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汇集了普洱茶界各方人士的智慧、经验和观点。在这本书里,几乎涵盖了你所关注的熟茶的方方面面。专业而不失生动,丰富而不失条理,深度而不失趣味。 如果你是一位熟茶的消费者,关于熟茶的历史、人物、故事、冲泡品饮、收藏品鉴的知识,不仅是你很好的佐茶 茶点 ,还会让你喝懂熟茶,少交学费。如果你是一位制茶师,这本书可以带你走进熟茶发酵工艺的微观世界,看看神奇的微生物是如何驯服了那生性凛冽的云南大叶种。如果你是一位经营者,这本书可以让你看到行业的动态、市场的走向、消费的需求 如果你还没有迈入普洱茶的大门,那你更需要这本书,带给正能量的指引。
本书是一本关于兰花古籍的书,作者是清朝的方时轩,他虽蕙花的研究及栽培方法撰写成书,内容对如今兰花爱好养植者非常有借鉴意义。书中将花的每个部位剖析开来深入讲解。包含内容有:根、叶、笋、萼、花、色、舌、捧心、栽培等。中国兰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其栽体上分,可有典籍文化,田野文化,非物质文化等。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花材在插花花艺创作中的实际应用,《鲜切花材》将鲜切花材分为团块花材、线形花材、散形花材、异形花材、果材、叶材、枝材共7个大类。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鲜切花材》对于种名、拉丁学名、英文名的确定是以《中国植物志》、中国自然标本馆、维基百科为蓝本,并参考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的应用实际而进行*终认定,一方面力求科学精准,便于记忆和归类,不造成歧义或混淆,一方面接近通俗大众,便于交流与讨论,不造成错位和困扰。如 切花月季 选取了学术界的通用词,既明确了月季的身份,又强调了它与庭园种植的月季花之间确实存在的差异;再如 草原龙胆 的定名则是为了避免 洋桔梗 一名同桔梗的联系(二者分属不同的科属)等。
本书从法律视角分析并探讨了林业碳汇领域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首先介绍了林业碳汇的基本理论,涵盖了其概念、属性和法律关系,以及林权的基本问题。接着,本书深入分析了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基于林业碳汇的林权利益、林业碳汇交易、通过认购林业碳汇替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以及林业碳汇生态功能损坏的赔偿问题。这些内容不仅回应了法学界对林业碳汇的理解和应对策略,还旨在规范林业碳汇的法律体制,促进林业碳汇交易,保护林业碳汇交易权利主体的利益,畅通救济途径,从而支持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
.
本书为系统梳理、收集番石榴种质资源的图鉴,全书全书共收集番石榴品种(品系)62 个,既有传统的种质资源,也有实生优选单株及杂交优选单株,重点介绍其果实性状及综合评价。全书图文并茂,每个品种文字搭配多张不同生长时期的高清原色生态图片,以便读者阅读。
野生动物是重要的环境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收录了8种常见涉案两栖动物、59种常涉案爬行动物、79种常见涉案鸟类和30种常见涉案兽类。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西邻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洼地,东与瓜州、玉门相连,北部是马鬃山、敦煌北山和吐哈盆地,南接阿尔金山、祁连山。盆地中下部为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植被主要聚集在湿地、河流、冲洪沟,其他区域地表大面积裸露,为戈壁和沙漠。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雨增加,植被从荒漠过渡为荒漠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 由于该区域面积宽阔、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至今为止仍缺乏较为完整的野生植物图鉴和名录,大多数游人,甚至当地人民对区域所属植物缺乏基本认识,这成为敦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件憾事。
.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擘画了新时代三北工程建设的宏伟蓝图,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面推进三北工程建设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指引。三北地区各级林草部门牢记嘱托,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奋力谱写了三北工程新篇章。
两栖爬行动物是脊椎动物从水体到陆地演化过程中的过渡类群,是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中间类群,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地位。本书以顺昌七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以图片文字的形式从两栖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分类、栖息地、经济价值、保护状况等方面向大众进行解读,对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科普。
古树不言,静默矗立,静止姿态的内里是汹涌澎湃的生命力,时光赋予了它们尊严,走近它们,让人由衷地感到震撼和折服。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的 活文物 ,记录传承好古树名木承载的历史文化,北京市门头沟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撰了《京西古树寻迹 门头沟古树》。 《京西古树寻迹 门头沟古树》以门头沟京西古道为地理线索,选取沿途具有代表性的古树,搜集整理相关文化信息,拍摄记录古树照片,旨在编辑一本图文精美、可读可传、面向大众的古树文化书籍。
云南*普洱茶小微产区 冰岛(冰岛老寨、南迫、地界、坝歪、糯伍)的介绍,关于古茶园的实地调查、制茶工艺、茶叶价格的变化、饮茶习俗、茶园管理、交易方式、当地的生活与民族习俗、村寨的变迁、经济收入的来源与支出方向,以及新生代茶农对冰岛茶的情感、外界对冰岛茶的评价等。
