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起周幽王攻打褒国(前779年),下讫三家分晋(前453年),以其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战役为主线,讲述三百多年的春秋历史。作者基于 的历史素材,结合全书的政治形势图、战争战役图以及地形地貌图等108幅地图,以地理与历史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春秋历史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以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地理因素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还原历史场景面貌,带来身临其境的历史阅读体验。
本书上起周幽王攻打褒国(前779年),下讫三家分晋(前453年),以其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战役为主线,讲述三百多年的春秋历史。作者基于 的历史素材,结合全书的政治形势图、战争战役图以及地形地貌图等108幅地图,以地理与历史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春秋历史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以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地理因素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还原历史场景面貌,带来身临其境的历史阅读体验。
全套丛书共33本,以现今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基准分成33卷,每卷内部又根据 风光 名胜 城市 乡村 民俗 宗教 生活 百业 4类。 该丛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从浩如烟海分散各处的中国近代(1840 1949)图像史料中精选8000多张最能反映百年内各时期历史文化特征及社会变迁的珍贵图像,逐一考订其拍摄时间、地点、制造者及相关背景信息,并为每一幅图像撰写了精准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呈现了1840 1949年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风貌,包括人物肖像、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市井生活、政治经济活动、战争事件等。 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其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
全套丛书共33本,以现今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基准分成33卷,每卷内部又根据 风光 名胜 城市 乡村 民俗 宗教 生活 百业 4类。 该丛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从浩如烟海分散各处的中国近代(1840 1949)图像史料中精选8000多张最能反映百年内各时期历史文化特征及社会变迁的珍贵图像,逐一考订其拍摄时间、地点、制造者及相关背景信息,并为每一幅图像撰写了精准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呈现了1840 1949年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风貌,包括人物肖像、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市井生活、政治经济活动、战争事件等。 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其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
全套丛书共33本,以现今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基准分成33卷,每卷内部又根据 风光 名胜 城市 乡村 民俗 宗教 生活 百业 4类。 该丛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从浩如烟海分散各处的中国近代(1840 1949)图像史料中精选8000多张最能反映百年内各时期历史文化特征及社会变迁的珍贵图像,逐一考订其拍摄时间、地点、制造者及相关背景信息,并为每一幅图像撰写了精准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呈现了1840 1949年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风貌,包括人物肖像、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市井生活、政治经济活动、战争事件等。 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其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
全套丛书共33本,以现今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基准分成33卷,每卷内部又根据 风光 名胜 城市 乡村 民俗 宗教 生活 百业 4类。 该丛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从浩如烟海分散各处的中国近代(1840 1949)图像史料中精选8000多张最能反映百年内各时期历史文化特征及社会变迁的珍贵图像,逐一考订其拍摄时间、地点、制造者及相关背景信息,并为每一幅图像撰写了精准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呈现了1840 1949年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风貌,包括人物肖像、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市井生活、政治经济活动、战争事件等。 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其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
《仕途的玄机:透视两汉酷吏的官场沉浮》依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可靠史料,以晁错、郅都、张汤等二十四位两汉时代的酷吏为纲,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习俗、人性诸方面入手,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两汉四百年间的社会环境,揭示两汉醋吏的仕途成败之因。
《地缘政治视野中的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缘战略行为,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解读和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并初步归纳和总结地缘战略行为模式的历史基础。本书主要内容是考察民主革命各个时期的地缘战略行为问题,站在地缘政治的宏观视野中来重新认识中国革命和在这场革命中的地缘战略行为。
历史地理学就是历史学中与现实结合最为密切的一门分支学科。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与现实环境问题相关的新的边缘、交叉学科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已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书在深入思考当今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同时,试图通过对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生态文化的研究来探寻环境变迁的状况及其特点与规律,不仅拓宽探索中国历史变化原因的范围,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复原”出真实的历史和人类走过的真实的足迹,进而服务于现代社会与经济建设的现实,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环境和进行环境教育方面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为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史地图集》的阶段性成果。所收二十五篇论文,主要围绕沿革领域的政区地理展开,共分为四组。 组除说明《新修清史·地理志》的理论与实践外,着重探讨了清代疆域观念的嬗变; 第二组梳理了清代省制的变迁,而分省问题也因此得以解答; 第三组以类别和要素为着眼点,展开研究,呈现了清代政区地理的诸多层次和维度; 第四组落脚于历史文献,详尽分析了《大清一统志》、《皇朝地理志》、《清史稿地理志》的优劣得失,旨在为今人的研究提供借鉴。
历史地理学就是历史学中与现实结合最为密切的一门分支学科。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与现实环境问题相关的新的边缘、交叉学科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已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书在深入思考当今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同时,试图通过对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生态文化的研究来探寻环境变迁的状况及其特点与规律,不仅拓宽探索中国历史变化原因的范围,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复原”出真实的历史和人类走过的真实的足迹,进而服务于现代社会与经济建设的现实,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环境和进行环境教育方面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为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书中汇聚了中国福建某地方社会数十年的沧桑变化、人事更替和文化传承,并由作者酿出新意。全书融人类学随笔、民族志、访谈、史料与田野分析、实证与直觉观察于一炉,提供的写作系统与方法论旨在阐明中西文化撰述的同一性与差异。由于包容广泛、文笔流利,也很适合随便翻翻。
《地缘政治视野中的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缘战略行为,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解读和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并初步归纳和总结地缘战略行为模式的历史基础。本书主要内容是考察民主革命各个时期的地缘战略行为问题,站在地缘政治的宏观视野中来重新认识中国革命和在这场革命中的地缘战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