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体系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和司法解释方法,把劳动法的总体情况呈现出来,让读者可以从各方面综合把握劳动法,这对学习和研究各单行劳动法规有着巨大的帮助。本书分为劳动法总论、关于劳动、关于劳动法和劳动法分论四个部分。*部分就劳动法定义、体系、公法私法区分等问题作出了详细的分析;第二部分集中呈现了劳动的意义和劳动的变迁两个有关劳动的;第三部分涉及劳动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有劳动关系、劳动法渊源、劳动法基本原则、解释和应用、中国澳门劳动法的发展和国际法的适用;第四部分就详细介绍了澳门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保护法,以及介绍和分析了集体劳动法的问题。
本书着眼于作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问题在宪法论域映射的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问题,力求运用宪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形成一套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法理定位策略体系。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面向。第二部分从背景、历史和两岸三个面向出发,对涉及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问题的若干重要地理论与现实问题加以讨论。第三部分为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理定位策略之形成与应用。
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20年来, 一国两制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生日的时候,有需要回顾总结 一国两制 实践的经验,从而,为 一国两制 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本书通过对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访谈和对澳门基本法起草的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向读者介绍澳门基本法条文的形成过程、立法背景、立法原意、立法目的,希望有助于读者能够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基本法的条文。
作者在《澳门民法典》总则的基础上对民法的一般论题进行了厘清。《民法一般论题与《澳门民法典》总则(上册》已于2014年11月出版。上册分三篇,主要介绍民法的基本原则与若干重要原则、民法的基本范畴。本书是下册,分四篇。第四篇 论主体 ,对主体的相关概念及自然人、法人进行性阐释。第五篇 论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 ,分五章介绍法律行为的概念与意义、法律行为的分类、意思表示的作出:一般问题、意思表示的作出:要约与承诺的特殊性、法律行为的解释与填补。第六篇 论意思表示瑕疵 着重讲述意思之瑕疵、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第七篇 余论 ,论述法律行为元素理论、法律行为的代理、法律行为的效力障碍、时间及其在法律关系上的效力。
《韩国食品卫生新法规》是韩国食品卫生法规。包括2005年《食品卫生法》和最近颁布的《农药残留》。书的最后还附有药品缩略词表、韩国食品农药残留索引既根据农药划分,又根据商品划分等内容。 为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卫生防疫、外贸、食品加工企业的检验监督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及大专学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丛书》之一,也将是澳门有史以来部正式出版的物权法教科书。它对于澳门物权法的教育和研究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书的特点是疏理了葡萄牙法学界长期以来累积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澳门的实证法修改和法院判决进行论述。
这是一本以我国地区2006年7月起施行的新“刑法”总则为本所撰写的教科书,并收录、归纳及评释截至同年月为止的新法文献与裁判,让读者掌握我国地区“刑法”总则的新脉动。全书编排皆从具体案例出发,辅以数十则图表,细说“刑法”总则的体系结构与基础知识。除了着重近年来本土的知名实例以外,《新刑法总则》论述兼及刑法国际化的发展,让读者窥见跨国性刑事法与人权法整合的新趋势。
《欧盟药物警戒体系与法规》对法国、英国等欧盟国家的药物警戒体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对各国体系之间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同时提供了英国、瑞典、西班牙等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译文。相信此书将有助于读者充分了解欧盟国家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体系建设的概况、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工作流程以及对卫生专业人员、制药企业的要求等,进而为完善我国药物警戒的法律法规提供借鉴,为规划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将为研究我国ADR监测事业的广大专业人员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汲取经验提供帮助。
