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金·文物知识系列:玉器卷》玉器与石器在工艺、功能、形制等方面具有诸多共性,二者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材料不同。玉是一种天然的珍贵旷石,表面具有温润的光泽,呈半透明状,颜色丰富多样。中国玉料藏量丰富。而且品种齐全,质地优良。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先民就发现了蕴藏丰富的各色玉料,将其当做一种美石有意识地利用,装饰自身。此后,玉深受人们喜爱,并在独特的中国文化传统中,被赋予了人格化的道德品格,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玉文化。除玉之外,绿松石、翡翠、玛瑙、水晶、寿山石等也是中国采用历史悠久的重要天然珍贵矿石,在玉石谱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士巾估。
传世玉器中,要算明清玉器存世数量最多。较适于佩挂的玉器有牌片或圆雕件,器型有人物、动物、瓜果等。考虑收藏者的实用需要,笔者特分两册详细介绍。圆雕类以人物、动物、瓜果等随形圆雕器物为主。牌片类以诗文牌、镂空牌或镂空圆片为主选。这样分门类别,可使收藏条理更清晰,更具针对性。 收藏玉器已成为热潮,故新工玉器也应运而生,直至仿古造假,鱼目混珠,使玉器收藏者难辨真伪。《民间古玉器图鉴:圆雕类》收录了上百作真古玉,配上简要的文字介绍和当前收藏市场参考价,加以鉴别、提示,以图文并茂的直观方式展示真玉器的特质。
司南佩、、战国羊脂白玉司南佩、西汉羊脂白玉司南佩、西汉羊脂白玉司南佩、战国羊脂白玉司南佩、东汉羊脂白玉司南佩、东汉羊脂白玉司南佩、汉代白玉司南佩、汉代白玉司南佩、汉代羊脂白石英石司南佩、汉代羊脂白玉司南佩和汉代白玉司南佩等。
《罗雪堂临石鼓文》是父亲于一九六一年十月购之津门。此帖已裱就,共拾贰页,前后以梨花木板夹牢,甚为实固。帖之书眉原无书签,今之标目乃后辈整理忝腧。此石鼓文帖子为罗太姻伯临写于辛酉年首夏日,即一九二一年初夏之农历四月。据继祖表兄撰《罗振玉年谱》云:己未三月,其祖父由东瀛全家移跸津沽,次年六月购法租界秋山街地筑宅,九月宇成,名嘉乐里;再次年临熙石鼓文于此。一九三一年父亲挚弟子礼于是地、是寓。罗师祖临全本石鼓文之作,极为罕遘。据知以全文临笔,并有粘贴成册页者,一例。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放置匣匮臧去,已逾四十六载,距手翰八十七年矣。今全貌景印出版,以飨四方同好者。
玉,集自然人文之美,然崇玉、赏玉者多,知玉、懂玉者少,具鉴定、辨伪之能者寥寥。在今日社会中,对玉的喜爱仍然能够彰显个人的品质、历史感、文化底蕴。本书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近万年的玉文化,培养玉器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玉器鉴定行业的发展。
本书为《良渚玉器线绘》的全新增补版。图书用考古专业而传统的技艺——线绘来多角度地展示良渚玉器,让读者在欣赏良渚文明艺术成就的同时,真正地认识良渚,了解良渚王国、良渚玉器,以及良渚艺术。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俊,又名俊卿,初字香圃,中年后更字昌硕,民国元午后署苍石、仓硕,号缶庐、苦铁、大聋、缶道人、苦铁道人、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破荷亭长、石人子室主人、石尊者、五湖印、老缶,小名乡阿姐,浙江安吉人。曾在杭州“诂经精舍”拜经学巨擘俞樾为师习辞章和训诂之学,又在苏州入书家杨岘门下学金石学和书法;并与的金石文物收藏家过从,得吴大潋、吴云和潘祖荫等人赏识,以遍观诸家收藏的金石碑刻拓本及书画真迹,眼界为之大开。吴昌硕精研金石,善摹《石鼓文》,兼有书、诗、画、印四绝。其画因受徐渭、朱耷、石涛、李觯、赵之谦诸家写意画影响,博取众长,自创新貌,开吴派艺术之先,其诗初学王维、杜甫,后法唐宋诸家,清新淳朴;篆刻钝刀直入,苍劲雄浑,创为一派,一九二二年被公推为
本书为《良渚玉器线绘》的全新增补版。图书用考古专业而传统的技艺——线绘来多角度地展示良渚玉器,让读者在欣赏良渚文明艺术成就的同时,真正地认识良渚,了解良渚王国、良渚玉器,以及良渚艺术。
殷志强编著的《说玉道器——玉器研究新视野》一书,由玉材文化、器具文化、甄别鉴定、工艺设计、附录五部分组成,主要收录近10多年来,笔者研究中国玉器的文章,有的文章在学术会议或专业杂志发表过,大部分是首次发表。 本书虽然属于论集性质,但尽可能注意中国玉器知识的系统性、逻辑的严谨性、学术的探索性、文字的可读性,内容紧紧围绕中国玉材、中国玉器、中国玉文化展开,基本反映出笔者近期中国玉器研究的新视野、新进展、新成果。本书还附有20O多幅图片,基本上是作者在各地参观学习所拍,图片的质量虽比不上专业摄影师水平,却是作者亲手拍摄,视角独特,观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