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 · 朗格说,“你愈是深入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愈加清楚地发现艺术结构与生命形式的相似之处”。《舞自炼格》是一部聚焦中国舞剧结构专论的书。用 42 张图表清晰阐释了 79 年至今以舒巧女士作品为界碑的 21 部典型舞剧作品的结构样式。本书以“雅致的结构”、“精巧的结构”、“震慑的结构”三部分组成,每一部舞剧的结构剖析都包含分析文章、《结构细目表》与《原文本对照表》三部分。《原文本对照表》是对宏观舞剧选题的一种关照,算是陪同读者从进入一个崭新的话题开始,重新经历一次编导初拿到资料时的琢磨过程;《结构细目表》是精确到分秒的“句段”细究,作者们的踏实与功力见诸笔端。 行文理性的剖析中又力求可读与实用,希望它成为一本真正能为舞剧创作实践所用的手边书,希望它成为理论与创作握手的又一次挺进
《演员自我修养》借助戏剧学校师生学习表演的故事,从艺术观、想象力、注意力、情感记忆等多方面讲述表演的方法和技巧。不仅是一部经无数表演工作者成功检验的关于演员职业、责任与使命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演员与社会相结合,提升与完善演员艺术修养、道德修养的人生巨著。普通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在许多方面获益,例如:欣赏影视作品和表演、学习真实表达自我的方法、如何让自己更加自信、如何调动自己的情感素材去实现目标、像角色一样去感受和思考。
《奥瑞斯提亚》是现存仅有的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联剧,由《阿伽门农》《奠酒人》《善好者》组成,首演于公元前四五八年。《阿伽门农》讲述了阿尔戈斯国王阿伽门农攻破特洛伊后凯旋归来,却遭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弑杀的故事;《奠酒人》讲述了阿伽门农之子子奥瑞斯忒斯返回阿尔戈斯,与姐姐伊莱克特拉相认,最终杀死母亲,为父报仇的故事;《善好者》讲述了因杀死生母而遭复仇女神紧的奥瑞斯忒斯,在雅典娜及众位判官面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最终获得雅典娜开释的故事。整部三联剧衔接妥帖,一气呵成。
本书以皮影的源起为出发点,根据甘肃皮影不同分布地域的艺术风格为区划特征,分陇东、陇南、陇西及甘肃省其他地区四个板块,对各地区划皮影造型、音乐形态、艺人现状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22年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为1076万,在众多高校学生人群中,美育是较为薄弱的环节,美育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亟需加强。本书以高校美育课程与舞蹈审美实践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高校美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从多个角度对高校美育及舞蹈实践的构行了详细论述。主含高校美育发展历程探索、高校美育课程设置况、高校美育课程发展策略、舞蹈艺术中审美要素的分析、舞蹈艺术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分析、舞蹈艺术与高校美育课程的融合实践等内容。
《中国歌剧百年——经典选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 册,收录了1920-1959年间创作演出的22部歌剧中的40首唱段,如:《我痛恨强秦》《杨白劳》《数九寒天下大雪》《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洪湖水,浪打浪》《飞出苦难的牢笼》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 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 深层次的理解。
本书深入剖析了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对不同地域的民间舞蹈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社会功能以及审美特点,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画卷。重点研究了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讨了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路径和前景,为民间舞蹈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本书不仅是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全面梳理和总结,更是对民间舞蹈艺术未来发展的展望和规划,对于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可供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歌剧是诸多艺术门类中声乐难度大也是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显而易见,以唱为主、以演为辅,是歌剧特有的表现形式。歌剧演员既要有好的唱功,又要有好的表演,在歌唱与表演的融合下,较好地阐述一部歌剧的故事情节。这样,在歌剧的表演中,戏剧效果会 加强烈、 能感染观众。本书对歌剧艺术与歌剧表演的理论知识展开了分析,并分析了歌剧表演的各构成要素。 这样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歌剧表演,理解歌剧表演的重要性。明白了歌剧表演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在表演上多努力。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体会、多练习,感悟生活带给我们的表演素材,要善于发现和积累生活中对表演有帮助的元素,从而提高我们的表演技能。 一部歌剧的成功,是众多演职人员高度专业化工作的结晶。舞台上的任何一个表演者都是很重要的,都将直接影响到整部歌剧
这本书的特色是字对字的翻译,字对字的翻译对大家理解作品、学习作品、欣赏作品和演唱作品都有极大帮助。作者挑选的版本都是 准确的,排版方面争取做到零失误。对于没有学过法语的人,只是靠听外国人的读音,很难辨别一些细小的区别。所以,在每首歌曲里面都配了一个由男中低音歌唱家施恒先生亲自录制的法语发音,里面做了很多的讲解,包括在歌唱时应该怎么发音才能让观众听明白。特别是语言的演唱和说话上的一些区别,包括演唱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有哪些,大家要如何避免。本书是面向音乐院校专业学生、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以及艺术考生的声乐教材,所选曲目共有12首,选自11部法国歌剧,都是法国歌剧音乐会常用的歌剧咏叹调。