李怒云、杨炎朝编译的《林业碳汇计量(修订 版)/碳汇中国系列丛书》是着重对林业碳汇进行技术 指导的基础指导手册,全面系统阐述了有关林业碳汇 计量的所有方法与技术,书中内容包括:绪论;全球 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减排;碳汇监测所需的行动方式 ,项目及计划;碳汇监测所需的碳库和测量设备;以 大陆为基础的碳汇测量项目等。本书为 碳汇中国 系列丛书之一,旨在引起读者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引导读者积*参与到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来, 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内蒙古典型区域荒漠化治理产业技术与政策研究》是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2022YFD20055);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 重点区域荒漠化过程与生态修复研究示范 (zdzx2018058);内蒙古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草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公共政策对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例 (112/32150022153)等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 该书以荒漠化治理为主题,介绍了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成因及危害、荒漠化程度识别、荒漠化表象特征,梳理了荒漠化防治制度沿革与变迁历程,总结了内蒙古荒漠化治理技术现状及体系,以及重点区域荒漠化治理模式,分析了内蒙古荒漠化治理产业发展类型及其地域差异,并重点开展了光伏生产潜力评价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提出了荒漠化
.
本书以风景园林和生态学交叉研究为基础,以澳门半岛和离岛30.87km的范围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2001年和2017年两期土地利用、绿色空间的时空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响应,结果表明,城市土地的扩张并没有带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同步提高,现有的土地和绿色空间利用模式亟待优化和改善。选取水源涵养、雨洪调节、热岛调节、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固碳)、噪声消减、海岸带防护、休闲游憩、景观美学9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设计并使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2017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状况评估,结果表明,由于绿色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出现两极化,半岛严重赤字,离岛供大于求。基于供需评估,进一步研究了各类服务功能之间、服务与土地利用之间、绿色空间相关指标之间的关联,厘清了服务与供给、需求端之间的耦合关系。
.
全球有60多个国家种植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茶叶消费习惯,全世界喝茶人口近30亿人,占世界人口的40%,他们需要知道茶的精要、精准的纪录性信息;在世界饮料中茶叶的从业人员□多,仅中国直接生产经营茶的人数就有七千多万人,加上相关产业就约有一亿多人,还有六亿喝茶人,他们关注茶相关纪录的现状,崇尚□□茶之□。本书纪录古今中外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或与茶相关的某一项的(□□和□□)记录,无论是初涉茶者,还是求茶真知的读者,对于学茶精华的读者,对于有志于茶的新发现的人,对于有志于茶的新创造的人,对于传播茶知识的人,都是有独到价值的读本。将是学茶入门□□的大众读本。
本书为系统梳理、收集菠萝种质资源的图鉴,全书有选择地收录了 卡因类 皇后类 西班牙类 杂交类 4个类群的菠萝种质资源共55个,既有传统种植的品种,也有近年创制选育的菠萝新种质,重点介绍了果实性状及其综合评价等,全书图文并茂,每个品种文字搭配多张高清原色生态图片,以便读者阅读。
《中国北方常见树木快速识别》主要涉及我国北方树木,适当兼顾南方重要的森林组成树种、生态建设用树种、工业原料树种和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共涉及78科203属449种。 本书是《树木学》(北方本)教学及实习的重要参考资料,适合于树木学学习和野外树种识别;也是林业工作者和野外探险郊游者的良师益友,有助于森林调查、自然保护及规划、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游憩与鉴赏以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对造林树种选择与识别。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农业采收机器人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的系统研究与总结。作者利用自身的交叉学科背景,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多个创新团队和相关合作企业,在国家与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支持下,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以粮、果、菜和菌等作物为对象,系统开展农业采收机器人的工艺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并通过实用化验证、产品化创制和产业化应用,证实了采收机器人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 本书共分为六章,章重点介绍采收机器人研究背景、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第二章主要介绍水稻和油菜收获机器人,以及无人机估产系统等主粮作物机械化研究进展;第三章阐述了茶叶和柑橘等丘陵地区园艺作物采收机器人研究进展,以及园艺估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第四章介绍了番茄与生菜采收机器人研究进展,以及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