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显和内隐学习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重要的议题之一,对其深入的研究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指导二语课程设计、编写、教师课堂教学和学习者课堂内外的学习。本书共八章。至二章介绍了与外显和内隐学习相关的基本概念,系统梳理了主要理论与观点;第三章介绍了研究范式与方法;第四至七章分别探讨了外显学习研究、内隐学习研究、二语课堂外显和内隐学习研究、外显和内隐学习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在细致梳理、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发展趋势。第八章总结全书,并对外显和内隐学习研究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本书共分为六部分、十八章,分别就转喻的本质和分类、转喻和隐喻之间的关系、词汇和语法的转喻理据、转喻与语用、转喻与语篇分析以及转喻与文学和翻译等话题展开讨论,系统地论述了当代认知语言学中认知转喻理论的研究现状。本书的大部分章节并非仅仅介绍认知转喻的理论观点,而是在引进介绍的基础上对词汇、语法、语义、语用和语篇等语言各个层面的转喻理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本书对语言研究者、语言教师以及语言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商务文化(汉英对照)》有以下显著特点:1)这本教材具有很好的针对性。作者根据商务汉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语言程度进行编写,其教学对象主要是将要进入商务、金融等领域的学生或正在从事这类工作的公司职员、中层管理人员等。针对这一学习群体,《中国商务文化(汉英对照)》作者精心设计和安排了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商务文化和商务汉语的训练内容。2)这本教材内容新颖、实例真实,英汉两种语言通俗易懂、简洁自然、地道、得体。从课文的内容和题材上较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商务汉语活动的真实情景以及商务文化内涵,有利于学习者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商务工作。3)这本教材的编排充分考虑到汉语学习者的不同背景和程度,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以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语商务文化和交流的内容。同时,全文使用拼音以方便那些会说不认字
《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第2版)/外国语言文学高被引学术丛书》于2003年一次出版,2015年入选“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作者以韩礼德和韩茹凯的非结构性衔接机制为起点和标准,探讨了哪些语篇特征是衔接特征,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对语篇连贯做出贡献,并就衔接机制、衔接力、衔接原则、衔接关系类型、衔接理论的应用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第2版)/外国语言文学高被引学术丛书》为第二版,增加了宏观连贯原则研究与多模态话语衔接和连贯研究,完善了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研究框架,进一步拓宽了语篇分析的思路。
对比语言学在语言研究中具有不可轻忽的作用。本书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角度审视英汉语的表现行为,触及这两种语言的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力图揭示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全书共十章。章通过对英汉语言表象的观察剖析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和汉语的空间性特质;第二章从英汉语言基因的角度探讨两者的本质性差异;第三章聚焦英语中的be和汉语中的“是/有/在”,考察英汉语存在时空性差异的深层缘由;第四至九章分别从英汉语的词汇、句子和语篇等方面展开论述,阐释英汉语在不同层面所体现出的时空性差异及其深层缘由;第十章以英汉时空性差异为视角,论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习得现象,借以探讨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本书力图兼具学术性、前沿性和性,适合外语学科语言学和汉语语言研究领域硕博研究生、年轻教师、研究者
《英语教学中的和方法:教师手册》一书较全面地介绍了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中与教学方法的动态,试图将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的相关问题,诸如语言观、语言学习的心理基础等,与教学、教学方法的实际设计相联系,为英语教学架起了一座理论以通往实践的桥梁,同时也为英语的教与学运筹帏幄。
本书是*人文社科项目“科技文本中实词基形和屈折变形搭配的异质性研究”(09YJA740019)的成果之一。全书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是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论的角度,对通用英语中词汇的“意义单位”所关涉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第二章节集中比较了中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英语使用方面存在的语言特征差异,并对语料库在将来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展望;第三章节着重描述了科技英语中实词使用的差异性特征。《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言特征研究》可作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