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编纂规范是年鉴的基本质量标准,也是确保年鉴质量的 基本要求。本书根据出版编辑业务、编辑技术与有关规范、标准方面的规定,参考年鉴专家的有关理论著述和年鉴实务操作撰写,内容包括年鉴基本知识、编纂工作流程、年鉴内容编写、编纂技术与规范,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年鉴编纂常见问题,并附年鉴编纂相关规定。本书作为年鉴编纂工具书,编排层级清晰,查找便捷,文字简练,操作性强,实用性好,一册在手,可有效解决年鉴编纂的各种难题。
油茶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 《油茶实用栽培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关于油茶种植业的各项科技,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栽培技术,内容全面专业,从物种与良种、病虫害防控技术等都有介绍,可供油茶种植农户、林业站基层生产人员等参考,有利于我国油茶产业的科学发展。
本书系统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的碱性纯化理论与技术,综述了高纯度纤维素(高纤维素含量的溶解浆)制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阐述了纤维素的碱性精炼新技术及其强化途径和策略,研究了纤维素的冷碱纯化机制和控制因素,并耦合化学处理、机械处理、生物处理及微波处理等建立新型的纤维素碱性纯化策略。本书共分为6章,包括综述、纤维素纤维的冷碱抽提纯化机制和历程研究、耦合化学处理的冷碱抽提纯化技术、耦合机械处理的冷碱抽提纯化技术、耦合纤维素酶处理的冷碱抽提纯化技术、耦合微波辐射处理的碱抽提纯化技术。
丽水地处中国东南,与温州相邻,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全市森林覆盖言辞79.1%,被誉为“华东天然氧吧”、“浙江绿谷”。流淌的历史长河,使丽水文化灿烂,人杰地灵,1500年前建造了通济堰水利工程,800年前开人工栽培香菇先河。新时代的召唤,要求科技进步把传统特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特色商品优势,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1世纪特种物产高效生产新技术丛书》是丽水科技人员长期从事丽水经济特产技术创新的结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精神的具体实践。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环境体系建设中重要的部分。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各国政府先后提出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恢复森林植被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措施。我国政府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恢复森林植被为目标的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效果。 多年来,山西林业科技人员不断研究探索,摸索出了许多技术含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林业实用技术,对山西林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技术方法绝大部分为单项内容,在山西省林业生产及技术培训中缺乏全面、系统的技术指导资料。为此,编者在全面分析山西省自然及植被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省内现有众多科研成果以及作者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从苗木培育、立地分类、森林植被重建、森林植被恢复
严谨著的《油茶产业升级研究》在对福建、江西、湖南等油茶主产区进行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解剖麻雀,研究了在土地 三权分置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油茶产业升级问题,分析了油茶产业的价值链构成及关键的价值增值环节,提出茶籽油 标准已滞后于产业升级, 标准急需和 标准接轨;油茶产业升级的基础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油茶产业具有迈克尔 波特提出的零散产业的特点和独特的竞争模式,要重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小生产者相联结的模式;加工环节不仅要重视新技术的使用, 要重视 的传统技术的保留及其现代化改造,实现生态种植和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提高种植环节的品质控制与加工环节的原生态品质:持续建设和维护油茶物种基因库、油茶种源环境的保护和
《林地立体开发实务指南》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林业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为根本目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区布局、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提出了林地立体开发遵循的原则、技术要求、不同模式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各种不同模式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旨在指导林农更好地经营林地,为促进林农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赵劼主编的《森林认证关键技术应用指南》重点介绍了森林认证目标之下的几项关键技术,阐明了相关的定义、内涵,指出了工作原则和程序,清晰地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和林情的实践应用指南。本书在内容上*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指南的可操作性,以*好地指导基层森林经营单位应用这些指南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本书在附录中列出了FSC森林认证体系的主要认证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森林经营、产销监管链、受控木材、认证标签使用等方面。参阅这些标准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国际森林认证标准体系的全貌。
本系列丛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组织编写,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教授担任总主编,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二十多位学者参与著述;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研究员撰写总序;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教授给予了指导。写作团队根据近年来对气候变化以及低碳经济的前瞻性研究,围绕林业与气侯变化,森林碳汇与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低碳经济与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低碳经济与林产业发展等专题展开科学研究,系统介绍了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和林业及其相关产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等内容,阐释了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战略,是各级决策者、研究人员以及管理工作者重要的学习和参考读物。
森林认证是一个新生事物,国际发展历史只有16年,在中国也就10年时间,公众的认知度不高,即使是一般的林业工作者,对森林认证也缺乏深入的了解。英国EARTHSCAN出版社出版的《森林认证手册》,全面介绍了森林认证的基本知识(包括标准、认证、认可、产品追踪)、现有全球性和国家森林认证体系、政策机制和成本效益等。 《森林认证手册》是读者全面了解森林认证知识,开展森林认证实践的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适用于政策制定者、森林所有者、森林经营者、木材制造商、林产品采购商、环保组织、当地社区、专业技术人员、森林认证培训专家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阅读参考。我曾和主笔翻译的几位专家一起从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相关研究工作,了解译者对森林认证工作的热情和丰富经验,相信《森林认证手册》中文译本的出版将对推动中国森林可
以当前集体林改为背景,对森林资源物权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以福建、江西、辽宁、陕西、湖南5个林改省份案例结合物权基本理论展开对集体林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三大物权展开探讨与论述。通过对江西、福建、辽宁、湖南、云南五省集体林物权制度确立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了物权变动前后农户林地面积、林分构成、林业收入、外出打工、林地流转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集体林物权制度确立对农户生计有显著影响,农户林业收入明显增加,明确农户对物权制度的了解和林权证的发放是影响物权制度确立的重要因素。同时,林地物权制度确立中出现的一个实际问题是林地规模化经营可能受到影响,因此,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林地流转市场。 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环境资源。森林资源
......
