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弦上的歌:大提琴经典作品选》共选编了11首大提琴经典作,包括《牧羊人》《欢腾的帕米尔》《草原赞歌》《浪漫曲》等,难度适中,旋律动听,每首作品既有分谱,也有钢琴伴奏的总谱。同时作者还为每首乐曲录制了重奏音响,并单独录制了钢琴伴奏,非常适合演出时使用,具有较高的艺术和使用价值。
继上一本《琴弦上的歌 大提琴经典作品选》出版至今,已两年有余。俄罗斯音乐是世界艺术文化中的瑰宝。作者曾在俄罗斯留学数年,深受俄罗斯艺术影响。这次出版的作品选自数位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的杰作:米亚斯科夫斯基的《第二大提琴奏鸣曲》(Op.81),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Op.40)、《浪漫曲》,拉赫玛尼诺夫的两首小品(Op.2),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选自弦乐四重奏(Op.11)第二乐章)。 这些作品是作者对俄罗斯音乐作品演奏与教学的系列研究之一。作者将从作曲家、作品本身、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一定论述,借此希望能对优秀的俄罗斯作品进行有益的传播,也为广大演奏者对作品的进一步了解提供帮助。
《琴史初编》以朝代为序,从先秦至现代整体展现了我国琴史的嬗变轨迹。它从历代琴曲、琴人、琴论等方面,介绍了古琴艺术的源流、琴家的生平和造诣、各种琴派的师承关系,以及主要琴曲的内容、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书中还附有近代名家的照片和保存至今的古琴及其文献的图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肖斯塔科维奇,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生于彼得堡,十一岁开始创作,十三岁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1925年以毕业作品引起外的注目。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极多。1937年首演的《第五交响曲》显露出自己的创作风格:旋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创造大胆,富有哲理性。 他的不少作品带有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争议。他的主要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易北河西岸》等电影配乐、歌剧《叶卡捷琳娜·伊兹梅洛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等都影响较大。1960年后成为苏联作曲家协会领导人之一。
萨克斯管是一种既具有铜质圆锥形管体,又具备木管乐器指法机械系统并配有单簧哨片笛头,兼具有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特点的乐器。其音质圆润甜美、深沉平静,尤其是其略带沙哑的音色及表现力,适合于抒发情怀,加上其具有其他乐器所不能比拟的浪漫气质,深受人们喜爱,成为爵士乐队、摇滚乐队以及军乐队中的常规乐器。 学习萨克斯管的演奏技巧,并能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也像学习一门语言一样,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认知到感知再到掌握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为了给广大读者,尤其是渴望学习萨克斯管演奏技术的读者朋友提供一本较为系统的初、中级萨克斯管教程,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萨克斯管教学体会,并借鉴和吸收国内外萨克斯管及教学中的经验和长处,经过认真斟酌,数易其稿,编著成了这本《萨克斯管基础教程》。
《从零开始学电子琴:基础教程》充分体现教育理念:浅易性、趣味性,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音乐的殿堂。同时充分考虑到儿章年龄特点,用小步子递进的方式安排课时,并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使孩子在悠闲自如、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并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从零开始学电子琴:基础教程》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学生用一个指头练习非连音奏法和认识音名c、唱名do开始,通过有趣味地听、视、想、唱、弹的方法,学习电子琴的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 《从零开始学电子琴:基础教程》选用中外名曲40多首,还有部分考级曲目,以供练习及演奏使用。