《美国专利诉讼攻防策略运用》从基础开始,介绍构成美国专利诉讼实体法部之专利法(法条及判例)及程序法部分之联邦民事诉讼程序法。借此,使读者认识专利法定义下专利的意义、侵权的定义及专利法所规定被告之防卫及反诉,从而使读者能知悉专利诉讼程序中每一个程序的意义,从诉讼开始、审讯前会议、搜证程序、专利主张界定程序到审讯程序,甚至于简易判决、依法判决,等等。清楚了解原告及被告在各程序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举证责任,从而增进对专利实体法、诉讼程序及其规定的了解,进而能运用诉讼之技巧及策略,得以掌控专利诉讼,避免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产业界的专利工程师、研发工程师、产品事业处之负责人,也包括产业界法务/智财部门之律师及法务人员、产业经营及决策执行者以及于未来者有兴趣或可能接触智财事务之理工或法律学系
本书介绍了德国专利法的历史发展;德国专利法与欧洲专利公约、欧洲共同体法、德国宪法、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卡特尔法的关系;专利保护的实质条件;发明人权利;专利申请、审查、授予与异议及在联邦专利法院及联邦法院的法律救济途径;专利权的内容、限制与终止;侵害专利权的行为、法律责任与诉讼;专利的转移与许可;化学物质、生物技术发明、医疗方法与物质及计算机软件等特别领域发明的专利保护。德国专利法为德国发展成为现代发达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完善成熟的专利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因素。深入了解德国专利法,必将促进我国专利立法、司法及行政执法。本书适于高校法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高校教师与研究所研究人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与法院法官,专利事务
自然乃顺,顺者则通。自幼成长至大,一本自然处事待人,读书治学亦然。大学时代常想,老师应如何教,我才能如何懂,如今得知老师教得自然,学生就懂得自然,因此,将近三十年的法律教学,即尽量地把法律很自然地教给学生。所谓很自然地教学,乃指把生硬的法律条文之意义与适用加以生活化及体系化。多年来教债总,虽多介绍先进著作,而以学生整编之讲义辅之,但自觉对学生亏欠甚多,在今学生不断催促及先进鼓励下,乃趁此次民法债编修正,再无可逃避之下,利用空闲历经两年充实修正,完成民法债编总论“体系化解说”,期能将怎么教就怎么写,很自然地呈献给学生,则幸矣!本书为作者关于债法总论的研究力作。全书共分八章,作者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民法”中债法部分的全面分析,从债之发生到债之效力,一直到债之消灭,对“民法”
人文主义法学思潮是指欧洲14—16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有关法律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其基本内涵是人文主义法律观。这种法律观不同于中世纪的经院神学法律观,也不同于后世在科学主义影响下的实证主义法律观。人文主义法律观主张人是有尊严的,是有不可剥夺的权利的;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每个人都拥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生命,并有能力赋予其生命以意义。人文主义法学思潮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方后来所有承认人权、主张维护人的尊严的自然法学和其他法学流派的思想渊源,构成了近现代有生命力的法律制度的底蕴。
我国对于美国判例法的经验汲取要点主要有二:其一,注意义务内部决策类义务与监督类义务的二分法,以及在各自的义务类型之下法院的审判关注焦点;其二,善意要素在注意义务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在《法律的尊严》一书中,最高法院桑德拉·戴·奥康纳探究了法律和她作为一个大法官的生活,以及最高法院作为美国的一个机构是如何演进、继续履行职责以及发展和变化的,通过历史、人民和理念追溯美国法律的某些渊源。奥康纳对这些基本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而且,通过她个人的观察和思考,探讨了我们已经接受为基本制度和理念的那些事物的发展。奥康纳还讨论了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我们所了解的最高法院。她还回顾了美国自立国以来妇女为了在国家的法律制度中警告一席之地而进行的曲折斗争。《法律的尊严》不仅仅是奥康纳作为最高法院位女性大法官个人经历的思考,它还包含了对争取普选权运动是如何改变美国妇女生活的讨论在这个国家的投票站、在陪审席上、在家里。本书行文达练,目光独具,将会给读者带来一种
本书是以宪政法制对接为起点,顺序对两地法律解释理论和制度、基本法解释制度及正义性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关案件的剖析,揭示基本法解释存在的理论、制度和实践问题。在分析和论证理论及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基本法解释法制对接的设想,以求达到建立比较完善的基本法解释对接制度,实现比较好的基本法解释实践的目的,这样一 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该书适合高校师生借鉴,也适合研究“一国两制”、香港特区基本法以及对两地法制对接感兴趣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