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藏 丛书旨在通过新手法、新视角,点面结合,立体呈现,讲好中国西藏故事。全套丛书分为两辑:一是 西藏风情 系列:包括《雪域经轮 西藏宗教考释》《藏地风土 西藏民俗趣谈》《物华天宝 西藏艺术掠影》《高原华章 西藏文学撷英》《流年乾坤 西藏历史述略》,全方位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向国内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时代亮色;二是 西藏历史文化名人 系列:包括《松赞干布》《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九世班禅传》《首席代表阿沛 阿旺晋美》,通过西藏历史人物形象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的演进和转折,让历史人物走进新的历史方位。 西藏民俗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民俗形式多姿多彩,饮食、服饰、居住,茶醇酒香、色彩斑斓的西藏生活民俗;诞生礼、婚嫁、丧葬,西藏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苯教
林聪,20年来入藏100次,用一个信仰者的面目去感悟西藏,并以散文的笔触向读者介绍藏传佛教及西藏文化的基础知识,文字生动、流畅,并辅以100多张精美图片。 这是一部正确了解西藏文化及藏传佛教的好书!是一部认识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的佳作!是源自深入西藏文化者的亲身体验!本书曾入选西藏文化教材书目。
本书讨论的范围主要有四:一是18世纪以来英国势力抵达印度北部,积极向西藏挺进所衍生出来的中英西藏交涉;再者,西藏与其周边地区如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的关系,也因为英国的介入而发生了变化;其三,为了防堵英国势力入侵,清廷在西藏地方推动新政,并在川边进行改土归流;其四,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对西藏问题的因应,特别是西姆拉会议的本末经过与影响。全书主要依据现存台北的总理衙门文件及北洋政府外务部文件写成。
本书写到: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同时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地上地下分布着大景的历史文化遗存,涵括古遗址、古村落古城池以及近现代革命旧址等。
人文西藏 丛书旨在通过新手法、新视角,点面结合,立体呈现,讲好中国西藏故事。全套丛书分为两辑:一是 西藏风情 系列:包括《雪域经轮 西藏宗教考释》《藏地风土 西藏民俗趣谈》《物华天宝 西藏艺术掠影》《高原华章 西藏文学撷英》《流年乾坤 西藏历史述略》,全方位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向国内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时代亮色;二是 西藏历史文化名人 系列:包括《松赞干布》《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九世班禅传》《首席代表阿沛 阿旺晋美》,通过西藏历史人物形象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的演进和转折,让历史人物走进新的历史方位。本书全面介绍了清末民国西藏地区宗教上层人物九世班禅的生平掌故,九世班禅不仅佛学造诣极深,而且有政治远见、顾全大局。书中精当利用历史文献、典籍、档案资料等,真实展示了一个宗教领袖
3000多年前的[部落时代],成都就已经有柑当深厚的文化积淀。289年前的成都如惊弓之鸟。一丝丝风吹草动,都会让这座城市着凉感冒。城头变幻大王旗,[少城]易名为[满城]。夕阳映在斑驳的院墙上,看穿3000年成都的前世今生。
本辑所载《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商道——英国尝试进入西藏的早期历史》是作者舒勒·坎曼根据自己的博士论文修订而成的著作。虽然文中难免流露出殖民主义色彩,但是作者以犀利的眼光分析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演绎了当年英国殖民主义侵略者如何一步一步闯入西藏的过程,为我们研究帝国主义侵藏史提供了不少正面和反面的素材。 乌瑞先生的《在古代西藏编年史中王后色玛尔噶尔[SAD—MAR—KAR]的歌》通过对古代西藏编年史、敦煌吐蕃历史文献等进行的缜密的文献学梳理,从一个特殊的层面剖析了王后色玛尔噶尔[SAD—MAR—KAR]的歌,揭示了西藏古代诗歌的语言结构及政治色彩等。
藏地的神秘是缘于地域的。无论是西藏还是川.甘.青一带的藏民族聚居地,都在高海拔的雪山草地间。因地域而生并承传至今的民情风俗,信仰和独特的文化纽带,严酷的自然环境,铸就了非常的人文历史。 写这本书里的故事时,民间的传说,小时候从奶奶嘴里听来的故事,翻阅史料时偶然获得的精彩都排着队走进书本。不求今生,但求来世的无尽期待,命运捎来的无奈,情爱的泣血,追梦的艰辛,商海的挣扎,为报恩而数十年的苦苦等待都在属于他们的章节中得到展示。 在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去阅读逝岁中深潜的历史,会对人性的演绎诠释出蓝天白云的感受。
《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由王亚欣所著,本书运用宗教学、旅游学、文化学、经济学的多维视野,通过对藏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地的多次考察、调研,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多种渠道,获取大量有关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一手资料。同时,结合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及其旅游方面的藏、汉文历史文献,首次在学术界以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主体和客体的互动为主线,从藏传佛教的历史、思想、文化结合的角度,对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价值的当代功效、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派的开发利用、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市场的前景展望、藏传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打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深度探讨和深刻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在藏传佛教文化与旅游学结合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针对性。本书对解决当今藏区旅游的理论
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博物学传统与数理传统自古希腊以来就并称为科学的两大传统。但是与能够直接产生新技术、创造新价值的数理传统科学相比,意在观察自然、描述自然、感知自然的博物学传统科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人们也与真正的自然疏离了。这套“西方文化大众精品书系”中推出的《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和即将推出的《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就是两部经典的博物学著作,其作者达尔文和华莱士是两位伟大的博物学家,他们为椎动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书中,你可以跟随他们一起探索自然的奥秘;合上书本,去留心身边的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你就会发现自然之美,体味到自然之趣。从1854年至1862年,华菜士用八年时间游历了马来群岛的各个岛屿,行程约一万四千英里,共采集了十二余万件生物标本。这
瑞士学者米歇尔·泰勒(MichaelTaylor)的《发现西藏,从马可波罗到大卫—妮尔》是一部文图并茂、可读性很强的著作。现译成汉文,以飨中国读者。西藏乃至中国的整个藏区,大都处于偏僻的山区,历来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特别是元代以来,西方不断派出使节和探险家入藏。自1245年柏朗嘉宾出使蒙古,到大卫—妮尔1925年人藏,历时近680年的探险史,本书中都作了大致介绍。特别是对于19世纪末以来英国侵略西藏的历史,书中记载得更为详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