《九疑琴学入门》是一本古琴入门教材,具体内容包含古琴介绍、基本音乐知识、古琴演奏指法与练习、九疑曲目,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具体示范,附书配有一张视频讲课的光盘,对基本演奏指法、古琴构造有具体讲解示范,并附一首曲目的完整演奏视频。
《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笛子(1-6级修订本)》另设的演奏文凭级,高于国内所有考级机构设定的级,达到向职业方向发展的演奏水平。 本考级教程的编写有以下几个特点:1、每一级都有规定的练习曲考核,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笛子的常规技巧进行规范的训练,帮助考生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乐曲部分的初级阶段为民歌、小品、小合奏曲分谱等;中级至高级阶段为各上风格的笛子独奏曲。 2、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练习曲部分的写作与选择主要是针对笛子的各种技巧。
基于古筝教学现状的总体考虑,编订出版一套古筝视奏练习曲很有必要。《古筝视奏练习曲50首/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由作曲家、古筝演奏家祁瑶创作50首古筝视奏练习曲,供学习古筝的师生学习,《古筝视奏练习曲50首/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可以作为高校民乐系的教材,也可供学习古筝的师生业余时间练习,用于提高自己的视奏水平。
《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扬琴练习曲》正是为完善我们学科体系与教材建设所作的努力与探索。《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教材系列:扬琴练习曲》内容包括练习曲、传统乐曲、现代乐曲、协奏曲、移植乐曲以及重奏乐曲等,分门别类出版。其中很重要的是练习曲教材编写,强调必须是“原创”。
本教程的训练方向是流行音乐而非管弦乐队,引进这套教材的目的是为的萨克斯管演奏者提供系统训练材料,本册为音阶练习。
本书选编了二十二首古今经典东曲,首先介绍了琵琶的一些基本常识、演奏技巧。然后介绍了一些的琵琶曲,供读者练习。本书方法明了,形成体系。更加适合于辅导教师将其作为琵琶教材使用。同时可以作为琵琶爱好者的自学教材,以适应广大青少年学习琵琶演奏的需要。
琴家对琴曲大小的界限原无明确划分。现将12首琴曲分为大中小三类,便于依次研究。由三个分段组成的琴曲最小,数量较多,省其每一个组成部分只含一个分段,琴曲的种种构成要素都在萌芽状态,是结构最简单的小曲。由六个分段组成的琴曲,琴曲体制已较完备,乐曲规模大了一些。其组成部分组成的琴曲,琴曲体制已较完备,乐曲规模大了一些。其组成部分中已包含多个分段,各部分的功能更清晰,整体结构较复杂,全曲中常包含不同的意念。具有此种特点的琴曲数目较多。由18个分段组成的琴曲,开始进入大型曲的范畴。组成乐曲的各个部分中的乐思有较多开展,包含的分段较多。
勃拉姆斯不仅是位古典主义者,更是一位热烈的浪漫音乐家。他把他的音响定格在古典形式的框架中,呈现的却是地道的浪漫之美。其作品《c小调交响曲OP.68》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心灵世界,更表达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美学追求。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的问世要归功于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帕格尼尼(据说这首作品原本是为他而写的)和拜伦(他的《恰尔德•;哈罗尔德》影响了这首作品的标题),但这两个人所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却很难确定。柏辽兹那本富于想象力的《回忆录》在事实方面并非永远十分可靠,它上面有这样的叙述:帕格尼尼请柏辽兹为他写一首以中提琴独奏为主的交响作品,可当他看到乐章的分谱后却抱怨说:“休止太多,我必须从头拉到尾。”柏辽兹进一步回忆说,看到自己创作的曲子不符合帕格尼尼这位大师的要求,他决定放弃为那位魔鬼提琴家写一首炫技作品的想法,“而是将中提琴放置在我在意大利阿布鲁奇地区旅行时留下的诗一般的回忆之中,并且将它变成一种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式的忧郁空想家”。 至于拜伦对这首作品的影响,柏辽兹既
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和北京迷笛演出公司历时5年联合策划、创作并出品的《迷笛全国音乐考级有声曲谱》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学习并演奏丰富多彩的现代音乐。迷笛邀请中国的一批现代音乐演奏家和教育家,围绕音乐理论、演奏技法、即兴创作、合奏表演以及听力练习共同汇编了吉他、贝斯、鼓等器乐各8级的考级曲谱,并按照不同的演奏技术和音乐风格创作录制了精彩的示范与伴奏乐曲以供大家倾听、练习和提高、这些都有助于您们走向舞台,实现美好的音乐理想。 《迷笛全国音乐考级有声曲谱:电贝司一级》是其中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