浙江作为越剧之乡,对越剧这一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本书以此为出发点,对越剧的产生及流派形成、越剧生角流派创始人的演唱特点、越剧旦角流派创始人的演唱特点、流派创始人的演唱个性、越剧流派传承人的演唱特点,以及越剧流派的作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各方面都不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
本文集是第六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会议的论文甄选集,会议由中国戏曲学院与北京大学联合主办,与会专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在传统艺术形式中的渗透、戏曲艺术生态的文化建构、中国戏曲的儒学品格对传统剧目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双创”推进路径等主题进行学习研讨,集中形成关于中华民族精神在传统艺术形式中的渗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国戏曲呈现出文质彬彬的儒学品格,戏曲艺术生态的文化建构显现出一片生生之态的共识。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致力于维护和开发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丛书,已编纂修订出版有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系列、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等。
这本书的特色是字对字的翻译,字对字的翻译对大家理解作品、学习作品、欣赏作品和演唱作品都有极大帮助。作者挑选的版本都是 准确的,排版方面争取做到零失误。对于没有学过法语的人,只是靠听外国人的读音,很难辨别一些细小的区别。所以,在每首歌曲里面都配了一个由男中低音歌唱家施恒先生亲自录制的法语发音,里面做了很多的讲解,包括在歌唱时应该怎么发音才能让观众听明白。特别是语言的演唱和说话上的一些区别,包括演唱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有哪些,大家要如何避免。本书是面向音乐院校专业学生、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以及艺术考生的声乐教材,所选曲目共有12首,选自11部法国歌剧,都是法国歌剧音乐会常用的歌剧咏叹调。
本书主要围绕舞蹈编导专业理论知识和编舞实践技能展开,系统讲述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编创理论与实践方法,理论知识对于舞蹈编导而言,为其提供了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能为舞蹈作品注入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而编舞技法相关知识则是舞蹈编导开展舞蹈作品创作的基本,这也与舞蹈编导个人的实践创作经历密切相关。作为舞蹈编导的专业人才,其第一要务就是进行舞蹈艺术创作。本书学习与借鉴舞蹈前辈、导师苏自红老师以及同行们的理论与实践相关研究理论,结合自身所学编导知识与工作期间的编导课程实践进行总结,全书内容丰富,层次鲜明从基础理论到编舞技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系统讲述舞蹈编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既注重实用性、时效性、实践性,又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多元性,内容生动,形式新颖。《舞蹈编创理论与
《中国歌剧百年——经典选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 册,收录了1920-1959年间创作演出的22部歌剧中的40首唱段,如:《我痛恨强秦》《杨白劳》《数九寒天下大雪》《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洪湖水,浪打浪》《飞出苦难的牢笼》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 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 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舞蹈美学是中国美学的一个分支。中国舞蹈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不同时期出现的舞蹈美学思想、舞蹈美学范畴和舞蹈审美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然而,严格来讲,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独立的舞蹈美学理论,中国传统的舞蹈美学理论是包含在“乐论”和相关文艺论著以及文人雅士的诗辞曲赋、游记史说中的。因此,本书除研究分析了历代“乐论”中的舞蹈思想,还挖掘、疏理了散见于多种文学形态中有关乐舞的理论性文字,把这些散珠碎玉用传统美学思潮之线历史地有机串连起来,力求较深入地总结出中国舞蹈美学理论,以科学地把握中国舞蹈美学的基本状况。本书立足于舞蹈本体,运用哲学思辨和美学方法对历代的舞蹈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审美命题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总结。由四大部分组成,即:中国舞蹈美学思想的进程;中
《中国歌剧百年——精选唱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第二册,收录了1960—1979年间创作演出的17部歌剧中的33首唱段,如:《海风阵阵愁煞人》《红梅赞》《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 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 深层次的理解。
本书的编著也是基于笔者多年以来参与四川传媒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建设,以及担任“舞台表演理论”“剧目排练”“舞蹈编导基础理论”“舞台导演”几门课程教学的总结和思考。舞蹈是表演的艺术,同时更是创作的艺术,舞蹈作品给舞蹈演员提供了表现平台,舞蹈表演者的表现力有效地传达出舞蹈作品的艺术感觉及内涵,确切地说,舞蹈作为综合性舞台肢体表现艺术,是创作和表演各有亮点又相互依托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