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流行经典歌曲集》是民族器乐曲集系列丛书中的一员。葫芦丝,又称 葫芦箫 ,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该书选用的经典歌曲传唱度较高,乐谱简明、指法技法详细,曲尾附歌词摘录(便于随唱)、书籍后附乐器常用技法、指法符号表等内容,便于读者阅读。
一九六〇年三月,《古琴自学方法》由北京古琴研究会油印出版,仅八十册。在沈草农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鉴于此书已逾六十余载,存世较为稀少,西泠印社出版社将之影印重刊,以见原貌,以广其传,自然是对前人“一生心血所寄”的珍重态度。故乐于缀此数语,亦是表达后学对前辈的敬意。
本书在内容设置上参考了《古琴初阶》一书的脉络,根据时代的发展补充了新的内容,同时满足了大部分“零基础”学员的需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述古琴演奏的一些基本原理,以便大家在理论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
中国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数不胜数,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其内容形式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多年来我国文艺工作者对中国民歌进行收集、整理、抢救,随着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民歌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中国民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继承与发展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遗产,向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民族音乐研究素材资料,我们策划选编这本《中国民歌精选》。 《中国民歌精选》精选了全国各省市、各民族的代表性民歌三百余首,这些经典民歌大多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地方特色浓郁,为人们广为传唱。所选歌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劳动歌曲,有山歌
本书是专门为爱好中国古典诗词,很想有机会自己也能在古筝上自弹自唱,以此自娱自乐,但又不会弹奏这门乐器的读者编写的。本书从零基础入门,每课前半段阐述基本弹奏方法,后半段结合乐曲弹唱并穿插中华音乐传统审美情趣的讲解。全部教程十六课,*课绪论,帮助大家认识乐器,随后十五课是为汉、唐、宋、元和清代的名家诗词谱写的十五首可供自弹自唱的歌曲。所附音频结合图书,并增加了钢琴伴奏。
赵寒阳老师精心为中老年二胡爱好者定制的自学教程,从乐曲理解到演奏技法,从思想内涵到情感追求,掰开了揉碎了,细细的与您交流,配有二维码视频,读书累了,直接看视频讲解示范!
《中国声乐的民歌教育传承》重点梳理自20世纪初至今,民歌进入学院教育的传承轨迹。以中国声乐教育家邹文琴、刘辉的声乐教学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传统民歌演唱资源运用到现代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考察;并以民歌进入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的非遗活态传承案例为切入,进一步解读中国高校的民歌教学,观察地域传统民歌纳入声乐教育的制度与策略。
《更易上手流行古筝超精选》(新版)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流行古筝曲集,书中收集了热门的流行、经典歌曲,曲谱全改编为D调,每个音都标注了指法,可作为0~3级的初学者教程或考级曲目之外的补充曲集。
本书是我社"古今楹联经典"系列新增品种.何绍基(1799一一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故世称"何道州".道光年间进士.有《东洲草堂文钞》20卷、《东洲草堂诗钞》30卷等传世.何绍基书法会通颜鲁公、大小欧阳、李北海、苏东坡诸家,被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平生书作,以对联居多,故他又被称为"书联圣手".本书选取了何绍基百余幅楹联,展示何绍基的书风的精彩魅力和对联的精妙内涵,供学书者参考.
本书是我社"古今楹联经典"系列新增品种.何绍基(1799一一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故世称"何道州".道光年间进士.有《东洲草堂文钞》20卷、《东洲草堂诗钞》30卷等传世.何绍基书法会通颜鲁公、大小欧阳、李北海、苏东坡诸家,被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平生书作,以对联居多,故他又被称为"书联圣手".本书选取了何绍基百余幅楹联,展示何绍基的书风的精彩魅力和对联的精妙内涵,供学书者参考.
