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岗石窟》(作者昝凯)是“三晋揽胜丛书”中的一册,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云岗石窟》介绍了云冈石窟的地理位置;五华洞奇丽雕刻与佛传故事;释迦牟尼佛的前生足迹;维摩问疾的流行;精巧玲珑的飞天艺术;云冈石窟的佛教人物;云冈石窟的乐器等内容。
本书以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美术遗物为主要对象,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利用考古学整理研究资料的层位学方法,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历史学的分析研究和艺术的还原分析研究,是阐明物质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 现代人条件好,就是需要吸纳的知识太多而时间太少,匆忙的工作与生活间歇中还要挤出时间充电。为此我们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反复的酝酿,策划了这套丛书。在浩如烟海的中外美术中将问题归纳为十个块面,每个块面又精选出100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用有限的篇幅承载量的信息,使读者不用再翻阅其他的书籍和资料,就可以用有限的时间了解到更多内容,在饭后茶余也可轻松地阅读。 对中外美术的种种质疑,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既不为前现代启蒙主义所困扰,亦不限于现代形式主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高昌故城;高昌故城遗址平面图;高昌故城内遗址分布图;菩萨像;儒童子;佛头像等。
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而产生的融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艺术。在我国众多的石窟中,代表性的要数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本书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石窟和石窟艺术的发展历史,书中的图画表现形式带有现场感和强烈吸引力。
扒村窑是重点文物,起源于唐,兴盛于宋金元时期,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浅井乡,是北方磁州窑类型的典型窑口。扒村窑以白地黑花瓷上绘画装饰为主,兼烧黑瓷、白瓷、钧瓷、三彩、红绿彩、绞胎及搅釉绘画等瓷器,装饰技法多样,集北方民窑系之大成,20世纪60年代已蜚声海内外,早巳闻名于世。该书是扒村窑系统研究的本专著,它以田野考古的形式,用大量的古陶瓷标本,集中展示了其丰富的品种和造型、工艺和形式、绘画内容和分类、装饰艺术和文化内涵,以及和其它磁州窑类型窑口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特别是对以后南方青花瓷影响的深远意义做了阐述。综合运用了考古学、艺术学、文献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知识,探究了陶瓷文化所反映的中原地区经济、人文、地理、风俗、民间工艺、书法、绘画、文学等的变迁和发展,是古陶瓷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
《新疆绘画艺术品》所收164幅图版主要出自天山南路的吐鲁番、焉耆、库车、拜城、楼兰与和田等古代文化遗址。他们用绘画艺术品这一独特形式对新疆古代文明作了一次形象的展示。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对高昌、焉耆、龟兹、楼兰和于阗的地理概况、前伊斯兰时期的文化及主要文化遗址略作介绍;第二部分概述20世纪末几支主要外国“探险队”在新疆的考察活动,尤其是劫掠新疆文物的行径及其后果。
本书以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美术遗物为主要对象,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利用考古学整理研究资料的层位学方法,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历史学的分析研究和艺术的还原分析研究,是阐明物质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 现代人条件好,就是需要吸纳的知识太多而时间太少,匆忙的工作与生活间歇中还要挤出时间充电。为此我们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反复的酝酿,策划了这套丛书。在浩如烟海的中外美术中将问题归纳为十个块面,每个块面又精选出100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用有限的篇幅承载量的信息,使读者不用再翻阅其他的书籍和资料,就可以用有限的时间了解到更多内容,在饭后茶余也可轻松地阅读。 对中外美术的种种质疑,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既不为前现代启蒙主义所困扰,亦不限于现代形式主义
“文物考古学美学”是涉及文物学、考古学、历史学、神话学、艺术形态学、审美心理学以及陶瓷史、绘画史、青铜器史、工艺史、服饰史、民俗史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考古学发现中所透露的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及凝结、负载在传世文物上的各种艺术形式、审美规律等等。“文物考古学美学”的建立,将拓宽文物学、考古学以及美学本身的研究界域,更好地总结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的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发展进程,为中国美学史的编撰与研究提供更详实的资料。这里我们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物质文化遗存的与“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以及“文物考古学美学”研究的具体路径两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本书选择我国战国前考古学文化谱系与类型中的艺术美学业问题作探究对象,正是从实践的角度为它理论系统的构建提供一种具体内涵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