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中国古董拍卖业值得铭记的一年,槌起槌落间,150多亿的成交佳绩应时而生,各项成交纪录被数倍刷新,佳品一出必创“天价”,这是中国古董永恒而常新的魅力再现,是盛世收藏的升温不断,也预示着中国古董正在走向世界,中国古董拍卖市场正在逐渐向超级拍卖会整合。 《2006古董拍卖年鉴》以全面、客观、务实的视角,地记录了2005年中国古董拍卖行业的壮阔场景。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对中国古董的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惊心动魄的拍卖现场,直观而详细地领略中国古董的韵味悠长。本书作为载体,不仅仅记录了2005年古董拍卖的辉煌,也是对2006年中国古董拍卖再创辉煌的展望和预测!
这部《文玩品鉴》丛书的选题初衷,就是为了避开这种过于集中的有关鉴定知识的出版浪潮,从更为人性化、休闲化、实用化这几个方面人手,让收藏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享受着鉴定知识带来的知识获取和占有的快感。如果真的是这样,这部《文玩品鉴》的策划、编辑就算大功告成;如果暂时尚未达到这样的技术要求,《文玩品鉴》的后续选题将会后来居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出版目标。 本书是“文玩品鉴”之一,全书共分9个部分,分别对明代彩色瓷的品种、明代彩色瓷的器型、明代彩色瓷的纹饰、明代彩色瓷的款识、明代彩色瓷的鉴定要点等内容作了全面介绍。另外,书后还附有历年明代彩色瓷拍品图录,每件瓷器均有彩色照片,附器名、时代、尺寸、藏处、估价、成交价等。部分有局部放大照片。
晚清宫廷瓷器一般指嘉厌、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官宝瓷器而言,在中国陶瓷史上这时期的瓷器一般很少有人提及,因为无论从瓷器造型、颜色、纹饰、品种、数量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不能与前朝鼎盛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相比,它是一个衰落时期。但是这段历史却极具时代内容,一方面它让人们深刻了解到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制瓷工业,是如伺在帝国主义列强步步八侵下,从昔日“执世界之牛耳”的优势上一落千丈,反成为洋瓷大量倾销的市场,另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了非常翔实的末代王朝帝后生活的实物资料,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一、慎德堂款瓷器与道光皇帝;二、“大雅斋”款瓷器与慈禧太后;三、同治大婚礼用瓷与同治皇帝大婚;四、宣统瓷器与逊位皇帝溥仪。
时至,青花瓷器依然流行,它仍旧保持着旺盛生机。如果您是偶然接触了此书,不妨回家吃饭时,看看手中的青花碗、桌上的青花盘,细细品味一下那种白地儿有蓝色图案的瓷器,相信您对“青花”会感到特别亲切了。青花青,色彩淡雅、幽青,华而不艳,明快悦目。青花瓷始创于唐代,盛于元。明、清达到。历代各个窑口的青花瓷器烧制的唯属景德镇窑。唐代的青花瓷为形成萌芽状态,纹饰色彩很不稳定,不管是从胎、釉、彩都可以感受唐代水平的特点,而且数量极少;元代青花已经达到成熟、精美的程度,胎体有厚重、轻薄,大、中、小器形都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纹饰极富特色,青花发色苍翠浓艳,层次多,画面主次分明,浑然一体;明代青花瓷器的青花,主要原料是氧化钴,但由于采用不同的钴土矿,所呈现的色泽就不同,根据这种情况,明代时间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