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肇庆市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的重要文物,彰显了肇庆丰富的文物遗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相信能使广大读者对肇庆的历史文化、文物遗存和历史变迁、发展有更广泛、更形象、更生动、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肇庆中的作用,以文兴市,以文强市,以文化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水平,提高肇庆市的文化竞争力。
《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是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野岛刚的著作,诉说了《清明上河图》鲜为人知的名画流转故事。在书中,野岛刚不仅从政治与文化交光错影的暧昧地带剖析名画背后的权力故事,也深刻地进入到画作的深层细节,包含已成历史谜团的张择端身世之谜、《清明上河图》创作年代之谜、画作描绘时节之谜。在错综复杂的线团中,作者根据各种文献资料、实地采访,抽绎出最清晰的理解线索,带领读者领略《清明上河图》的玄妙之处。
历代墓志是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一大特色和看点,墓志价值历来为学界所重,该馆藏墓志从北朝开始,几乎历代都有。张建华、刘国华编著的这本《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碑志集萃》收集碑拓40方,名的有北齐《斛律昭男墓志》、北周《曹恪碑》、唐《王胡墓志》、后晋《何君政墓志》、清《天泽润公碑》等。
作者编撰此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这些珍贵文物的展示,触摸峨眉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本书选列文物等照片160幅,按石器石雕、青铜器、陶瓷器、书画、佛教造像、杂件、寺庙建筑及其他七大类分章列序,均附有赏析文字,读者可从中领悟到峨眉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所独有的魅力。
深圳博物馆收藏匾额500余块,是这个年轻的博物馆独具特色的藏品,很受馆内外的关注。匾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匾额融建筑、书法、装饰艺术于一体,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神韵和魅力。贞干表微,是深圳博物馆匾额精品展的名字,意思是用竹木表明微细的、隐而不现的人或事。该展览共展出精品匾额80多块,得到了观众的良好反响。为了与更多的人分享展览的成功,深圳博物馆编写了《贞干表微:深圳博物馆馆藏牌匾精品》。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搜集了张伯驹、潘素夫妇无偿捐献的历代书画:陆机的《平复帖》卷、李白的《上阳台帖》卷、杜牧的《张好好诗》卷、范仲淹的《道服赞》卷、蔡襄的《自书诗》册、黄庭坚的《诸上座帖》卷、吴琚的《杂诗帖》卷、赵孟頫的《草字千字文》卷和明重刻本《唐叶有道碑》拓片,并对这些精品书画的历史传承、艺术水平以及文化价值作了一番深入的探讨与评析。
历代墓志是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一大特色和看点,墓志价值历来为学界所重,该馆藏墓志从北朝开始,几乎历代都有。张建华、刘国华编著的这本《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碑志集萃》收集碑拓40方,名的有北齐《斛律昭男墓志》、北周《曹恪碑》、唐《王胡墓志》、后晋《何君政墓志》、清《天泽润公碑》等。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个多山脉、多丘陵、多河流和多湖泊的地区。受地形、地貌及环境变迁的影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在今浙江境内的活动及其文化遗存呈现出多样而复杂的面貌。就浙江70年以来的考古工作而言,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浙北以钱塘江为界,江北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地区,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至四千两百年连续更替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江南宁绍地区,发现了距今约八千年的跨湖桥遗址和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浙中丘陵地带,近年来还找到了距今约一万年的上山遗址和约九千年的小黄山遗址。浙南山区人类活动相对滞后,但在瓯江流域也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晚期阶段的好川文化。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史前文物大部分出自以上四个区域的考古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