历史阶段礼文学的大致面貌,阐发礼文学和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的关系以及礼文学在整个社会生活和整个文学领域、意识形态领域所处的地位;第二章旨在描述先秦礼文学的萌芽、雏形及其大体成熟与礼义之邦初期礼文学的大致面貌;第三章阐发礼文学在秦朝两汉取得发展的基本情形与意义。依礼义之邦礼的本质、本来面目解说礼文学,是《中国礼文学史:先秦两汉卷》的宗旨、特点和总体要求。《中国礼文学史(先秦两汉卷)》及其余各卷都坚持一个原则:求真务实,古为今用,否定以往思想文化的糟粕,不赞成对礼义之邦礼与礼文学的形而上学的蔑视、否定与误会。
在中国现代文坛,知识分子经由各种渊源而群聚 结合形成派系势力,是一个非常特殊且重要的现象。 要想整体性地考察一个时期的文学环境、文学生态和 文化症候,文坛派系显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从 这样的角度来解析文人聚散离合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发 生发展的意义,必然会揭示出许多过去被学界所忽视 的现象及历史真实。作为一一个在现代文坛地位突出 、影响巨大的精英群体,“英美留学族”并不单单以 其文学创作实绩而闻名,这一群体屡次被卷入现代文 坛派系的“是非”之中,且大都身处斗争的前沿。从 总体上看,“英美留学族”涉及的文坛派系问题贯穿 了整个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江磊编著的这本《现代文坛派系研究:以英美留学族为纽带的考察》以与 这一群体相关的派系问题及其交往网络为线索,探究 现代文坛派系互动的历史。
《中国文学简史》以“心在创作”为研究出发点,以“文学本位”为思考角度,以揭示文学的创造性奥秘为研究依归,真正为文学史“写心”的力作。因此它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其中精彩纷呈的具体论述,更在于总体上所达到的极记境界和从中体现的高明的文学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