《流淌的歌声》系列由唐俊乔、宋小璐、汝艺合作编写,分竹笛、二胡、古筝三册,每册均收录红色歌曲100首,按创作时间排序,分为烽火岁月、和平年代、改革时期、和谐天地四部分。这套曲集既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又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时代新作。每首歌曲附歌词与演奏提示,方便读者边弹边唱,实用性很强。此外,所有曲目均配有示范演奏和伴奏,以方便读者使用。
国学·传统文化。本书为“中国礼乐文化丛书”之一种。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其中一些礼仪已经过时,但是礼的精神却没有过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礼仪可以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本书即从广博的中华传统礼仪中精选出体现传统礼仪精神、与现实生活贴近、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并配以插图,深入浅出地进行阐发。全书分为“仪容仪表”“孝敬父母”“尊贤敬长”“做客待客”“社会公德”“律己修身”等六个部分,每部分又由经典引文、现代阐释和清新、典雅的插画组合而成,图文并茂,意蕴悠长,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近距离地领略到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魅力。雅俗共赏的内容与绘图适合多年龄段、多层次的读者。
本书为全国的老年大学葫芦丝课堂教学专门打造,同时适用于中老年葫芦丝爱好者自学。教材编写紧扣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同时着力体现葫芦丝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教学体系的严谨性。教材有很强的针对性,特色鲜明:(1)内容上,从葫芦丝的基本构造入手,并循序渐进地结合作品来介绍、练习葫芦丝演奏中的各种手法和一些新的演奏技法。(2)版面设计上,为了方便老年人使用,选用较大字号;练习曲、乐曲部分使用大音符,版面整体稀疏清晰,方便老年人视谱。(3)曲目编排上独具匠心,从老年人的审美取向出发,选取经典葫芦丝乐曲、民歌,及老年人耳熟能详的通俗作品等。(4)在教材编写中,专门设计了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测评等环节,并以葫芦丝教学中普遍认同的能力进阶标准作为参照,体现出老年大学葫芦丝教学的系统性与规范性。
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长笛爱好者学习和练习吹奏长笛的需要,在2013年出版的《新编长笛演奏实用教程》基础上,本书对大部分曲目进行了更新。既照顾到学练长笛的实际需要,又兼顾曲目的时尚和流行。增加了大量新的技巧练习曲、小型乐曲、中国乐曲和外国乐曲,以及根据经典交响曲作品、歌舞剧音乐、钢琴等器乐作品改编的长笛乐曲(包括独奏、合奏片段等不同形式)。在选曲的时候,考虑到不同调性、不同节拍、不同风格和不同特点的音乐,强调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尽量满足广大青少年长笛初学者及爱好者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演奏兴趣,丰富生活、陶冶情趣。
传唱红色歌曲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途经。为更好地发挥革命歌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浸润和教化功能,我们精选了近150首革命历史题材的民歌,汇编成《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汇编》,以此作为资料收藏,也可作为声乐补充教材。
《霍永刚民族器乐作品集》收录了霍永刚先生近二十年创作的九首作品。自大学时期开始,作者就开始给电影、电视剧、戏曲、舞剧做配乐,曾参与编曲创作了越剧《家》《赵氏孤儿》《沙耆》等等的配乐以及作曲。学习音乐这么多年的经历总会有些体会和感受,想通过自己的音乐而表现出来。尝试着写一些自己喜爱的民族器乐作品,随着一点一滴的积累,写出了本书所出版的乐曲。本曲集收包括板胡作品《故乡节日》《水袖》,二胡作品《苗山印象》《拉丁风情》《江畔》,琵琶独奏曲《飞天琵琶》,重奏曲:二胡与古琴《汉宫秋月》、弓弦重奏《茉莉花》、广东音乐《雨打芭蕉》。这些曲目中作者运用了不同的音乐元素创作而成。有展现西北风情的,黔东南风情的,有运用中国戏曲音乐、民间小调、流行的拉丁音乐素材创作的,有描写黄浦江畔,敦煌莫高窟
《唱萨朗》选择了具羌族代表性的、普及面广的、影响力大的羌族舞歌、羌年年歌、瓦尔俄足歌、羌族酒歌等,共80首。歌曲中的旋律部分有原生态的,有改编的,亦有创新的。为方便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传唱,歌词部分有用羌语谐音的汉字体现的,有直接用汉字表现的,亦有用羌文字表现的。根据人们易学爱唱的特点,大部分歌曲在节奏型和旋律音型上都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具有时代感的元素。清纯中隐现成稳、宁静中透露刚强、抒情中释放激昂、梦想中期待美好,《唱萨朗》风格特征基本上形成。
本书为通俗理论读物。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样地。黄河流域经典民歌和民谣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生产生活,是了解黄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歌曲和民谣。在经典歌曲部分,以黄河流经的省份、自治区为顺序,在对各地的地理、历史概述基础上,介绍民间歌曲的主要形式、特点和题材,并列举部分经典歌曲谱例,加以文字概述。每一个省开始部分都有一首本地经典歌曲的歌词,通过简要分析引出本章节内容。经典民谣部分同样以黄河流经省份为序,以民谣反映的主要内容为纲,并对部分民谣加以分析。书中所收集歌曲主要是民间歌曲、创作歌曲,少部分作品是现代黄河人自己创作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