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贵州师范大学共同完成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在贵州省森林资源及环境调查示范应用研究”项目,在国防科工委和贵州省科技厅的领导和支持下,在项目承担单位领导和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现已完成了预期的调查任务。
田军、刘国权、张向忠、李永东主编的《塞罕坝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与管理》依托塞罕坝近年来开展的 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 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 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 等***森林经营项目和 冀北困难立地攻坚造林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 等多项营造林推广技术,系统总结了塞罕坝森林经营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措施?br/
《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虚拟水测算和虚拟水贸易研究》由田明华、高秋杰、刘诚主编,结合2000-2010年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国际贸易量,计算了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中的虚拟水贸易量,并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平衡三个方面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虚拟水贸易进行分析,确定了木质林产品虚拟水贸易在中国虚拟水贸易中的地位和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虚拟水理论,结合世界及中国水资源状况,提出了中国木质林产品虚拟水战略:出口高附加值的低耗水型林产品,进口水密集型的林产品,以达到缓减中国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为进一步推广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更好地使基层生产部门及林业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我们组织编著了《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指南》一书。本书介绍了结构化森林经营的目标、原则和经营方法,其中,重点对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的实施步骤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林分状态特征分析和评价方法、结构化森林经营设计和操作方法以及结构化森林经营效果评价方法等内容,并以不同气候区林分经营为例,介绍了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的具体应用。本书在内容上更加注重该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更加直观明了地使读者掌握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的核心技术,更好地指导基层生产部门应用该方法开展森林经营活动。
罗干生长在美国西部,生活在东部,对北美和欧洲的栎类树种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在本书中,罗干旁征博引,汇聚树木学、林学、考古学、人类学、古希腊神话、工程建筑及海军发展史等多个学科的历史文献和浩繁资料,以鲜明清晰的准确性和热情洋溢的细节描述,追溯人类文明形成的道路。人类从高山到平原,逐橡而居,反之,橡树也塑造人类成形。人类文明,从其发端之初就与橡树的演化纠缠在一起。人科动物在学会利用橡树后,才开始进化为人类。从科学、实践到哲学和精神各个层面,罗干都使读者对人属(Humo)和栎属(Quercus)之间的联系感到惊异。 本书是如此的引人入胜,当你读完,你一定会确信,我们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达尔文说,我们的远古祖先从树上爬下来,开始在地面上直立行走。罗干写道,我们的近期祖先为了满足各种生存需求,学会
森林防火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是森林防火体系建设中林火阻隔网络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森林防火工作的全部。但是,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如果很好地应用了这项生物防火技术,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防火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林区科学配置生物防火林带以减少森林火灾,只是生物防火的内容之一,同时其本身还有一些课题有待研究,有待深化。有资料记载,原始林内凋落物自然分解需要较长时间,利用微生物加速林内可燃物分解,以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火险等级,则是生物防火又一诱人课题 源于自然、服务于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新世纪赋予林业、赋予森林防火的光荣使命。
杨秀云著的《华北落叶松细根生态学研究》首先介绍了林木细根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然后概述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关帝山亚高山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根系生物量的时空变化,重点对华北落叶松细根生物量及林下水分、氮营养的空间异质性及华北落叶松细根生物量对土壤水分、氮营养异质性的响应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后总结分析了林下草本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异质性的关系。
本书汇集了22项关于林业科学数据库和数据共享的专业性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文本,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林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项目在编辑出版《林业科学数据库和数据共享技术标准与规范(辑)》之后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的技术成果,是近三年来开展林业科学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共享工作的技术总结。本书将有利于提高林业科学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共享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水平,并对林业信息化的相关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下,科技部和国家林业局重视和支持林业科学数据共享工作,以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逐年连续滚动支持林业科学数据共享建设,使林业科学数据共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数据库和数据共享技术标准与规范的研究与编制工作是林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