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数智时代的人类学》为题,在国家倡导 新文科 建设的背景下,展示文学与人类学的交叉互渗,并借助 人类世 的长时段视角,回应数能革命引发的诸多挑战关注人类学的宏观发展。 全书从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前沿出发,以人类学的整体观为基点,阐述数智时代的文明演变。 对推动当下文理结合的跨学科发展而言,本书以中国实践为基础提出的许多突破性观点 如神话与科幻相互映照、虚拟与现实双线并置以及人类学的五重田野等,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突破以往的 数码时代 、 数字化生存 等习惯认知,提出 数智文明 为核心的表述构架。 在篇章布局上,全书做到了实证个案与宏观学理相结合、东西方背景相贯通,夹叙夹议,深入浅出,既坚守学术论著的严谨精细,又兼顾阅读接受的雅俗共赏。与此同时,通过诸多案例
本书是最前线病毒学家的亲身经历,包括麦科明克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一手策划进的“热实验室”,也包括他们在地球上最原始落后的地区追踪病毒的故事。在那些地方,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动乱的政治和疾病一样致人于死地。 他们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的村落,巴西的贫民窟与热带雨林,巴基斯坦的荒漠游牧部落里,以无穷的好奇心、无畏的勇气、侦探的技巧与诚挚的热情追踪危险的毒。麦科明克与费雪贺区不仅是夫妻,更是同事,也是举世闻名的病毒学家,他们在本书中以人称口吻,带领读者深入世界不毛之地,让我们见识了赤道非洲的美丽,也带领我们一起摸索电子显微镜下神秘的病毒世界。当其他的病毒学著作局限在“热实验室”、病猴与枯燥乏味的实验数据,《第四级病毒》却巧妙地将病毒世界的苦难、死亡与存活结合在一起。
约束和自由之间没有对立,相反,它们相互支持。肯定,不管是回避或克服限制的各种自由,还是表现出裂痕或微小抵制的约束,都不能更好地克服当代的幻想,即自由不能承受束缚,教育、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发展,都需要无所不能的自发性当中的一种信德行为。幻想肯定不是原因,但是从中可以看到西方今天正在经历的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命的孕育 生命的进化和发展 染色体的表现 没有“母亲”的后代 生命的钥匙——酶 分子“巨人”——蛋白质老人
本书由植物形态解剖基础和系统分类两篇组成。上篇介绍了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等内容。下篇详细讲述了藻类植物、菌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植物系统学概要及其发展动态等。书中配有精美插图500余幅,每章设有小结和思考题,书后附常用植物学术语解释。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从孢子植物到种子植物的代表类型,讲述了植物学家们对植物系统进化的各种设想、理论以及有争议的各种进化和系统发育问题,提出了种子植物起源于泥盆纪及其进化程序。书中还对当前国内外分子系统进化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本书适合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生命科学类各专业,以及农林院校的农学、园艺、资源环境等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供相关专业科学工作者、教师参考。 本书作者将多年积累的各大类植物类群184科900余个物种
一件栩栩如生的标本不仅是科研中的资料,教学中的教材,还是生活中美的点缀。本书以详尽的讲解、丰富的经验总结,向广大动植物爱好者展示了动植物标本的巨大惑力。全书共十章,前六章主要介绍了动物标本制作的历史和方法,第七章是关于植物标本制作的内容,三章补充介绍了标本制作的相关知识。总之,本书不仅具有教学和科研意义,还具有欣赏价值。既可供动植物研究人员参考,也值得广大动植物爱好者收藏。
本书收录了编著者在云南保山地区工作多年收集的鸟类有关资料和标本,以及作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代工作者对保护区南段的考察纪实和回忆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