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谣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本书在编选过程中,集
本卷以文献、图像、实物互证的方式为首饰定名,以此揭示一器一物在社会生活史中自身的演变史以及蕴含其中的设计意匠,蔚为“奢华”的种种之“色”,因此而可触可感,其中所包含的种种故事,也因此有着构成历史细节的实证意义。论《造型与纹样的发生、传播和演变》则是以个案分析来讨论中国古代造型设计的问题。
《莹质神工光耀阳羡:宜兴民间收藏铜镜精品集》指出宜兴是中国著名的陶都,“宜兴窑”是中国著名的古瓷窑,目前已发现春秋至清代古窑址近百处,其中晋小窑墩遗址、唐涧众窑遗址、唐宋真武殿窑群、宋筱王村窑群、明前墅龙窑、清前进窑遗址等窑址组成。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厚的历史遗产,阳羡文化与吴越楚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浑厚的阳羡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